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提出并回答“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什么很重要”、“我们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吗”、“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三个设问,讨论了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紧迫性,分析了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存在的问题,以及结合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们如何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桑慧英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三个面向”需要我们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必须重视学...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总方针。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既注重学生“德”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要把文化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体系和良好人格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关键。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生成,始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期“三人行”栏目围绕“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5.
教育战线在城乡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正在加快改革的步伐,形势令人鼓舞。教育要改革,有大量工作要做,首先要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的。“三个面向”是教育的指导方针。如何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改革中学教育以至整个教育?这里有一个全面正确地理解“三个面向”的问题.比如,“三个面向”对学校培养的人才的素质,是全面还是只在某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似乎有个错觉,以为“三个面  相似文献   

6.
谈改革,首先必须有目标。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为我们树立了、明确了目标。高校的马列主义理论课是为培养“三个面向”的四化建设人才服务的。他们要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打交道,要面对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复杂局面,不仅要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挑战,还要回答政治思想上的严重挑战。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新一代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阐述如何遵循“三个面向”,加强素质教育的问题:一是“三个面向”的核心是提高民族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这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造就“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这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三是转变教育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是研究型大学的主要任务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研究型大学以培养研究性、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以造就社会精英与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因此,转型期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更具现实意义。直面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困顿,希望通过秉持学生本位、塑造批判精神等教育实践,培养“胸怀天下”、“基础厚实”、“自由探究”、“个性舒展”的创新型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的过程中,有些一般校的领导和教师,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一曰:“三个面向”是重点校的事,和一般校无关。此言差矣! “三个面向”的方针关系着教育的全局,对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红与专两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英明决策。正如何东昌部长所说的那样,“三个面向”非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创新知识的发动机的高等教育 ,必须沿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加大改革步伐 ,才能承担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面向"到"三个代表"--略论高校教改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培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创新型各类人才的摇篮。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注重“三个面向”的思想,为高校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进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关于“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多如牛毛。而实际上,笔者以为“创新型人才”的概念解释并不重要,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哪个企业按照“创新型人才”的标准定义去发现、选拔、重用“创新型人才”。美国人以实惠的态度概括“创新型人才”倒也值得欣赏,不过任何定义所关注的都只能是结果——已经成为人才的人,而我们更关注的是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或怎样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一、“三个面向”与素质教育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我们培养具有现代人素质的未来人才指明了方向。贯彻“三个面向”,就是要培养具有世界意识和竞争精神的开拓型人才。有了大批这样的人才,我们才能在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和科学文化的国际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才称得上真正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因为现代人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视野开阔,有竞争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以及不断获取新知的强烈意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用精辟的语言,阐明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前进的方向,也是我们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准绳。“三个面向”和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论述一样,就是要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这是“三个面向”的核心。也就是说“人才的准备是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设创新型国家,靠的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基础在教育。“素质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教育界针对当时教育领域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或提法。“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是很有针对性的,是从特定角度对党的教育方针的一种补充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龚克:创新的根本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当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这固然可喜,但是必须避免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倾向.创新型教育模式的形成要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培养方式等诸多方面下大力气.创新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创新型人才也不会在一朝一夕涌现出来.创新人才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个性的自由独立发展是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前提.大学作为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首先要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三个面向”中有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培养开拓型和创造型的人才。那么,学校如何培养出这种人才呢?我认为,重视教学中的提出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当前教改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从宏观的角度反映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向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认为,“三个面向”的实质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贯彻“三个面向”的指示,有一个加强德育工作社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和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要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因此。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培养刨新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千秋大业,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教师从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高职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证。因此,加强对青年教师在“敬业精神”、“业务能力”、“教学艺术”、“创新意识”和“为人师表”方面的培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