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时候,有几个盲人从来没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摸到了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条弯弯的管子。”摸到了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是个细细的棍子。”摸到了大象身体的盲人说:“大象是一堵墙。”摸到。了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是一根粗粗的柱子。”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现在我们进入网络口头作文的第一环节“动物真奇妙”。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些动物发出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略)二、多向互动,多方交流1.初步交流。师:现在我们进入第二环节“动物奇妙知多少”。(播放大象吃东西的录像片断)师:你发现什么?生1:我发现大象的鼻子像人的手,大象用鼻子卷地上的苹果,卷树上的香蕉来吃。生2:我发现大象的鼻子能吸水喷水,像水管一样。生3:我发现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绳子。师:谁来评一评?生4:我来评,这些同学用了很多比喻句。生5:他们说出大象和人不同的地…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堂吉诃德荒谬地过完了一生,非常“悲剧”,我不赞同. 我认为堂吉诃德是幸福的.他自在、随心,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主人公,是用来讽刺封建骑士的道具.作者给了他皮包骨的身板、赢弱的“驽驿难求”马、古旧的祖传盔甲,让他带着桑丘用荒唐和愚笨击退西班牙的骑士文学.堂吉诃德没有辜负他.在小说出版后,骑士文学这种迂腐的精神毒草消逝一空.堂吉诃德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相似文献   

4.
“哈哈……”从屋里传来几声清脆的笑声。邻居们一定在猜,这屋里的孩子又在干什么呢?告诉你吧,我和妹妹还有几个同学在玩“贴鼻子”游戏呢!一走进屋,人们就可以看见一头“大象”“贴”在墙上,有耳朵有眼,可就是缺一个鼻子。它嘴巴张着,好像在说:“小朋友们,快给我安个鼻子吧!都快憋死我了!”我用手帕把妹妹的眼睛蒙上,给了她大象的“鼻子”。妹妹拿着“鼻子”,边摸边走,来到了大象跟前,犹豫了半天,把“鼻子”贴在了大象的耳朵上,笑得我和同学们的肚子都疼了。紧跟着,荣荣把“鼻子”贴到了大象的屁股上,芸芸把“鼻子”贴到了大象的脚上,我则…  相似文献   

5.
大灰狼住在一个旧窝(wō)棚(pén)里,它从来不修(xiū)理(lǐ),也不打扫,所以这个窝棚又破(pò)又脏,一碰就倒。这天,一只大象从狼的住处旁边经过,它的大耳朵“呼扇呼扇”碰了窝棚一下,窝棚就倒了。“真对不起,朋友!”大象对狼抱(bào)歉(qiàn)地说,“我不是有意的,我马上就把它修好!”大象真有本事,它拿起锤(chuí)子、钉(dīn)子就动起手来。不一会儿就把窝棚修好了,可比以前结(jiē)实(shi)多了!“哦!”狼心中暗(àn)想,“看来大象怕我呀!先是给我道歉,然后就动手帮我修窝棚。我何不趁(chèn)机(jī)让它再给我盖一座新房子呢?”“站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1872年第2版跋》中讲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他说:在黑格尔看来,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P24)。这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经典论述几乎为稍知“马哲”的人们所耳熟能详了,然而,仔细推敲起来,这句话的汉语译文却是有瑕疵的。这句话的德文原文是:“BeimiristumgekehrtdasIdeellenichtsandresalsdasimMenschenkopfumgesetzteundübersetzteMaterielle.”[2](P8)其中,“umgesetzte(umsetzen)”的辞典意义是“移置”…  相似文献   

7.
陈鉴霖 《师道》2003,(11):27-28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盲人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著名作品,全文约七千余字,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四千余字。关于它的内容,课文阅读提示是这样说的:“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自己假定获得三天视力,所见到的光明世界和所体验到的精神愉悦。”这里突出了“想象”一词。的确,作者本人是盲人,“天天光明”只是“假定”,自然就须想象,而想象也的确是一位作家的本分。但细读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作者并没有认真地借助想象去描绘“光明的世界”的实景,她所写到的人事物,基本上都是她作为一个盲人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的,我们几乎不能发现文中(…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寓言故事叫《盲人摸象》:四个盲人摸一头大象,摸到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身躯的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像一条蛇,摸到耳朵的说大象像一把扇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四个盲人因为没有视觉的支持,都只摸到了大象的局部而不见大象的整体,其结果是“象”不成其为“象”,“象”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生命”。反思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盲人摸象”式的阅读教学时有发生,这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阻碍了学生文本阅读的整体感悟,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综…  相似文献   

9.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样做试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十次东西,每一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20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好人,我等她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看着我,不说话,我把手里的衬衣举到店主的面前说:“你看,我…  相似文献   

