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给予分析和评价,因其鲜明的文学史观念和学术风格而被称为"重写文学史"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学史教学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您1956年到北大中文系读书,后来一直在北大。从学生到老师,在教学方面,对北大的历史传统和现状都很了解,请谈谈在这些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初,史铁生因特殊遭际而系身"心魂书写",这使他与历史语境、文学批评、阅读"惯例"、文学史写作之间长期存在紧张与突围的关系."人文精神大讨论"为史铁生与文学史之间的相互妥协提供了机会.史铁生成为"重要作家",是生存环境、文人"圈子"、文学"成规"与制度性环境长期排斥、导引与形塑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学是离我们最近的文学,丹麦文艺理论家勃兰兑斯比方过,离眼睛太近或太远的东西,我们都看不真切。文学现象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时间的淘洗方能较准确科学公允的评判其高下优劣。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最年轻的学科,它自身还处在变动不居的发展中,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文学现象、各种新的萌生跃动的文学观念,要正确把握它还需要一个相当的阶段过程。比较而言,当代文学研究历史最短,不足五十年。凡此种种,都说明当代文学是难讲易失的课程。正推如此,讲授者更应迎难而上,因难见巧。笔者接受这门别人不愿讲的课程以来,体会到教学中直解…  相似文献   

6.
与时代偕行的中国当代文学,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艰难跋涉之后,以它产生的一批批作家和作品,以它多姿多采的风格和神韵,以它拥有的众多读者群,显示其特有的辉煌,引起世人的瞩目。 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包括着当代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学;从广泛的涵义来说,也包含当代海外华文文学。它们都是中国母体文化和文学的承续,都是在“五四”新文学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学史在历时的同一性叙述规范中遮蔽了文学史本身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区域文学史在共时性的层面上把文学史的幅度大大拓宽,展现了更为丰富、生动的文学景观,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被传统文学史同一性遮蔽了的差异性和散落在文学史叙述缝隙中的丰富性,具备了进入文学史课程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文学史叙述的角度和要求。但是区域文学史也不能只是本地区作家作品的简单罗列和集合,而应该从作家的个性世界、本地区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的物质世界等方面出发,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学史文本。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研究兴起了"重写文学史"热,在引进西方理论和重新审视传统观念的背景下,文学史研究在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上都体现出了多维的角度和空间,突出表现在对历史性、审美性和当代性的关注.新时期的文学史研究是对旧模式、旧观念的突破,是对新观念的寻求和新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1949年后,两岸的文学发展都或深或浅地受制于政治局势和意识形态,在政治敌对的敏感年代里,关于对岸文学的研究,同属两岸学界的禁区,唯有背景特殊的学者能有机会接触限阅资料,并在政治思想"正确"之前提下,展开相关论题的研究.1980年代以来,大陆进入新时期,台湾政治解严,大陆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台湾对大陆文学的研究,却因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局限,在1990年代中的高峰后未能继续开展,以致多见对于个别作家作品的"点"的研究,较少以历史脉络贯穿文学演变、思潮流派等的"线"和"面"的文学史论述.因此,应当在现有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整理台湾的大陆当代文学史研究,并透过台湾的论述视角,凸显当代文学史议题,并勾勒台湾的大陆文学研究历程.1960年代以来的台湾关于大陆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走向为:1960-1970年代,以反共思想教育为前提,高举三民主义、复兴中华文化的族帜,着重中共文艺政策和文艺整风的研究;1980年代,延续由政治观点研究大陆文化和意识形态,将中共文艺视为中共研究的一隅,除了文艺政策和文艺整风的主流研究之外,开始出现对伤痕文学和地下刊物的探讨;1990年代,解严后的研究成果逐渐浮现,研究视角由政治转向文学,并在文学研究者的参与之下,形成研究高峰;2000年以来,由于"本土化"、"去中国化"的效应以及两岸关系的低潮,由于缺乏官方的支持鼓励,研究者纷纷转向其他领域,也少见研究新人加入,以致研究热潮退去.但在2002年以后的学位论文中,开始出现关于两岸文学关系、文学交流、比较文学等的研究,透露出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课程,其研究对象(教学内容)是1949年10月以后的中国文学,学术界也有人称之为“共和国文学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下半叶。这门课程既是中文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又是可以单独设点招收陆士研究生的学术前沿课程。中国当代文学走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回首过五十年的文学史,确有太多的东西应该认真总结。而它的教学对象一一新时期出生的当代独生子女大学生,他们对高品位文学作品的要求,对文学及文学史著作中关于人的命运、值盛、生存状态以及对自由和创造带神的渴望,也企盼着编写更好…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倾向是主体性阐释,史料建设相对不足,本文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谈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中重视历史客观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讲述当代文学史的历史,不仅关乎史的编写,更关乎课堂教学。习惯的当代文学史教学多袭用先验性的历史想象,对文学事实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接受已被定型化的历史叙述,从而在体系化的知识灌输中丧失了当代文学本身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本文指出,应当从概念束缚的解放、时间分期的拆解、历史材料的引入等几个方面,建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有能力进入历史的内部,从问题意识出发来理解当代文学的丰富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13.
