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父亲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月台送行,语言朴实,却情深意长。到最后,火车启动,父亲还坚守月台,目送儿子远去。作者胸中涌起无限敬爱之情,可始终没有开口说爱,直到多年以后,酝酿出一篇《背影》。面对父亲无声的爱,不如试试写写信,直抒心臆。  相似文献   

2.
叶静 《教育文汇》2012,(2):54-54
《目送》是一部“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的书”。龙应台以前的作品大多笔锋凌厉,有人称这本书为她的“温婉书”——因为是写给她的儿子华安的,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絮语,故而温婉,当然也深沉并绵密。  相似文献   

3.
他的笔法犀利刚健,而写作本书时,用著名作家龙应台的话说,是"用刚毅之笔写出温柔之爱"。这本怀念父亲的感性之作,获得了2013年台北书展大奖。作者的父亲不苟言笑,四分之一的人生在战火中流离,每一天都被死神从背后追赶。这些往事,却从未成为父子交谈的话题。父亲和儿子之间,淡淡的、冷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缩影。作者的儿子出生后,他也随着儿子叫父亲"爷爷"。他在本书自序中说:"我在我儿子身上偶尔不经意看到我父亲的身影时,常常会心中一惊:那不是隔代遗传;他是爷爷,却宛如父亲,是我在眷村十八年跟  相似文献   

4.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作者以父亲救助儿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正真正幸福的人生,一定是从被爱洒满阳光开始。可是,即便父母给予我们最多的支持和关爱,也不会避免这一路跌跌撞撞的前行。龙应台于生活小事之中捕捉细腻绵长的爱,并将那难以言表的父女母子之情糅合进不同时段的目光里。儿子华安初进小学时那怯怯的眼神早已深深地印在作者心底。作为母亲,她幸福的目光里一定镌刻着更多的担忧和不舍:孩子,请你走好第一步!当"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时,母子相对凝望的视线里交汇着儿子对未来的几多希冀和对母亲无尽的眷恋,同时也承载着母亲放手的喜悦和瞬时空落的内心。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7.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爱。本文通过描写"小时候看电影,父亲托儿子骑在自己脖子上,儿子竟尿了父亲一身"这个感人的细节,来表现那平凡得让人忽视的父爱。"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老了。"这句话多么耐人寻味啊! 全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深厚。  相似文献   

8.
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司和工厂,腰缠万贯,令人羡慕。儿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衣食无忧,处处显得高人一等。学校离家有五站路,儿子每天坐公交车去上学。早晨,父亲的司机准时在公寓楼下来接他去公司。儿子总是目送那辆熟悉的轿车远去,自  相似文献   

9.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的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一只乌鸦。""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相似文献   

10.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家庭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心中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那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里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作者以父亲救助儿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父爱的赞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  相似文献   

13.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一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奶奶带着一丝微笑离世。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6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正确读"洛杉矶、混乱、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4.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了不起。5.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教学重点】1.感悟"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相似文献   

15.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 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听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冰灯》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表达了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爱。【教学目标】1.学习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写出了一种非常真挚与至诚的爱.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细致的刻画,集中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文中,作者对父亲语言的描写惜墨如金,只有四句话,但寥寥数语却取得绿叶衬红花的效果,使"背影"更鲜明,这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18.
目送     
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龙应台一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见父亲哭是在奶奶去世的那个午后。奶奶的六个儿女围在床边.密密地遮挡住了午后最炫目的阳光—当年考上大学却因穷困而辍学的父亲也在其中。我想父亲一直以来的些许遗憾也在这一刻消散了吧。奶奶最后将手指向了父亲。父亲轻轻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将耳朵贴在了她的唇边。说完了最后的遗言,奶奶带着一丝微笑离世。留下了噙  相似文献   

19.
开心巧克力     
今天的事今天完成父亲:"凡是今天能完成的事情,一定不要拖到明天。"儿子:"这太容易了。把饼干盒拿来!"幸亏不是父亲爱打猎,但他总是空手而归。"太幸运了,爸爸。"顽皮的小儿子感叹说,"好在现在不是原始社会!""那又怎么样?"父亲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20.
(一) 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以至于在无奈 的现实与畸形的自尊面前,爱真的 儿子考上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 成了一种负累。父亲却惭愧于无力替儿子凑齐学费。 无法想象丁炜的父亲是如何度过他曾经向老板索取工钱,未果;借款, 生命的最后几个日日夜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