10.
大象做的     
一个人开着他的小红汽车在国外旅行。一天他把汽车停在外边去买东西,当他回来时,汽车的顶已经被严重损坏了。几个男孩告诉他是一头大象把车顶弄坏的。他不相信这几个男孩的话,但是他们带他去了附近的一个马戏团。大象的主人说:“非常抱歉!我的大象有一个红色的又大又圆的椅子,它把你的车当成它的椅子了,所以它就坐到了上面!”然后大象的主人给了他一封信,在信里,他表示抱歉,并且表示他愿意赔偿所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超常的视力     
《小学生》2007,(7):53-53
我的朋友米雪是一位盲人,但是也许您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她非常善于运用自己的其他感觉,包括所谓的“第六感”,所以很少给人遗漏东西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超常的视力     
我的朋友米雪是一位盲人,但是也许您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她非常善于运用自己的其他感觉,包括所谓的“第六感”.所以很少给人遗漏东西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一、文思导引海伦·凯勒出生 19个月后 ,因病致残 ,变成了盲、聋、哑人。但她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从 7岁开始 ,她刻苦练习说话和写信 ,后来学会了五种文字 ,上了大学 ,成为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盲人的幻想为基础 ,描绘出一个靠她的触觉和想象认识的美丽世界 ,告诉人们要珍惜拥有 ,把握现在 ,热爱生命。文章从五个方面展开。一、提出给人三天视力“最希望看到什么东西”的问题 ,给人强烈震撼的是将“有眼睛的人所能看到的东西其实很少”与“我这个瞎子”“在树林走一个小时”“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凭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给无知和丑恶以无情的揭露。在教学中恰当引用寓言故事,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例1:“甲乙两呆人偶吃腌蛋。甲讶曰:‘我每常吃蛋甚淡,此蛋因何独咸?’乙曰:‘我是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这咸蛋,就是腌鸭子生来的。’”(《人事通》) 评析: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现象只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起点,但我们不能把认识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而必须深入事物的本质。这则故事中,呆人乙从“鸭生蛋”这个表面现象出发,认为“腌鸭蛋就是腌鸭子  相似文献   

15.
好朋友     
大象和蜜蜂结下了深情厚谊,这是因为它们志趣相投,都乐意为人们出力。蜜蜂想用最甜的蜜招待朋友。大象每次都婉(wǎn)言谢绝,它说:“你们辛勤劳动所得,除了自己享受,多献一些给可爱的养蜂人。他们是受之无愧(kuì)的。”大象在搬动着沉重的木头。蜜蜂路过见了,挤出一点儿空,在它耳边奏(zòu)一支“嗡嗡”短曲,让好朋友减轻疲(pí)劳(láo),增添力量。大象和蜜蜂的友谊,被当做佳话四处流传。一只肥壮的狗熊听了,特地找到大象,责问道:“你和小蜜蜂交朋友,这是真的?”“我从来没有保密。”大象幽(yōu)默(mò)地回答。“你这么个大个子,比我还…  相似文献   

16.
拉勾上吊     
牛奶是什么一次,一位轻佻的女老板要求爱因斯坦教授用“三言两语”把他的相对论讲个明白。爱因斯坦说:“这样吧,我还是跟你讲个故事!”一天我同一位盲人一起走路,我说想要杯牛奶。他问道:“牛奶是什么东西?”我答道:“一种白色的液体。”“液体我明白,可是什么叫白色。”“天鹅羽毛的颜色就是白色。”“羽毛我知道,天鹅是什么东西?”“是一种脖子弯曲的鸟。”“脖子我懂,可是弯曲是什么东西?”于是我沉住气,抓住他的手臂将它拉直,说:“这叫直。”然后又把他的胳膊肘弯了一弯,说:“这叫弯曲。”这位盲人朋友说:“噢,现在我知道你说的牛奶是什…  相似文献   

17.
一个聪明人收了两个学生,一天晚上他各给了他们一块钱,吩咐道:“我给你们的钱不多,但是要你们立刻买样东西来,能够把这间黑暗的房间完全塞满。”隔了不久,两个学生都回来了。一个学生拿一块钱买了许多干草,叫人运了回来,搬进这个房间。真的,这个房间被许多干草塞满了。但是这个聪明人摇摇头,并不称赞他。另一个学生却只费了4角钱,买了一盏油灯回来。他把这盏灯点亮了,房间里立即亮了起来,什么东西都看见了。这个学生说:“先生,我已把这房间用灯光来塞满了。”聪明人说:“是的,孩子,这正是塞满房间的最好方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模…  相似文献   

18.
甲(外国留学生)老师,您好!乙(中国老师)你好!甲老师,我来中国学习汉语,已经好几年了,可对“东西”这个词我还是搞不清楚。请老师您再详细讲一讲。乙好。汉语中“东西”这个词,一般是用来代指事物的,凡具体的与抽象的事物都可以称为东西。譬如我桌上摆的书本、墨水、钢笔可统称为东西。汉语中“东西”这个词,有时也可以用来指人……甲啊,老师,“东西”这个词原来这么简单呀!我知道了。乙啊?!你这就知道了?那我来考考你!甲行呀,您出题吧。乙什么是东西?甲这桌子是东西,这椅子是东西,我是东西,您也是东西。乙哎……(忙制止)不对,不对,学生可不…  相似文献   

19.
有一道智力测试题是这样的:一位聋哑人,想买几颗钉子。他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比划着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伸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该怎么做?受测试的很多人都这样回答:盲人应该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剪东西的形状。亲爱的少年朋友,你认为这个答案对吗?盲人会这么做吗?错了!盲人不聋不哑,他要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可以了,何需做什…  相似文献   

20.
兔兔请假     
<正>兔兔见到胡萝卜太开 心了,没洗干净就大吃一 通,结果拉肚子不能上学 了。他让狗狗捎(shāo) 给大象老师一张请假条。 狗狗把纸条交给老 师。老师看后问:“兔兔 呢,怎么不来上学?” 狗狗以为大象老师 是近视眼,看不清纸条上 写什么,就说:“兔兔给 您的是请假条呀,我来给 您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