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息化中的区域问题:对苏南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毅  高峰 《情报科学》1999,17(1):86-90,108
TheRegionalProblemintheInformation:ARealityAnalysistoTheSouthJiangsuProvinceZhouYi;GaoFeng(SuzhouUniversity,Suzhou215006)3-l苏南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具体表现苏南三市社会信息化指数日益提高。社会信息化指数是从生产和生活的信息功能角度反映苏南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体现信息产业对社会最终器求的消费程度。苏南三市的信息化指数在最近几年中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如,在1994—1996年间,苏州市的信息化指数平均每年上升146%;无锡的信息化指数平均每年上升7.29%;常州的信息化指数平均每年上升8.35%。这说明社会…  相似文献   

2.
周毅  高峰 《情报科学》1998,16(6):560-563
2 苏南率先实现信息化的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 研究苏南信息化的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是为了认清苏南信息化的外部环境压力和内部自身动力。在苏南经济的新一轮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国际国内的信息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苏南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苏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信息环境的变化是苏南率先实现信息化的外在压力,苏南工业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则是苏南率先实现信息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定义了衡量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与衡量区域劳动生产率指标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随后,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各区域的劳动生产率与信息化发展呈现出极强的区域不平衡性,且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更强,而同区域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与比较劳动生产率则呈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其中第三产业最为明显。最后采用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一步确定,在信息化与劳动生产率的互动关系中,信息化为“因”,劳动生产率为“果”。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因果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定义了衡量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信息化发展指数与衡量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经济增长指数,接下来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发展呈现出极强的区域不平衡性,且信息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更强。而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则呈现出极强的相关性。最后采用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一步确定,在信息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中,信息化为"因",经济发展为"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信息化差距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城乡信息产品的需求差异分析、供给差异分析,指出要想很好地解决城信息化差距问题,就应从经济入手,缩小城乡差别,均衡投资与消费各方的利益,以促进农村信息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定性分析了区域信息化发展环境中的各类影响因素,运用相关性分析法测评了发展环境对区域信息化进程的影响程度.运用回归方程对区域信息化与发展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信息化的进程具有高度的"空间继承性"与"路径依赖性",营造相得益彰的外部环境是促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区域信息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又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逐步实现经济"趋同",就要求各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加快信息化建设,实施以信息化促进区城经济快速发展战略: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人才培养,完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信息主体素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知强 《现代情报》2011,31(8):88-90
基于区域信息化建设,阐述信息主体素质与信息化人才的关系,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具体情况,进行信息社会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信息主体素质研究。提出并构建知识素质、创新素质和能力素质,体现以信息社会适应性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观,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明显提高,更好地为区域信息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选取中国各省1999—2006年的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检验中国信息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总体存在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也和我国整体同样存在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西部地区不存在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朗。  相似文献   

10.
长江作为中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综合能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黄金水道的潜能还待进一步开发。采取区域经济学理论的相关视角,联系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对长江黄金水道建设进行发展性分析。深层次剖析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借鉴美国密西西比河航运改造的经验,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综合能力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洁  乔立春  罗春水 《情报科学》2002,20(3):225-229
本文阐述了信息化指数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一个适于当今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信息化指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的信息化指数进行了测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沿海快速发展地区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耦合状态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内要素与要素之间交互胁迫、交互依存关系的客观表征,它刻画了某一时点区域系统的演进态势或趋向。基于区域系统要素组成及耦合机理分析,建立区域系统耦合状态评价模型,依据1995年~2004年海南省的国民统计数据及典型调研资料,进行区域系统耦合状态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1995年~2004年海南省区域综合支撑能力和区域发展消耗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②海南省区域综合支撑能力系统和区域发展消耗系统的演化速度表现出非同步性。其中前者呈下降态势,即由1995年的0.1239下降为2004年的0.0124,而后者呈稳步提高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5.7%;③1995年~2004年海南省区域系统的耦合度一直处于[0°,45°]区间内,系统耦合状况的变化比较急剧。明确区域功能定位,转变发展理念是实现区域系统良性运转的基本前提;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高效热作农业基地建设,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模式,倡导低能耗工业生产模式是最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江苏省2002~2007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理论,使用ESDA软件GeoDA计算全局Moran’s I、局部空间关联指标,绘制Moran’s I散点图,对江苏省县域经济总体与局部差异的时空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时段内江苏省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强的空间自相关,这种集聚的趋势略有减弱。同时区域经济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体现了苏南发达、苏北落后的基本格局。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加剧,且聚集范围有向外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定量分析的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海洋对人类生存、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间和空间差异的研究,既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与状态的重要指标,主要是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一定产业结构的区域内必然有着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论文从时间维和空间维两个方面,对辽宁省沿海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6个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布局和其空间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21世纪地理学的特点:"从定性、静态到定量、动态研究",从而做到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在研究中应用了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探讨辽宁海洋经济地区差异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特征。分析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主要采用动态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海洋经济发展过程和地区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水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区域海洋经济差异的统计方法主要采用区位商、洛伦兹曲线和集中化指数(或基尼系数)、威佛组合指数。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有机组合,则能在定量分析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增加了研究内容的科学性。从而也改变了人文、经济地理主要以依赖思辨方法的文字描述来阐明客观现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引入技术进步的TRIZ理论,将logistic函数引入原始CES函数,构建考虑累积专利影响的CES函数模型。以江苏省619家创新型企业的数据为基础,运用R语言软件编译分析,回归得出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区CES函数模型,分析江苏省不同区域地缘特点、产业结构及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规律,给出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特征与区域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杨帆  朱晓东 《资源科学》2006,28(3):108-113
运用资源环境“压力-响应”模型分析江苏盐城海岸湿地资源环境压力的作用过程,包括湿地围垦压力、海岸环境灾害压力等,以及海岸区域对这些环境压力的响应规律,为合理规范人类土地利用等扰动行为、制定调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对上述环境压力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包括湿地围垦速度超过其淤长速度,导致丹顶鹤等栖息地面积急剧下降,分布数量强烈波动;湿地水环境污染、海平面上升、风暴潮等海岸区域环境灾害响应已成为制约区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区域内5条河流的入海河口水质处于地面水IV类,仍处于恶化趋势。“环境压力-区域响应”及其相互作用其特征与机制研究是模型运行和政策设计的基础,在海岸资源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决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最新的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揭示粤苏企业创新能力差异的具体方面、成因,并据此提出广东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应采取的政策,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发展科技金融、提升企业活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