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一批学者和老师的努力,"语文教学内容"终于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学的问题,关键是内容问题,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成为许多人的共识.那么,"语文教学内容"研究推进到了哪一步?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哪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策略?这些问题,似乎就重要起来了.本文想就这些问题纲要性地谈谈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过去,语文教学基本上是“教教材”,现在,人们提倡“用教材教”,这样,如何使用语文教材就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其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本期刊发三位老师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各自的看法,可供读者朋友参考。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第九期的话题是:口语交际教学教什么。  相似文献   

3.
过去,语文教学基本上是“教教材”,现在,人们提倡“用教材教”,这样,如何使用语文教材就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其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本期刊发三位老师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各自的看法,可供读者朋友参考。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第九期的话题是:口语交际教学教什么。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的话: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打破学科本位,而向生活拓展;但是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课程,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本体”和“专责”,因此语文教学不应无限泛化。我们应该既反对没有生活的语文课,也反对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于是问题又集中到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性”这个问题上。应该说,目前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学术积累让我们完全回答好这个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能帮助我们看到目前语文教学的许多困境和弊端。本期“热点”刊发的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语用”等的讨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们从他们的文章中,能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网络究竟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语文教坛的名师中,洪镇涛老师是一位永远不安于现状的探索者和改革家。他的语文教学改革早在1978年就已起步,1991年,在总结十多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的理论框架,亮出了“学习语言”的鲜明旗帜;同时,他还主编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本体改革实验课本,并在不少省市建立了实验基地。有理论、有实践、有配套的教材、有实验基地和实验教师,这样全方位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在国内的语文教学改革名家中大概是独一无二的。洪老师的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究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一、对当前困扰着语文教师的…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课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境况下,不少有识之士强烈提出让语文教学走上回归之路。回归,不是简简单单的回来,也不是重新回到过去的老路上,更不是倒退,而是回到原点,寻找一种新的平衡,酝酿新的突破。那么,语文教学要回归什么?就是要回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一、教学内容:基于“素养”,聚焦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这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可现在却成为许多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大的难题。于  相似文献   

11.
前一时期,有人批评小学语文教学只强调语言学习,而忽视了文学教育。我们应该如何看这个问题呢?首先应该弄清楚: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否失落?小学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体现文学教育?文学的功能是什么?语文和文学的关系是什么?小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如何体现等问题。今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否失落?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是很重视文学教育的。我国的古代教育很重视文学教育,孔孟的教育内容主要有诗、书、礼、乐。孔子很重视“诗”的教育,他称赞《诗经》“: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相似文献   

12.
关于阅读教学,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无非是想让学生多识字,多读书,读透书,读出自己的收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把握教材。高屋建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真正读出文奄的主旨。也就是老师引导学生读书时,要寻求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作为我们教学的突破口,从而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然而,教师突破口设计得是否精当,直接关系到“突破”能否成功,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巧设突破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  相似文献   

13.
多元解读的几个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的话:对“诵读”这个概念需要重新认识。“诵读”本来是有特定含义的,但现代语文教育一段时期将其弃之不用,而现在则是乱用。实际上,不管是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都应该是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的。在实践中,各种“阅读教学”方法都被冠之以“诵读”,而对真正的“诵读”,则大都语焉不详,或不得要领。我们认为,这是现在诵读教学研究和实践陷于困境的根本原因。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也尚未对“诵读”给出一个统一的看法。但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研究的路子。一是将“诵读”与相邻概念进行辨析,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形态,来试图给诵读一个明确的定位。一是从教学实际出发,从“读什么”和“怎么读”两个方面来具体阐释“诵读”法运用的规则。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有:①戏剧性:戏剧文学教学的新视角。②新概念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③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相似文献   

17.
过去,语文教学基本上是“教教材”,现在,人们提倡“用教材教”,这样,如何使用语文教材就成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其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研究。本期刊发三位老师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各自的看法,可供读者朋友参考。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第九期的话题是:口语交际教学教什么。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1S):i001-i001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任何改革都会带来阵痛,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的语文教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困惑。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最让老师们感到头疼的问题有以下10个。第一,怎样处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第二,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教育?第三,怎样认识文学教育对作文考试的意义?第四,怎样阅读文学经典?第五,怎样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第六,怎  相似文献   

19.
确定多元之界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是因为现在教学中出现了一种任意解读文本的倾向。这无疑是错误的。但如果我们匆忙来为语文教育设“界”,规定语文教学只能怎么解读文本,是不是又如陈文革老师所担心的那样,有意无意间成为“扼杀自由”的刽子手呢?一方面,我感觉到这个问题很重要,实际上已经造成很多流弊;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宜匆忙下结论,作断语。我们还是先来谈谈“界”本身的一些问题吧:“界”是什么,“界”是否可能被设,如果真设出来,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界”———总之,一切都在讨论中。因此,大家的意见有这么大的分歧,也就不足为怪了。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本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专题是: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