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集法院司法权与行政权于一身的法院院长在法院可谓权大责小,缺少内部制衡。院长的权力过于集中易导致法院司法权的行政化运行以及院长的权责分离问题。对院长的职权进行内部拆分,使法院行政权服务于司法权,同时改革审判权的运行模式,是解决法院院长权大责少和缺少制衡问题的一种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2.
司法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法院的非行政化管理,法官的职业化、法院不主动介入纠纷等已经成为多数人们的共识。但是这些为什么会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涉及到司法权区别于立法权、行政权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我们不能像对待行政权、立法权那样对待司法权。司法权的特性是我们认识司法权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分析司法权的被动性和终局性两个特性,希望能抛砖引玉,推动司法权特性的研究,为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司法权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这在大陆法系国家表现尤为明显。我国宪法适应了宪政发展的趋势将司法权从行政权中分立出来,由其依据法律独立行使。从我国宪法规范的应然层面上而言,法院司法权并不从属于行政权,然而,司法权在实然层面上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4.
李培才 《红领巾》2004,(3):81-85,89
“执行难“是司法权威受到损害的一个主要因素,解决“执行难“也是当前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对执行权性质的正确认识是建立合理执行体制的前提和基础.以国家权力的分工与制约理论为基础,从行政权和司法权性质上固有的差别来看,执行权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权,并不具有任何司法权的特性.由法院行使执行权不仅不会更好地解决“执行难“问题,反而会加剧法院的“行政化“色彩.针对这种状况,合理的解决方法是将执行权从法院剥离出来,交由行政机关行使.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司法公正存在诸多的问题,司法腐败现象突出,就其原因很多,其中重要原因是司法权的行政化。本文从宏观的制度架构和微观制度运行两个层次分析我国法院司法权的行政化,并就公正对司法权的要求,分析应对司法权的行政化进行规制,进而提出规制司法权行政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问题涉及到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工与制约关系,更关系到司法权监控行政权的力度与广度。我们有必要在法理上重新界定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内涵,分析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从理论和实践上突破现行法律及其司法解释的框架,确立一个完善行政诉讼司法变更权的开放性思路。  相似文献   

7.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发展不确定性和处置紧迫性.需要运用以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权力应对。法治通过规制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发挥重要作用。行政权和刑事司法权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高校行政化的实质是行政权力的非合理配置与实践中的泛化与滥用。高校外部行政化体现为政府行政权与高校自主权的冲突与失衡,高校内部行政化体现为校长行政权与教授学术权的冲突与失衡。高校去行政化的关键是重构高校内外部的权力结构。需要立法明确政府与高校的权力界限,尊重学术权,建立服务行政体系,重视民主参与管理权,监督和制约行政权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政治理论中,司法权是一项独立的权力,它与立法权、行政权一起构成国家权力。我国虽未在理论上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但依据宪法,司法权的独立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通常认为,司法权与其他国家权力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冲突中寻找平衡--行政权、司法权关系之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行政权、司法权的权限界定模糊,行政权与司法权不分的现象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现象的存在容易导致权力滥用、职责推卸、法律权威丧失以及法治扭曲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后果.理顺行政权与司法权两者的关系,寻找两者冲突中的平衡点,成为摆在中国法治建设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中国法治建设无法回避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民事执行权的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现行民事执行管理体制的积弊是司法体制改革不够深入的重要表现,民事执行权本质上属于司法行政权,应当由司法行政机关主导行使。这将使审判机关摆脱“执行难”的困扰专心行使审判权,且使执行权的配置及其管理体制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2.
贾永健 《天中学刊》2012,27(4):57-60
近年的审判管理改革未改变造成审判权责脱节问题的体制节点,却着力于加强对审判权的政治和行政控制,以致权力和责任脱节问题更加突出,反而不利于政治合法性的强化。遵循司法规律的司法改革才能更有效解决审判权责脱节问题,实现"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法治目标和"强化政治合法性"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13.
行政立法在当前社会中日益普遍,而行政权力的制约与行政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行政立法的完善有利于行政权力的规范化运行,有利于遏止腐败的发生。因此,严格贯彻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将"控权"作为行政立法的指导思想,加强行政立法的程序和制度建设,消除部门利益倾向,建立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对完善行政立法有重要作用,也是遏止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法院在审理专利纠纷案件时可能会直接采纳公知技术抗辩或直接判决变更专利权人.以致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丧失确定力和拘束力,造成民事审判权和行政执法权的冲突。为了解决上述冲突,在审理专利权属纠纷和侵权纠纷案件时,法院在坚持司法审判自主性的同时,应确立以专利管理机关优先受理和专利权有效推定的原则,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将滥用职权作为法院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定理由,为防止行政权行使的肆意提供了司法保障,但是在我国当下的现实中,无论是行政法理论还是实务中,都对"滥用职权"的认识存在纷争。本文试根据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分权制衡,界定滥用职权司法审查的界限与深度,以期明晰在司法审查中法官需要把握的适用标准。  相似文献   

16.
试论行政合理性司法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治的核心在于对行政权的控制 ,尤其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目前我国的行政合理性复议审查因自身局限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因此 ,必须确立行政合理性司法审查制度 ,控制权力 ,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17.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行政中,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情况大量存在.因此,必须完善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司法控制的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腐败主要是指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腐败.腐败总是与一定的公共权力密切相关,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权力腐败表现为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遏制权力腐败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要防止权力滥用,遏制权力腐败,必须为权力的运作设立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权力之间的制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失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力的膨胀以及司法功能的狭窄,传统诉的利益观的制约,认为设立行政公益诉讼会导致滥诉,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对原告资格的规定,是我国失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