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章太炎于光绪十六年肄业诂经精舍,光绪二十二年底赴沪,此段时间为章太炎肄业诂经精舍时期。其主要活动为参加诂经精舍考课,因而留存课艺多篇,其中《诂经精舍课艺七集》(以下简称《七集》)中收录署名"章炳麟"之课艺17篇,《诂经精舍课艺八集》(以下简称《八集》)中收录署名"章炳麟"之课艺21篇,皆由汤志钧先生点校命名为《诂经札记》并收入《章太炎全集》。~①然章太炎诂经精舍课艺留存者不止于此,《八集》中署名"章炳业"者有8篇,亦为章太炎所作。  相似文献   

2.
清代缘于科举试赋,书院辞赋创作十分繁盛。尤其是江浙两地的书院更是如此,这形成了清代辞赋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阮元与俞樾先后主政的诂经精舍,较为重视辞赋的创作,《诂经精舍文集》每集中均有辞赋作品。其崇赋理念、学术性与文学并举的命题与创作倾向,既表现了与时代学术、文学思潮的和谐共振,又对同时及其后的书院辞赋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辞赋发展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和阮元倡导的"文、笔"骈文理论相呼应,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书院非常重视骈文教学.诂经精舍、学海堂两书院所选教师和学生,多是骈文高手;骈文是两书院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两书院的骈文写作有以下的特点:骈文中赋体占据重要比重,学海堂多作古赋,诂经精舍多作律赋;常用骈文拟写序跋、读书志、碑、记等各种应用文体.  相似文献   

4.
1872年《申报》创刊首月刊载的《地球说》,被称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次"见诸报端的天文地理知识"的大众科学启蒙。但是,关于其作者究竟是谁,却是一个百年未解之谜。根据同治年间刊本《诂经精舍三集》等资料,我们可以肯定《地球说》的实际作者并非是《申报》主笔蒋其章,而是浙江杭州诂经精舍的青年学子高云麟。  相似文献   

5.
阮元创办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两书院以朴学教学为宗旨,不同于当时专为科举而设的其它书院,教学内容以经史考据学为主,兼及文学等其它学科,而两书院的文学教学有着明显的朴学特色;两书院延请朴学名家入院教学,选择志在实学、有实学基础的学生入院肄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朴学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旌德县洋川毓文书院,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全国当时几所著名的书院之一。实堪与当时杭州之“诂经精舍”、广州之“学海堂”鼎立媲美。  相似文献   

7.
乾隆二十二年前,由于科举不试诗,清代诗歌教育发展有限.乾隆二十二年后,因科举考试的推动,诗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至嘉道年间,诗歌教育在全国书院教学中制度化、普及化、模式化,被时人广泛接纳.此外,乾嘉学术巨擘阮元创建的诂经精舍、学海堂为代表的清代后期出现的学术型的经古书院讲授经、史、词章,其中包括古近体诗.诗歌教育在这些新建的经古书院中不再处于依附科举的地位,获得了相对独立与充足的发展空间,打破了乾隆朝功令试诗以来以试律诗为核心的诗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学者阮元,创办了新式书院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旨在培养有"经世致用"、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书院提倡德才兼备;主张因材施教,自由探讨;强调实事求是,学以致用;学术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确立破旧立新、推举学长的教学体制.倡导了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阮元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清末的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俞樾时代的诂经精舍在延续朴学传统,造就学术人才上所起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其内部发生着种种衍变。一方面书院与科举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另一方面则加重了文学色彩,词章与学术渐趋分途,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的教学与研究。前者可以从社会思想变迁史的角度来理解,后者应归因于俞樾本人对文学,对才情的一贯喜好与重视。  相似文献   

10.
章炳麟(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jiang),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都有建树。结集有《章氏丛书》。章氏23岁那年,离开故乡到杭州求学,进入俞樾(yue)主持的“诂经精舍”。章氏早年读书有贪多求快和急  相似文献   

11.
湖南花鼓戏的班社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草台班时期,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半台班时期,活跃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专业剧团时期,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  相似文献   

12.
翻译科是清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清代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翻译科开始于雍正年间,但雍正年间只有翻译童试、翻译乡试,乾隆年间才开始有翻译会试。嘉庆之后翻译乡会试才正常化。翻译科分满洲翻译、蒙古翻译、宗室翻译,其中以满洲翻译为主。满洲、蒙古、汉军均可参加满洲翻译考试,而只有蒙古人才允许参加蒙古翻译考试。嘉庆之后,宗室翻译停止举行。道光之后,蒙古翻译停止举行,仅有满洲翻译。  相似文献   

