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礼仪道德是由意识、行为和习惯所形成的系统.礼仪意识是人们对礼仪的认识及有关礼仪的思想观念;礼仪行为是表现礼仪观念的个体的、群体的和社会的行为;礼仪习惯是在礼仪意识的沉淀和行为的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秩序.三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礼仪从观念到行为,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从一时到永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魏晓宇 《中学教育》2021,18(6):61-71
教师知识共享是涉及个体、群体、组织多层次行为的动态过程,旨在实现个体、群体、组织知识之间的深度循环.研究从动态性的视角揭示知识共享的行为与过程.研究认为,教师知识共享的过程包括展示、阐明、对话、整合四种行为.展示和阐明发生在个体层次,促进个体间隐性、显性知识的转移.对话发生在群体层次,实现个体知识转化为群体公共知识.整...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工作的功能:一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结构功能主义的思维路径,对社会工作功能的理解应该按照从小的子系统到大的社会系统的递进关系,从个体、群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来考察。社会工作的个体层面功能主要包括人格塑造、情绪调节、行为转化三种功能;社会工作的群体层面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规范约束、价值整合三种功能;社会工作的社会层面功能主要包括社会整合、社会导进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4.
习俗是某一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群体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是世代相习的群体生活模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心理习惯等。在习俗里不仅积淀着社会群体的生活习惯、伦理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而且一定社会群体的习俗也会通过潜移默化和习惯势力的影响对其成员的生活、言行、观念等方面产生一定的约束效应。因此,习俗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无意识动因”,是个体的下意识行为和其它行为的“过滤器”,是个体行为内在和自觉的调节者。军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一个担任特别使命的武装集团,军队对其成员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叶妮 《学周刊C版》2011,(11):198-199
社会性发展(也称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到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人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社会性发展是动态的过程.一种逐渐建构的过程。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培养.其中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受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我国边疆主要是新疆地区部分地出现了群体分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组织分化、意识形态分化、阶层分化与利益分化、区域分化与领域分化等等。鉴于新疆地区多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可以发挥伊斯兰教的群体整合功能,通过价值观念整合、制度组织整合、礼仪规范整合等实现对地缘政治格局中不同群体的整合,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教师发展的知识论路向将教师置于发展之外,这是一种教师"不在场"的教师发展观,生存论教师发展观使教师个体真正实现了"在场"于其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教师发展从超验"天国"到尘世"生活"、从外在"型塑"到"自我"生成、从群体"规范"到"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发展的知识论路向将教师置于发展之外,这是一种教师"不在场"的教师发展观,生存论教师发展观使教师个体真正实现了"在场"于其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意味着,教师发展从超验"天国"到尘世"生活"、从外在"型塑"到"自我"生成、从群体"规范"到"个体"意义。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外在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思想品质、再外化为行为的过程,即道德内化的过程。实现道德内化既需要内部动力,也需要外部动力,只有合理整合道德内驱力和外动力,找到最优着力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两者的"合力",促使个体积极地接受道德信息与道德要求,取得良好的道德内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1,(1):54-60
在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移民的社会适应影响移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选择。基于W县XQ社区的调研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的持续发展需要整体考量移民场域各要素整合的共同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惯习的稳定与拓展为移民在迁入地安居带来心理保障;生活惯习的养成与适应提升"安居"生活的满意度,增加移民对迁入地的心理归属;重新形塑的社交惯习帮助移民凝聚社会资本,推动实现社区认同。了解移民具体的社会适应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培育和创造移民良好惯习,才能刺激移民内生发展原动力与外在资源运用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1.
"礼"作为儒家的思想核心之一,儒家对其的解释,依据社会架构的转变,也经历了一个由孔、孟的"仁礼"向荀子的"礼法"转变的过程。荀子对礼的创造性诠释,将儒家的政治理想主义推向了政治实用主义,将儒家的"仁"道落到实处,提出了具体的制度、政策,推进了儒学的外王进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品德形成的基础。由于忽视了社会规范学习的特点,社会规范学习成了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内隐学习理论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启示在于:社会规范学习中,必须激发学生内隐学习潜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人生观;个体在无意识中形成内在品质;以外显可量化行为间接考察内隐的观念。在社会规范学习中运用内隐学习理论应注意:正确处理社会规范学习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关系;选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内隐学习材料;懂得内隐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缺双鞋穷半节,中国人的行头中,鞋是重头。传统的中国人的价值观是男人出将入相,女人相夫教子。由此,男人的鞋,具有社会等级的符号功能。女人的鞋,更多体现闺范特征。中国的鞋,无论是男人的鞋履还是女子的金莲,其实就是一部形象化了的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它彰显着古代男权社会中君臣父子的道德秩序和贞节德容的女子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个体获取信息、应用加工信息的能力不但是评价其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被看作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体现在课程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便是对信息时代的回应。但在整合过程中出现了"整合"概念偏狭、由"讲授"走向"演示和播放"的偏向、"整合"目的未整合的误区。解决这些误区的对策是加强理论学习,明确整合内涵、探索整合模式,优化整合过程、实现有效整合,达至目标双赢。  相似文献   

15.
博大精深的中华礼仪,不仅是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集合,更是浸润道德、美育气质、陶冶情操、修缮素养的美学追求。礼仪文化以具体得体的外在形式彰显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它本身特有的高雅时尚色彩也是大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实践的兴趣所在。礼仪教育作为大学生启智明理、升华思想境界的有效形式,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过程是内化过程和外化过程的统一,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受大学生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共同影响,要发挥大学生主体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对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因素的影响,从社会生成路径和主体建构路径两个维度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已有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而高校教师的心理和谐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及教与学的心理和谐。当前高校教师可以从个体内部心理自我认识的和谐、知情意的和谐和人格的和谐,以及外在关系的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和谐等方面来构建自身的心理和谐;高校的管理可以从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营造和谐的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给高校教师提供心理和谐的支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东盟成立40年来在区域合作方面所作出的努力、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取得的成就,面临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和评论。总体上认为:在过去的40年中,东盟在自身组织机制的建设方面,在调整内部关系,推进东南亚经济、安全、社会文化一体化方面,在改善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东盟已发展成为在国际(尤其是亚太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区域合作组织。当然,要实现建立东盟共同体的目标,也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东盟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9.
庞桥 《衡水师专学报》2010,(2):22-23,44
董仲舒认为教育的社会目的是“化民成性”,教育的功用是“节民以礼”。发展教育要“置明师”;教师要“善为师”,要“湛思审微”“闻博知明”;要以身作则,“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其师德思想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行为,而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趋突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因素,提出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