<安康当代文学史>对本土以往和现实的文学创作发展状况和已取得的成果作了客观总结、理性研究和理论探讨,为发展本土文学创作开创了一个新局面,而且把本土文学批评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可以说是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当然,该书也存在着不够均衡到位及遗漏了某些重要作者作品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与评价建国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经历 3个时期 :60年代初的初创期 ,80年代的建设期 ,90年代的反思探索期。从“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到勾勒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发展 ,再到重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框架 ,当代文学史写作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集体写作走向个人写作 ,从部分研究走向整合研究 ,从而更好地把握 2 0世纪中国特殊历史情境中当代文学的独特状态。  相似文献   

15.
宽容和权宜之计是政治学领域的重要命题。把这两个命题引申到当代文学史写作中来,对文学史写作本身和文学史写作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当代文学现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研究者作为当代人不可避免的狭隘视野,在当代文学史写作中采取权宜之计的叙述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宽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正义”属文学史观范畴,作为对给定语境的文学史述的观念预设,它实是一种有方法论效应的导向性研究框架,当它设定了楔入文学史的价值视角,也就会衍生出史家甄别与评判相关作家、作品暨思潮的尺度,就有怎样的文学史编撰。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例,讨论本土语境的现代文学史观;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纵论当代文学史观;以陈寅恪、聂绀弩、王辛笛为典型,略论当代旧体诗创作与当代文学史述的重大关系,以及“文学史正义”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保守的当代文学史教学往往沿袭意识形态思潮对文学的定位与定性,而对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真实面貌缺少全面的、客观的把握。在教学改革中,首先要以科学的、发展的文学史观来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建立多视角、多层次、立体性、共时性的文学“史识”结构;根据本专业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加强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激活创造性思维和参与精神,使知识建构与能力训练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与方法》可以看作是洪子诚先生从事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延展,但它又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同时还是对“写作与研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方法”的一种尝试。这实际上是洪子诚先生对自己长期以来从事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一次清理,既有学术史的意义,更有学科史的价值。它的深刻意义,在于为“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或者说是“构造”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观察角度,一种可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抓住对象的本质特点,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评析对象的美学内涵,是新近出版的《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谢柏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的显著特征。作为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的第一部专著,该书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无论从体例的创设、时段的划分,还是发展流程的梳理、文体风格的特异.谢著都有着创造性价值。作者紧紧抓住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定,综合而又具体地表现当代性、戏曲性、文学性的各个方面。一、当代性。当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有着时间范围的规定,面对与当代社会同步发展,与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0.
1 编撰当代文学史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分期问题。目下流行的当代文学史的分期一般均以建国初始作为当代文学的上限,这其实是很不妥当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将文学自身的规律肢裂,把文学视为政治的附庸,用政治的规律代替文学本身运动的规律,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我认为,当代文学史的上限应以一九四二年为始。这是因为,自四二年之后,以讲话为标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农兵文艺思潮与运动,并以这一思潮、运动为骨干,构成了中国第一个阶段的社会主义的文学。这与“五四、三十年代的文学具有截然的质上的不同。诸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