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章从明代小说和戏曲的作人数、作品题材、主题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了明代科举制度对学的影响。认为科举举人、进士参加小说和戏曲的创作,对提高小说、戏曲的社会地位,推动明代俗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最后,章还对科举八股考试体对学和社会风的影响。认为八股作为辅导读物的泛滥一方面增加了社会读物的种类,同时也助长了考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社会华而不实的风。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明代小说和戏曲的作者人数、作品题材、主题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了明代科举制度对文学的影响.认为科举举人、进士参加小说和戏曲的创作,对提高小说、戏曲的社会地位,推动明代俗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最后,文章还对科举八股考试文体对文学和社会文风的影响.认为八股作为辅导读物的泛滥一方面增加了社会读物的种类,同时也助长了考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社会华而不实的文风  相似文献   

3.
论文首先从部分进士直接进行农业生产、天文地理的实践活动来论述科举人才对自然科学的影响;其次重点是从不少举人、进士撰写了许多农业、水利、医学、数学、地理等方面的专业著作来论证了科举制度对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戏曲题材在由表现帝王将相、英雄传奇的传统题材向以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或人民心态情感为己任的现实题材转变的步伐比小说加快了。这种趋势影响到戏曲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事实上,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是古典戏曲首先进行的。其采用的题材及艺术手法都影响了后来的明末清初时的人情小说,进而影响到《儒林外史》。本文将以古典戏曲为研究对照。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着重分析戏曲对科举弊端的批判对与其关系紧密的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科举制度发展已接近末期,历史贬抑甚多,本从另一个角度,对其影响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钦定的管理地方学务的专职官员,学政与科举制度之间具有重要联系。在角色认知上,朝廷始终将其视为整顿文风士习的重要一环,倡导学术风气和使士人有廉耻心,也是一些学政的目标。由于受入学学额的限制,学政主持的考试就显得比较重要。他通过试题的拟定来宣传或倡导某种学术风气,并采取措施来维护考试纪律。除养廉银外,学政一般都有不少额外收入。一些学政借助考试权柄聚敛财富,败坏了学政的总体形象。  相似文献   

7.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8.
论明代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导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长期实行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发展到明代进一步完备,但其弊端也空前暴露。科举制度不是教育制度,但它与教育关系密切,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导向、学校教学内容的导向、对学校教学效果的导向等诸多方面。科举考试主宰并控制了学校教育,故明代的学校教育是科举制度导向下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通过考试方式进行选官的科举制度确立后,一直延续了1300年。它与唐代进行社会教育的方式虽然有区别,但是它却对唐代社会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如科举制度内容的社会性、科举制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社会各阶层参与读书具有启动效应等。也有消极影响,如科举制度造成了社会教育活动片面追求政治功能的取向,从而造成社会教育功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11日至13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明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海内外学者8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6篇。会议期间,听取了章培恒(复旦大学)、袁世硕(山东大学)、葛兆光(清华大学)诸教授精彩的学术报告,举行了三次大会发言和两个分会场18个场次的分会讨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科举文科考试对军事的影响表现在:一是文科科举举人、进士担任了许多军事武官;二是文科进士不少人写了一些军事著作。武科科举考试出身的人才一方面写了不少的军事兵书;另一方面涌现出了许多战功累累的军事将领。  相似文献   

12.
科举制度作为发动革命、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和人才选拔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太平天国对其在形式和实质上了进行许多变革与创新,这对自身的政权建设和清政府的科举制度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突破了学校教育对科举制度的依附,对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的改革也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明代科举士人群体在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及考试过程中,乃至考试结束后的各个环节中,都被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情绪所控制,处于高度紧张的应试状态。这种状态进而影响到士人群体的心理,使其处于极端敏感脆弱的程度,这种心理因素又转而微妙的影响到士人的应试状态。这种相互影响的结果,在科举士人备考、应试、试后等阶段中,都会以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体现出来,成为我们探究和把握这一群体应试心理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不仅促进了东亚科举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科举制的深远影响、科举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范式以及科举研究的现实意义与世界价值,均促使科举学走向国际。当前,科举学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研究学者与研究资料、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等方面。未来,科举学国际化将逐渐从国内国际化迈向国际国际化.科举学将成为一门真正的、国际性的显学。  相似文献   

15.
明代殿试管理制度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科举考试制度化、经常化,成为国家选拔人才和官吏的基本途径。殿试是最终决定进士录取的考试。明代采取诸多举措,完善殿试各项制度,加强国家对考试的宏观管理,为进士选拔有序地进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对于提高官吏队伍的文化素质,造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促进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举是明清时期文人惟一的进身之阶,它在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文人的一切社会心理、社会活动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文人集会、文人游戏无不与科举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大量的明清小说描述中可以发现,文人集会的成因、内容与文人在游戏中猜的谜语,无不受到科举及其主试文体———八股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滥觞于宋代的科举经费初以资助士子旅费为主,明代经由里甲银支出对士子的资助范围有所增加,然终不为常例。直至清代,科举经费支出才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经制支出,遵循"入有额征,支有额出"的规定,一般支出内容为乡试士子的路费、会试举人路费、考官路费、科场经费和赏赐费用。但是科举经费支出数额较少,与其抡才大典的地位多有不符,为了保证这笔经费的有效使用,清政府制定了一套管理科举经费的制度,这项制度适时而变,不断寻求规制中的突破,以期科举经费效率的最大化,结果庶几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