13.
乾嘉道时期天津作为首都门户的战略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决策者往往强调陆防,而对海防重视不够。尤其是作为具有水上机动作战能力的水师严重薄弱,甚至几度裁撤,从而给虎视眈眈的英国殖民者以可乘之机,造成后来鸦片战争形势的急转直下,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中英两国对天津海防的认识及措施入手,揭示其中的原因,反思历史教训,会对当今的海防提供一些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yna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Gulf region. Exploring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curricula, programmes, students and academic staff, it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learning mobility of students from the region. Consequently, the aim of this piece of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learning mobility among the GCC countries. The study makes use of secondary data from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UIS) on the global flow of tertiary-level students and a survey conducted especially for this study among students from the Gulf region. Considering the literature explored and based on data from UIS and the survey conducted, it seems that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Gulf region has expanded and that the presence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curricula, programmes, students and academic staff is a positive experience overall. Although learning mobility has been stimulated in the region, much of it is regionally driven. It seems that the growth of inward learning mobility is not proportional to the growth of foreign universities in the region. The growth of outward learning mobility is predominantly driven by scholarships and the potential for growth on inward and outward learning mobility seems likely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 The Gulf countries may enhance learning mobility through multilateral learning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by means of scholarships and regulated commercial activities. To emerge as 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ub, the Gulf countries must become an attractive destination for students from outside of the region as well. The region may wish to draw relevant lessons from regions such as the European Union to stimulate learning mobility.  相似文献   

15.
姚莹是嘉道时期桐城派的重要传人。他提出的"经济"说有着时代需求、桐城传统、家庭授受、友朋呼应、个人志趣等多重背景因素。其"经济"说的内涵,应与他的"义理"、"文章"、"多闻"三说联系起来加以审视,四者之间既可独立,又相互关联。姚莹"经济"说对嘉道以降桐城学风与文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代王安石的绝句《泊船瓜洲》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即有争议,主要存在3种观点:(1)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途中;(2)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返江宁途中;(3)熙宁八年王安石再任宰相赴京途中。从时代背景、作者思想及《宋史》记载的史实来分析,只有熙宁八年春二月王安石再任宰相,才是该诗的写作时间;阐明创作时间有助于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7.
嘉庆六年六月,京师、直隶突发特大水灾。安辑外出灾民、稳定地方社会过程中,政府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政府应对两大难题的理路为:以州县散赈为最重,防止灾民流动性的产生,并力争吸引外出灾民回乡;中央政府保证物资及时、足额调拨,开展大规模以工代赈。同时,嘉庆君臣力主消除灾民留养、遣返中的强制因素,坚持灾民自行回籍生产;对基层社会因利益引发的矛盾纠葛,特别是张贴匿名揭帖、京控、求赈等非常规诉求,不泥成例,高度关注。以上策略成为保证救灾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西学对于清代乾嘉考据学的发展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一直是一个重要而引人思索的历史问题,争议颇多。钱大昕是乾嘉考据学的代表人物,以他为个案进行细致分析,是推动研究深入的重要一步。在西学的刺激下,钱大昕刻苦钻研中西天文学、数学,认识到西学有超过中学的地方,主张"能用西学",反对"为西人所用",号召士人研究自然科学;他致力于发掘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遗产,希望人们能继绝学而奋起,以与西学抗衡;他还以天文历算学知识订经考史,解决了很多经史之书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此可以看到,西学对乾嘉考据学的影响主要在如何看待西学、在西学刺激下发掘中学以及用自然科学知识考史等层面,至于以钱大昕为代表的乾嘉考据学者所固有的传统文化品格和治学格调,并未受到西学影响,他们研究学问的价值体系依然是"中式"的。  相似文献   

19.
和瑛在任职乌鲁木齐都统期间完成《三州辑略》,该书为哈密、吐鲁番和乌鲁木齐三地通志,也是一部研究新疆边疆史和三州历史的重要文献。对现存《三州辑略》不同版本(抄本、刻本)内容的差异,尤其是针对《三州辑略》中“艺文门”的不同版本的比较,考证这些不同版本准确、可靠的成书和刊刻时间。疏通各种文献的失实记载,以还原乌鲁木齐都统所辖三州地区的真实史实。  相似文献   

20.
程恩泽是清嘉、道时期的著名学者,当时的官员和文人同他交游很多,他亦因此成为道光时期的文坛领袖。《国策地名考》是他在幕友狄子奇的协助下完成,并依靠友人的帮助最终付梓。严谨完密的体例、丰富的内容、精详的考证以及狄氏笺证是《国策地名考》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