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比喻句中『像』的表意功能湖北省松滋县教研室王世发在比喻句中,“像”是比喻词,表明比喻的关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例如:“凡像你这样的钦佩他的人,就有权利跟他会面。”(《成功的秘诀》)这就不是一个比喻句。非比喻句中的“像”,含义...  相似文献   

2.
带有“像、好像、好似”等这类词语的结构并非都是比喻句中的明喻。为了防止因辨别标准模糊而误判的现象,弄清比喻句的三要点,了解和掌握非比喻句的几种表现形式,很有必要。 下面,就从二方面作一点探讨。 一、比喻旬 比喻,就是打比方。只有相似,才能构成比喻;  相似文献   

3.
带“像”的句子都是比喻旬吗比喻中的明喻常用“像”、“好像”等喻词,但并不是用了“像”、“好像”等词语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具体有以下四种情况:一、表同类事物相比。如:“她的眼睛好像她姐姐的眼睛。”“眼睛”像“眼睛”,属同类事物相比,不是比喻句。二、表举例。如:“牡子劲大,晚上省喂,不喂料也行,不像骡子,不喂豆饼和高粱就得掉膘。”句中的“像”是“比如”、“例如”的意思,全句也不是比喻句。三、表揣度或想象。如:“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句中的“好像”表示揣度,不是比喻的标志。四、表“符合”或…  相似文献   

4.
乔梁说我跟洛西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女孩子,“就像……”他顿了一下,我知道他在寻找比喻句。乔梁大概有造比喻句困难症,却又狂爱比喻,每次打比喻时,都让我等得很愤怒。“就像北极熊和南极企鹅。”  相似文献   

5.
巧辨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有些比喻句和非比喻句不容易区分,同学们在辨别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注意比喻词。有些句子虽有“像”“仿佛”“犹如”等词,但在句中不是比喻词。①同类相比:他长得像他母亲。②表示想像:看见他,仿佛见到了大救星。③表示猜测: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④表示举例:像刘胡兰,雷锋这样的英雄人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二、注意不要把“比喻”与“比拟”相混。比喻和比拟,都是以比为基础,关系密切。二者的主要区别在…  相似文献   

6.
“像”、“好像”往往用在本体与喻体之间,表示比喻关系,但含有“像”、“好像”等词语的句子并不完全是比喻句。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好几类“像”字句就不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7.
比喻与非比喻广东丰顺县一中刘柏青在本体与喻体之间,用“像、仿佛”等比喻来表示比喻关系,是明喻的辞格。但并不是凡出现这些词语的就一定是比喻句。构成比喻的条件是:①比喻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事物;②两者必须有相似点。这两个条件是判断是不是比喻...  相似文献   

8.
带“像”字的句子,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里,几乎随处可见。不少人认为,凡带“像”字的句子,都是明喻句。其实不然,有人作了一个基本的估计:带“像”字的句子中,属于比喻句的明喻句约占70%,而非比喻句约占30%。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带“像”字的句子究竟是明喻句还是非比喻句呢?下面我们展开来谈谈。一、明喻句中,“像”字是比喻词,所联结的本体和喻体两个部分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句。而非比喻句中,“像”字前后两部分之间常常是同类事物。例如:1.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孙犁《荷花淀》)(明…  相似文献   

9.
(1)他馋得像猫! (2)他馋得像检查团! 句(1)用了比喻,这是确定无疑的。句(2)是不是也用了比喻呢?从表面的形式看,句(2)与句(1)一样,都具备明喻的表现形式:甲像乙,“甲”是本体,“乙”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所以,似乎可以回答说:也用了比喻。其实不然,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句(2)不是比喻句,人们知道,构成比喻的条件,除了被比喻物与比喻物必须在某一点上极其相似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要求,就是“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见胡裕树等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这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必须在整体上彼此截然不同,不是同类事物。如果两个事物属类上没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即使它们靠了“像”这样的比喻词(当然实际上不能称之谓比喻词的)得以联系起来,整个句子也不能算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语文课文中“像”字句很多,有的是比喻句,有的不是比喻句。那么,如何辨别“像”字句是不是比喻句呢?识别一个“像”字句是不是比喻句,要看这个“像”字句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的“像”字句,就一定是比喻句;否则,就不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11.
由于“像”(好像)是重要而又常见的比喻词,它经常出现在比喻句中,因此有些同学一看句中有“像”(好像)字就不假思索地把该句判断成比喻句,这就走入了“像”字误区。要走出这个误区,就要注意识别以下几种“假比喻句”: 1.真夸张假比喻句: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小语12册360篇课文中,出现比喻句1000句以上,平均每课3句。可见比喻句教学是小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像”字句中,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比喻,又是比喻句教学中的难点。下面介绍两种科学简便的区分方法。 一、条件辨析法 构成比喻句有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3.
比喻,通俗讲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不同质的、抽象的、生疏的事物;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有的学生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以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不是比喻句。  相似文献   

15.
和比喻易混的几个概念辨析兰州市西北中学冯小平一、比喻句与比较句“像、好像、仿佛”等词是比喻修辞中的几个标志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含这些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些词除了可以表示比喻外,还可以表示比较、推测、想象、举例等。例如:①他还像以前一样沉默寡言。②...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本中带“像”字的句子颇多,如果不认真理解和辨析,很容易被误当作比喻句。一、是形容,不是比喻。例:“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上来的样子。”(《饲养员赵大叔》)这句是形容赵大叔衣服  相似文献   

17.
卷舒自如的云彩因风而动,涌动荡荡的河水因流而行,无拘无束的思考因自由而敞开。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的问答式教学关闭了学生自由思考的闸门。在学习比喻修辞的一堂教学中,一个学生给我的尴尬让我改变了师问生答的提问方式。讲完比喻的基本知识后,我提问他,“什么是比喻句?这个苹果像红苹果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我开始了自己精心设计的由浅入深的启发和提问。他居然很不屑的甚至很懒散的回答我“不是,之所以不是,是因为它不是比喻句。”课堂上哄然大笑。我没料到他竟然这样回答老师的问题,眼中的怒火射向他,而他露着一丝不…  相似文献   

18.
一、比喻句与比较句 “像”是比喻辞格中明喻的一个标志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含“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因为“像”除了表示比喻外,还可以表示比较,表示推测,表示举例等。表示略带夸张的比喻句和表示实实在在的比较句这两种“像”字句,因为外形结构一样,所以有人往往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混为一谈。其实,二者本质上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比喻又叫譬喻,根据甲乙两种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的修辞方式。一般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的格式是“甲像乙”,用“像”字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使这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相似点上来打比方。但是有“像”字的句子并非都是比喻句,这里主要谈两种不是比喻的“像”字句。一、比较不是比喻。性质相同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在“像”字句中,相同的事物往往构成比较,以表示相类或相同之处,或者表示看起来有些像,有时用于对具有相同点的事物的推测,或含有推测的意味“。像”含有“如同”的意思。例如:“黄山真像…  相似文献   

20.
一般说来,比喻句常常用比喻词来表示,最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像……一样”等等,但是有时虽然用了“像”等词,也不能说是比喻句。那如何断定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构成比喻句所必需的几个条件:1.外表的对应性。比喻的本体、喻体应是相对应的两个事物。2.本质的相异性。本体、喻体应是类属不同、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3.比点的相似性。本体、喻体应有某一方面的相似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断定带有“像”字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