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往往侧重于教学情境具象化,设问具象化经常被认为是"啰嗦""多此一举",借助具象化设问培养学生想象力更是被忽略了。基于培养学生想象力,有效设计具象化问题,成为亟待落实的教学任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可以借助具体图形、精彩比喻、合理假设,把设问具象化,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社会理想、科技幻想等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设问质凝训练思维蒙阴县八一希望小学王发修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处设问质疑,定会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一、设变式,调动思维例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针对课文内容设计如下变式问题。A:诸葛亮草船借箭,如果曹营让张飞...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用了个适合考察小学二年级儿童智力的算术趣题,考察了若干名三、四年级儿童,高中一年级、中师二年级学生,其结果,多数是粗心疏忽,因思考不严密而答错。 这道题是“钟敲5下要用20秒,敲10下要用多少秒?”  相似文献   

4.
5.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统一,可以尝试以下两个策略。
  策略一: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反映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质疑的过程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材积极、能动的内化过程,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是十分有益的。如教师设计了预习学案,以问题为线索,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方法、技巧都编制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这一复杂的智力活动中,如何引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乐”与“学”的关系,以“乐”为手段,以“学”为目的,使“乐学”始终指向于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以保证目标...  相似文献   

7.
设问     
辞格之一。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问而不答。设问分一问一答、数问一答、连问连答等形式,它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提纲挈领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夏芸 《考试周刊》2010,(54):53-54
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职业学校的教育已不再是为了应试,所以经典训练的价值在于文化,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了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情感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理学习是初中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和重点内容,借助区域学习,可以系统地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能力,但区域地理内容繁杂、系统性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实用的方法,其中的设问和思维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各地学校普遍使用导学案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初中语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是教师完成教学的风向标。导学案的问题设计科学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高效,理清问题与学习目标设计之间更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理内容是近几年来地理高考组卷的重要素材 ,在课堂上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地复习 ,是每个教师必须考虑的。现以我国“西部”区域内容为例 ,重组教材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一、侧重区域特征 ,凸现区域差异高考内容中解决问题的前提背景 ,一是据卷面提供的信息 ,二是预设学生已有的某些知识经验。后者主要是来自课本 ,所以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但复习不是炒“冷饭”式的再重温一次 ,而是为了知识的升华、能力的提升 ,那么作为复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启发性。1.设计典型“问题” ,把握区域特征我国西部地区是由三…  相似文献   

13.
设问城堡     
刚走进设问城堡,一个人就来到小宇和小雯面前,热情地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就是设问城堡。在这里需要注意什么呢?没别的要求,就是说话时一定要运用设问修辞。"小宇一听,低声对小雯说:"看来我只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  相似文献   

14.
设问趣话     
说到设问这种修辞手法的时候,首先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是著名现代诗人艾青《土地》中的一句经典诗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现在我们不妨从这诗句入手来对设问这种修辞稍作分析。诗句中诗人首先提出一个“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接着就自已给出答案,“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提问并非是针对他人提出并希望得到答案的疑问,而仅仅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而引起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所以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设问的定义,并总结出它的一般特点。设问,作为一种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  相似文献   

15.
巧用设问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辞格,中学《语文》课本里比比皆是。设问,是在阐明观点之前,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作答。设问,种类有三。一问一答是第一种。即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后,紧接着作出解答。这是用得最多最普遍的一种。例如:  相似文献   

16.
精心设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见,促进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提问要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要巧妙、灵活多样。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动机中的主要原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适当地、灵活多样地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钻进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学习“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时,可将根结构、茎木质部、叶蒸腾等知识点纵向联结后提问:“我们常看到老树顶尖发出新绿,这说明植物有什么现象 …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贡献。该理论要求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的解决达到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这是指导我们教师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但它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公式,而是要求我们教师了解各种教育观点和方法的辩证矛盾性,了解它们适宜的应用范围,合理地有选择地使用它们。根据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高暨综合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经过实践,我们摸索了一条政治课教学过程的优化之路--唱响"范例导入·设问质疑·体系建构·课堂训练"四步曲。  相似文献   

18.
廖世承,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中等教育专家,上海市嘉定人,生于1892年,逝世于1970年。廖世承青年时期留学美国,是我国最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19.
人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语感品质上,良好的语感品质又主要体现在语感的丰富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清晰性上。因此,语文课应以提升学生的语感品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最多只能给学生一饭之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到捕鱼的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顺应社会的要求,种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我认为,不论哪种教学方式,要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离不开设问的,“思绪是问题开始的”,“而思绪之困,则学必勤”,“思之深则取之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