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近年来在心理学界日益流行。历史上对动机的研究都是从行为的原因分析行为的结果,而归因理论反之,从行为结果推断产生行为的原因。这在动机理论的发展上是不平常的飞跃。归因理论主动地从行为结果中提取意义,从因果关系上推断原因,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韦纳采用实验和逻辑的方法将人们成就范围内的成功或失败结果的原因作出概括,具有代表性的原因是能力、长期努力、一时努力、心情、他人帮助、任务难度、运气、偏见等8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将原因按特性分类,建立了三个维度,即原因源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性维度(稳定和不稳定)、控制性维度(可控和不可控)。根据归因理论,学生用各种信息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之后,继之引起期望、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心理变化,新的行为又会引起新的归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或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形成的归因倾向,提高学习动机,增强其成就行为。为探索怎样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我们于2000年4月采用南师大孙煜明教授编制的动机测试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8份。问卷的项目有24道陈述性的问题,让受试按照自己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的理论,就是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归因过程的研究,称狭义的归因理论;二是对归因效果的研究,称广义的归因理论.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本文仅就教育心理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谈一下教师如何通过归因正确引导学生行为,以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的理论,就是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的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归因过程的研究,称狭义的归因理论;二是对归因效果的研究,称广义的归因理论。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指导人们的行为。本文仅就教育心理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韦纳的归因理论谈一下教师如何通过归因正确引导学生行为,以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一、韦纳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韦纳(B.Weiner)是美国著名的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在有关归因和动机  相似文献   

4.
归因与成功     
归因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首先提出的。简单说来,归因就是找原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海德指出,影响人们行为结果的原因有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任务的难度、运气、外部奖惩等,称为外归因;如果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结为行为主体的自身因素,如能力、性格、气质、努力、动机、兴趣等,称为内归因。后来,社会心理学家维纳接受并发展了海德的理论,他指出,这些外界环境和主观条件又可分为稳定性较强的因素(如能力、任务的难度)和稳定性不强的因素(如努力、运气等)。他还指出,人们常把行为结果归因概括为四  相似文献   

5.
一、归因理论的内涵 归因,就是对行为原因的知觉,对原因的分析.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和推断的理论. 维纳的归因理论的核心是四个归因元素(个人能力,个人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三个归因维度(外源,稳定性,控制性),两者的关系及与归因后的期望、情感等心理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外心理学界,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日益流行。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归因。归因就是人们对于自己行为及后果的因果关系的合理推断,这种归因影响着人们随后的行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看法也是一种归因活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同样证明,学生成绩的获得和进步有赖于他对自己学习成绩或失败原因的正确看  相似文献   

7.
谈归因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同时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成就行为的归因。由于这种归因会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归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到各个社会领域,其中维纳(Weiner,B.,1971)的归因理论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实践,本文拟就简要介绍维纳的理论和如何运用这一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一、维纳关于成就行为的归因理论人们都把自己的成就行为归结为哪些原因呢?这是归因理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早在海德(Heider,F.,1958)对归因问题进  相似文献   

8.
正归因主要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信息和线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推断行为产生的原因。归因理论是在归因的基础上,对行为原因进行解释和推论的理论。所以,归因理论可以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现实行为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判断人们的行为特点。在归因领域中逐渐衍生了推理归因、协变归因以及成败归因等理论,本文将对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进行比较,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一、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研究  相似文献   

9.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个体的成败主要归因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而个体对成败原因的感知是主观的,个体对成败不同的归因对其随后的情感和行为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主要影响者,为了对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基于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教师提出四条建议:成为分析学生行为的"科学家";避免时学生的成败归因产生偏见;给予学生正确的归因反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归因训练.  相似文献   

10.
归因理论: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理论足对人的行为结果作原因推论的一个研究领域。归因理论的形成及发展是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行为的因果关系不断探索的结果。弗里茨·海德,内德·琼斯、基恩·戴维斯、凯利,伯纳德·韦纳等对人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开展对归因理论和归因应用研究将对我国的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归因理论是研究人们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理论,文章利用归因理论深入分析各种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专业课中实施教学不理想的原因,并对归因理论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及归因理论应用讨论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归因理论始于本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以来已成为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并广泛地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当前,在教育、管理、人际关系等领域内,归因理论为探查和诊断人们行为的原因及矫正行为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归因理论的研究大量集中于成就范围内。在成就背景中,寻求理解的动因使得学生对成功或失败作出归因,而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对于理解成就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对成功和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归因偏差的负效应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归因是对自己或对别人经历过的事情的结果或外部行为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其关键成分是认知。归因不仅能归纳原因,而且能对未来的行为进行预测。归因理论的探讨始于本世纪40年代,由于归因现象的普遍存在,并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受到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囿于学生行为、学生学习成败的研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涉及。本文拟对教师的教学归因偏差做些探讨。  一、教学归因偏差的类型及成因(一)自利性归因偏差。指的是教师为…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物理学习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归因,就是原因的归属。即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知觉和推断的过程。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对学习的重要性及意义受到了重视,国内外引发了大量的研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归因都是对整个学业成败进行归因,但对具体学科成败归因研究  相似文献   

15.
韦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归因理论家,他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探求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的关系,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师生沟通中利用归因理论对学生的归因行为适当控制,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社会心理学上的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和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了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理论——控制点理论:  相似文献   

17.
归因就是寻找原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后果的原因推理.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归因,会直接影响随后的行为倾向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心理学家Fritz Heider是归因理论研究的奠基人,自20世纪80年代起归因理论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归因是指原因归属,是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它是  相似文献   

19.
归因理论于1927年由心理学家海德首次提出。1958年海德的代表作《人际关系学》的出版,标志着归因理论正式诞生。此后,凯利、维纳、罗特等心理学家都对行为的原因分析作了深入研究。维纳给归因做了较精确界定:"归因是由主体(活动者或观察者)所做的用于说明一种行为和一种结果间的关系的解释”。“归因通过其对未来的预期及情感反应的影响而成为后继行为的动因”。归因能力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乃至个性健康成长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探讨小学生归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20.
归因是指的是指人们对事物产生原因的归纳。而归因理论已经成为心理学名词,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人做事的原因,进而推出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心理动机。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教学研究。本文就是通过将几种归因理论用于中小学教学分析之中。通过对师生课堂状态、教学态度、情绪心理等多角度分析,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