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孙广所著《啸旨》一书,实为口哨的十二种吹法与对秘曲十二章源流的解说。《诗经》中有三处"啸",皆为因过度感伤而发出的声音,但发此声者皆为女性。进而啸被用于招魂,发挥另一种功能。《楚辞·招魂》的"啸"因为可以感鬼神,故道教用之,其因缘持续到唐朝。魏晋之后,具有音乐美的啸似乎开始流行,如阮籍就善于啸。从《啸赋》看,啸开始带有神仙家与道家的气息,"啸"由原来的吹口哨转为歌唱的意思,进而意味着神仙家、道教人士即使不吹口哨、不唱歌也怀有的那种超然于尘世之外的心境。因此,"啸"这个词中即包含着有声之啸与无声之啸两种含义。  相似文献   

2.
尝试放弃     
作为一个“成熟”的男生,我,竟然不会吹口哨。身边的好哥们儿们个个都会吹口哨,而且能吹出很多花样,流行歌曲经过他们的口哨演绎,也显得别有一番风味。会吹口哨能让人很有面子,于是我也特别想学会吹口哨。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学着别人的样子,噘着嘴,让气流从嘴唇边流出,我使劲吹、努力吹,但吹出来的只有气,而没有声音。我不断调整嘴形和气流,不断地尝试,偶尔会有不太清晰的“嘘嘘”的声音发出,我热情高涨……终于,第一个响亮的音符从我口中迸出,它像一个领头羊似的带领出了一串奇怪的声音。这些声音就像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摇摇摆摆。但是,它…  相似文献   

3.
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戈梅拉岛上,很多孩子都撅起了嘴唇,准备迎接学校里的最新必修科目———吹口哨。当地口哨家、学者和官员为了确保戈梅拉岛的传统口哨语言不会失传,努力了近十年,才争取到把口哨艺术加入学校课程中。教育部的协调员博坦兹说:“戈梅拉岛的所有儿童都将接受吹口哨的正式训 练,这是法律的规定。”当地农民、牧民和一般家庭几个世纪以来,就利用口哨在岛上的丛林中传达信息。博坦兹说:“以前,他们用口哨叫家人回来吃饭,或向外人传达信息。”这门艺术如今却濒临灭绝。如今很难在岛上听到口哨声了,除非是在偏远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谈体育教师的吹哨技巧张振芳杨财林哨子被称作体育教师的“第二语言”,也是体育教师的助手。合理地使用它,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使口哨发挥好助手作用,这就需要讲究吹哨的技巧。1、吹哨的技法。吹口哨时用牙齿嵌住口哨,闭口,利用舌尖的技巧和...  相似文献   

5.
口哨与小狗     
李丽君  江泓 《小学生》2007,(6):0-41
同学们,你们听过口哨(shào)吹出的优美音乐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啸”是人撮口发出的一种悠长而清脆的声音。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这样解释:“啸,吹声也。从口,肃声。”他认为,“啸”是吹气之声,类似于今天的吹口哨。西晋成公绥《啸赋》描述道:“动唇有曲,发口成音。”  相似文献   

7.
小口哨     
准备一根小管子和一个气球。从气球上剪下一小块长方形的皮条,把皮条绷在小管子的一头,然后用胶布固定好,小口哨就做好了。注意,皮条不能绷得太紧,也不能绷得太严实,要留有缝隙。如果选用不同材料的小管子,小口哨还能吹出不同的声音。小口哨@流沙  相似文献   

8.
啸即打口哨,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魏晋间著名辞赋家成公绥所创作的《啸赋》就是以“啸”这种在魏晋文人中广泛流行的口哨音乐形式为吟咏对象的抒情咏物赋名篇。透过这篇赋,我们不但可以找回久已失落的古老音乐形式,而且可以看出,它集中表现了自然、高雅、中和的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口哨     
我会乐器,钢琴、长笛……可是当疲劳的双手无法将灵魂传给另一个灵魂的时候,只要轻轻嘟起嘴,吹出旋律,不用夸张华丽的指法,不用拿话筒拼尽全力证明自己声音的完美,没有夸张的表情、动作、手势——口哨更像是一种全心全意地贯注心情的简单诉说,甚至呐喊。对于一个女生来说,吹口哨什么的简直匪夷所思。一听到口哨声,人们仿佛就看到一个两手插裤袋、吊儿郎当的小混混形象。每当我兴致到时想吹上几句,都会给爸妈严厉的眼神堵回去——不正经!  相似文献   

10.
口哨小史     
自从产生人类,人们发现口腔、唇、舌通过气息、气流的控制.可以作为乐器使用。据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说文解字》来看,口哨在我国早已有之,当时被称为啸:“啸,吹声也”。西晋大文学家成公绥曾为此写过《啸赋》“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是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小朋友们都撅起嘴唇,准备迎接学校里的最新必修科目--吹口哨。当地口哨家、学者和官员为了确保戈梅拉岛的传统口哨语言不会失传,努力了近十年,才争取到在即将来临的新学年里,把口哨艺术加入学校课程中。教育部的“加那利计划”协调员博坦兹说:“戈梅拉岛的所有儿童都将接受口哨的正式训练,这是法律的规定。数年前只是实验性质,如今则是必要性的。”戈梅拉岛是加那利群岛的七个岛屿之一,它是一块小小的山地,大约有1.2万名居民。当地农民、牧民和一般家庭几个世纪以来,就利用口哨在岛上的丛林中传达迅息。这门艺术如今即濒…  相似文献   

