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作文"失真"现象还是很严重。一、溯源:原因分析1.学生自身的原因。①学生作文中"自我"元素缺失。学生写作目的畸形化,偏离了写作的真实需要,丧失了自我。学生作文中真实的"自我"缺位,偏离了情感表达的轨道,冷却了自我。②学生作文中没有真实的细节。细节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少老师总是抱怨我们的学生写不出细致入微、情真意切的文章,写不出表达他们自己真知灼见、胸襟抱负的作文。殊不知,我们的作文指导时时在大而空中游弋,在脱离学生实际的区域"蹈空",在技巧、方式、方法里沉溺。而脱离学生的真实生命存在,脱离学生当下的生活或思维所能达到的“虚拟”之域,学生在丧失自我、失去自由的前提下,只能靠花样翻新而显新异,在拼凑、组装中以示深厚,“真情”之文如何产生呢?  相似文献   

3.
《教师博览》2010,(9):9-9
标准化催生“复制作文”,假大空受鼓励,真心童趣反而得低分,‘种种作文教育的怪现状,都指向了一个核心的本质问题:我们的作文教育并没有把真实表达、真实感受作为作文的第一要义.存在着有意无意迫使或鼓励学生弄虚作假、胡编乱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常荣杰 《学周刊C版》2014,(8):172-173
“绿色作文”来源于“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在自然状态下生成的健康食品。从这个概念延伸开来.“绿色作文”意味着没有矫饰,没有大空.没有各种条条框框。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思想的个性化.放松学生的精神.使学生的作文充满活力.让学生的各种情感和思路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是“绿色作文”的本身意图和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怕写、厌写作文。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感到陌生、没兴趣;二是无话可写;三是有了素材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本次习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2.引导学生在写真实的前提下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激发习作兴趣1.播放音乐风光片(春天)。(教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习作…  相似文献   

6.
任丽凤 《成才之路》2013,(29):48-48
近几年来,无论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还是试卷中的作文要求,都强调一点“自然流畅表达真情实感,抒发真挚的感情”。可见,叙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表现真实的自我的作文才会令人赏心悦目。这正是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要求。然而,我们平常在教学中所看到的学生的作文却极少有让人为之心动的。这些作文有的是记叙小学时代,幼儿园时期的事情,情感中还带着几分稚气,有的似流水账,感情苍白,毫无感人可言,有的是模仿范文,矫揉造作,甚至为了感人,胡乱编造事实,可谓“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抒发真挚的情感,写出真实的自我呢?  相似文献   

7.
教科书上每学期七至八个基础训练上的作文题,是小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轨迹。我们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发现,习以为常的习作指导过于强调了教师教作文,教师精心呈现材料,竭力创设情境,严密调控训练过程。而学生选择作文的题材、方法的自由度相对狭小。虽然学生写出的作文比较规范,但与个性的真实生活相差甚远,缺少个性化语言.没有灵性。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在习作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对“真实”的界说上。人们强调文章“全由心底流出”。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若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实际上还存在着模糊之处。比如“心底”。怎样才是“心底”?若按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来看,则作文表达的是哪一个“我”呢?在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似乎没有关注到“作文真实”其实也是有层次的,依笔者愚见,可以分为“浅表的真实”和“深层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学生厌恶作文,编造作文丢失自我,写作能力低,这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成此状况的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也忽视了内容方面的指导。如何解决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0.
要解决写作教学和测试中碰到的真问题,首先就需要真实地面对真正存在的问题。否则,不仅作文没有写好、语文没有学好,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的语文教育一直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目的,而事实上却培育着学生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1.
丁艳  徐芳 《教育现代化》2005,(11):98-99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字、词、句、段、篇和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如何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所必须的写作能力,是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习作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剖析原因,或因作文要交,或因考试要考,因此,学生只有胡编乱造,或寻章摘段,或无病呻吟。"写作大全"、"优秀作文选"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和法宝,作文之中没有真实的自我。作文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相似文献   

13.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紧扣时代主题、注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体现了高考以文化人的目标.在试题的设置上强调真实思辨,着眼于学生自我真实的表达.以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作文题为例,谈一谈考场作文中注重聚焦"真我""个我""大我",从而写出真实而有思辨性的美文.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新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像一条潺潺不息的河流,不时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让生命的音符在孩子们的作文中跳动呢?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懂得,我们是为读者而写作的,写作要与他人分享交流。唯有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者意识,他们才能在快乐的自我表达和与他人的交流中映射出真实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新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像一条潺潺不息的河流,不时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我们是不是应该在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让生命的音符在孩子们的作文中跳动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之“表述与交流”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述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要紧紧抓住“真实生活”这一主题。众所周知。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再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绘生活,欣赏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好的感悟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学生作文水平较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流于形式千篇一律缺少个性,而且胡编乱造,这就说明我们的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写作能力,还不能借助文字这个语言载体,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理解和情感,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却找不到  相似文献   

19.
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引导学生的写作上,学生作文中的造假现象相当严重,鲜有真实感受的表达,缺少真实思想的支撑,没有真实情感的宣泄.这些都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强调真实。  相似文献   

20.
何魁 《中小学电教》2011,(5):112-113
当前.不少中学生的作文套作现象严重.作文时没有回到其生活的本质上来,口号式的文章或泛泛而谈的文章较多,没有生活真实的反映,按照传统“文如其人”的理解与评价.体现出当前中学生的一种虚浮心理状态,这亦是他们远离客观真实生活的体现。所以,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不少中学生作文除了老师的或从其他书籍上获得的。就是没有自己的.文章中看不到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