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把文章比作鲜花,那么生活就是培植鲜花的泥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应关注生活与作文的联系。一、记录生活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不住地抓耳挠腮。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习作教学应该怎样贴近学生的实际呢?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写作教学究竟应该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呢?三八妇女节的早晨,女儿神秘地递给我一张纸条,展开一看是女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事实上,中学生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但他们对这些素材却视而不见。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将素材融入写作中,就成了初中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积累素材,丰富习作资源学生要积累素材,才能写好作文。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开设小图书角是同学们共同想出来的。他们认为自己家的书不够读,每人拿出两三本书放到班内的图书角,同学们可阅读的书籍就会大增加。我还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罢,增知启智,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点燃学生的习作激情。一、留心生活,积累生活之源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激发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那么,作文教学应怎样贴近学生实际,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呢? 1.立足干学生生活,从写日记起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提倡学生写日记.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强调返璞归真,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真实生活.写自己想说的话.即使是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事也无妨.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拓宽习作题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做自己想做的。想自己所想的,写自己想写的,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能力呢?我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作文部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一则短语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写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写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二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爱写.材料贴近实际,才有真情实感;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写作训练的效果才能更好.然而,贴近实际的材料来源于学生平时的积累:激发兴趣靠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体验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历来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写作文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课程。学生怕写,教师怕教,跌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农村生活有着自己的特性。它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日益变化的现代气息。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语史教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里所说的“实际”,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是指学生的思想实际。前者是生活,后者是情感。贴近这样的“实际”,学生就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所谓“减少束缚”,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自主的写作空间,南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交流表达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丰富的习作素材来源于绚丽多彩的生活,教师应把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到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为新课标下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自己要表的情,让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由过去的怕写作文或要我写的现象转变为"从生活到作文"、"我手写我心"的美好局面?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的优秀习作,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还作文以生活的本源,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的绿洲。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常言"谈虎色变",而小学生却常常谈作文色变,许多孩子大量阅读后仍然对作文束手无策。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呢?我想,关键是要让学生拥有作文之"渔"。一、感悟生活,寻找"鱼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课前充分备好学生。初中生写作文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心理过程.那么,唯有对作文心理状态作详细的分析。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怎样让"怕"变为"爱"呢?《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兼顾这两点,让习作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要求小学习作教学要走出课堂,亲近家庭,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亲身实践,自由地从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即做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见,生活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语文课程标准》又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堂随文练笔是指伴随着阅读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利用有关阅读进行的一种写作训练。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阅读教学的课堂练笔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注重读写技能、方法的结合。课堂练笔的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解决"无米之炊"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积累知识。学校学习生活的每一天、每节课都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建构起学科间融洽的作文教学体系,那么学生的习作素材将有不竭的源泉。一、捏一捏、画一画,从美术课中寻"米"从远古的"题画诗",近代的"连环画",到现在的"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