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议论文]陆俭明《语文教学之症结与出路》,原载《课程·教材》2006年第3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 【评议论文】潘新和《叶圣陶论文学鉴赏》(原栽《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原文提要】培养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一以贯之的要求。如何上好文学鉴赏课,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叶圣陶所提供的关于鉴赏的含义、态度、主体、预备、途径、凭借、参考等7个方面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评议论文】李海林《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类型》。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9期 【原文提要】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上把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这种简单化的分类忽略了语文教育研究的类型特征和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梳理诠释学的发展路径来理解新课程阅读与阅读教学。作者认为,在当代,诠释学对语文阅读主要应该是一种精神的呼应和契合,而在诠释学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对语文阅读教学产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显著,但这种影响主要应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和方法论意义上。文章指出,新课程阅读教学在挣脱传统阅读教学“确定性”的枷锁后,需要对无边疆的多元解读保持警惕,“阅读理论”借鉴诠释学理论,使用“文本”概念需作出谨慎的抉择,同时必须将“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作品的对话”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韵整合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深刻地冲击和改变着人们对语文学科课程资源、课堂环境、师生关系、教学及学习方式的原有观念,也给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元素。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在整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的困惑与尴尬。当前,大家认识到,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课程内容的确定是指依据特定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它是课程编制的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方法、展开语文教学的前提。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大家普遍认识到.建构明确、合理的语文课程内容是当前深化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者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大致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评议论文)周庆元、黄耀红《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审视与观念批判》。原载《福建论坛)2008年第2期。[原文提要]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存在课程与教学两种不同视角。现代语文知识主要通过移植与引进、选择与创造而形成。从现代知识观的角度审视.目前占主导的语文知识观以追求客观、普遍与价值中立为表征,是典型的工具主义知识观。这种知识观所遵从的自然科学范式.往往湮没了语文知识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9.
[评议文章]孙绍振《文本分析的七个层次》,原载于《语文建设》2008年3—4期 [原文提要]许多文本分析之所以无效,是因为缺乏方法论的自觉。“还原法”是一种把可操作性的系统化视为最高目标,把具体分析落实于文本分析的系统工程。它包含七个层次,分别为:艺术感觉的“还原”;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语文界群星闪耀。于漪、钱梦龙、洪宗礼、魏书生、宁鸿彬、顾德希等语文大家。承继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人的光荣传统。凭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建构了当代语文教育的基本范式。他们的实践、思想和理论。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意义也十分重大。读懂“于漪们”“那一代”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一代”承前启后、创造语文教育辉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纵览2009年这一年语文教育界在文学教育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一种现象非常引人注意.那就是:文艺学、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被集中地、大规模地引入。《语文建设》连续发表了著名文艺理论家、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先生的七篇文章,涉及到文学性、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真实、文学审美、文学文体、文学解释等文学教育的诸多概念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好的语文教材应该做到课程目标内容化、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帮助学生有效达成语文课程目标。其中的教材内容教学化研究指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探索,研究的主体(研究者)主要有教材编写者、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本文对这三大主体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取样.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我国语文新课程改革走过了第五个年头。回顾语文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难,反思问题存在的根源,展望前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2001年9月份全面启动,到现在已有五年多了。2003年9月崔峦先生发表了他的长文《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文章总结前一阶段(2001~2003年)课程改革时指出:课程改革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语文课程发生了初步的、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育“泛人文化”的取向遭到批评和质疑,“语文知识”、“语言训练”等一度被淡出的词语再次回归语文研究的视域。2007年第10期的《中学语文教学》,集中刊发了一组讨论语文知识的文章,王荣生、王鹏伟、陈钟操先生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2008年,吴忠豪在《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一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不能没有训练”的观点(《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2期);2009年,倪文锦在《正确处理和认识语文教学中的多种关系》(2009年第6期《中学语文》)以及其他相关文章中反复强调了语文知识和语言训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评议论文】赵冬臣、马云鹏、韩继伟、宋祥《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来源调查与分析》,原载《教师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以王荣生先生及其团队为主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大力倡导和致力于有关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研究呈现出逐渐深化的趋势。“这体现在:从探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到探讨这节课和其他课之间教学内容的连续性:从着眼教学内容本身.到着眼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关联:从分析教学内容.到上溯教材内容和课程内容.从课程论的宏观视野来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天赋”的“语文”是指人天生具备获得语言的本能。作为“素养”的“语文”是指人在言语实践中逐渐习得、学得和内化的一种综合语言素质。作为“学科”的“语文”是一个系统培养综合语言素质——理性和艺术地运用母语的素质——的逻辑体系,它所强调的应该是“学得”。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人才培养观念、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它给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提出了如何适应改革需要培养合格语文教师的严峻课题。目前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远远滞后于课程改革,应尽快进行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语文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深刻地冲击和改变着人们对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