12.
正"啸"是人撮口发出的一种悠长而清脆的声音。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这样解释:"啸,吹声也。从口,肃声。"他认为,"啸"是吹气之声,类似于今天的吹口哨。西晋成公绥在《啸赋》里描述道:"动唇有曲,发口成音。"吟啸之风俗较为古老,最早可追溯于《诗经》。《诗经·召南·江有汜》:"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诗经·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这两首诗中,女主人公都是借"啸"抒发遭遇遗弃后的痛苦和愤懑之情。  相似文献   

13.
春之怀古     
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撅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相似文献   

14.
释“啸”     
古诗歌里,抒情主人公好“啸”。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辞》)柳宗元:“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初夏雨后寻愚溪诗》)李颀:“脱略势利犹尘埃,啸傲时人而已矣。”(《送刘四赴夏县》)“啸”是什么意思?“啸”是打口哨之声。  相似文献   

15.
啸,作何解释?有人说是『无词之歌』。孙机在《文史知识》今年笫七期上撰文,指出其误。啸字在《诗经》里就提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作者列举了大量例子,认为啸是古代女性吹口哨来舒其不平之气的举动,也是召唤鬼魂的一种巫术。东汉时,啸进入文士生活圈,一些文人爱『长啸』。例如谢安迎着海涛『吟啸不言』,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为王伯作诔,『因吟啸良久,随而下笔。』吟是吟咏,啸是长啸。魏、晋之际,天下多故,一些名士倨傲狂放,以啸来表达意趣恬适、心境放达、卓尔不群、  相似文献   

16.
尼克和他爸爸一起去探望祖母。火车上,尼克时时把脑袋伸出窗外。爸爸说:“尼克,安静些!别把脑袋伸出窗外!”但尼克仍然把脑袋伸出去。于是,爸爸很快地拿掉了尼克的帽子,把它藏在身后,说:帽子被风吹掉了。”尼克害怕了,他哭了,想找回帽子。爸爸说:“嗨,吹声口哨,你的帽子或许就会回来的。”尼克凑到窗口,吹起了口哨。他爸爸很快地把帽子放在尼克的头上。“哦,真是奇迹!”尼克笑了。他很高兴,飞快地拿掉了爸爸的帽子丢出窗外。“现在,该轮到你吹口哨了,爸爸!”他快活地说。该爸爸吹口哨了  相似文献   

17.
于是我憋住了气儿,跑到女生厕所里,得意忘形地吹了一声口哨。这一声口哨不要紧,吓住了正在里边忙碌的其他女升。她们以为厕所近来了流氓,惊得四散逃跑。只有我不慌不忙,心里更乐了。我虽然是个女孩,却爱吹口哨,这是跟老爸学的。他总是噘着胡子拉碴的嘴悠闲地吹着,我很羡慕,于是就学会了。得意的时候,我吹一曲《真心英雄》,伤心时,就吹一曲《我是一只小小鸟》。有时作业写累了,我就跑到穿衣镜前,对着镜子,噘起樱桃般红润的小嘴,吹口哨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瞧,镜子里的那个俏皮的小丫头,额前一缕俏皮的短发,神色中闪动着得意和骄傲。爸爸对我说…  相似文献   

18.
我虽是个女孩,却爱吹口哨。得意时,我会吹一曲《真心英雄》;伤心时,吹一曲《小小少年》;有时也会撮起樱桃般红润的小嘴,吹着口哨对镜自赏。瞧,镜子里这个淘气俏皮的少女,她神色中闪动着自得和不驯。  相似文献   

19.
所谓啸,乃是古人的一种特殊习尚,而在中古士林尤为风行。它与彼时之文人生活契合无间,犹如丹葩之耀于芳林,白云之衬于青天,别有风致。啸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以及文人生活的结合,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常常被忽略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内的晋孙登啸台,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以“啸”为着眼点,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全面的考察,并借以唤起人们对晋孙登啸台的关注。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啸的音乐特点、啸的音理机制、啸的曲制面貌、啸的艺术特点、啸的具体方法以及啸若干类别;第二部分描述了啸的历史发展;第三部分论述了啸的文化特质,包括啸的理性特质、啸和以自然为美的艺术观念以及啸与自然界的关系等等;第四部分阐述了啸与道教、神仙的关系;第五部分重点探讨啸作为文学意象的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所谓“啸”,乃是古人的一种特殊习尚,而在中古士林尤为风行。它与彼时之文人生活契合无间,犹如丹葩之耀于芳林,白云之衬于青天,别有风致。“啸”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以及文人生活的结合,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同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内的晋孙登啸台,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以“啸”为着眼点,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借以唤起人们对晋孙登啸台的关注。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啸的音乐特点、啸的音理机制、啸的曲制面貌、啸的艺术特点、啸的具体方法以及啸若干类别;第二部分描述了啸的历史发展;第三部分论述了啸的文化特质,包括啸的理性特质、啸和以自然为美的艺术观念以及啸与自然界的关系等等;第四部分阐述了啸与道教、神仙的关系;第五部分重点探讨啸作为文学意象的多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