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意识流电影着重表现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直觉活动,重在探索心理世界,国产电影《二次曝光》融合了奇案、梦境、幻觉等多重元素,借助多种电影手法表现意识流,将幻觉和真实混合成戏,迷惑观众,不断制造悬疑效果。  相似文献   

2.
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在世界影响很大。而在中国,意识流的真正成熟则是以20世纪80年代王蒙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为标志。中国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相似的审美品格,但却贯穿了迥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3.
西方意识流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批作家自觉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小说创作,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人的意识流小说创作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在一起,使意识流小说呈现出东方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西方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它的产生基于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挖掘,承载着对人的本真思想的探讨、对意识深层的揭示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理解和感知。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实践着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中国新时期作家对意识流小说的接受同样基于对人的认识、对特定时期人的观念不断提升的前提。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相对西方意识流文学而言是一种时空上的错位与审美观念上的应合。自此,当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核心是从对外部事物的描写转向内部世界的探讨;当代文学的创作视点也从此真正走进“人”这一文学创作主体。  相似文献   

5.
许峰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6):19-22,28
意识流是在一战后的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文学现象,王蒙在新时期的六篇创新之作就被认为是“东方意识流”。然而王蒙的“东方意识流”在本质上仍属现实主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流。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创造性的文学体裁之一。意识流叙述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互交叉穿插,颠来倒去。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其采用的意识流技巧而闻名。本文介绍了意识流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了该小说采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由于政治环境宽松,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本文主要考察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股现代主义潮流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在对它的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归化和嬗变及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人世界文学潮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由于政治环境宽松.中国新时期文学大量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思潮理论的影响,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学的主体性特征,本文主要考察西方文学意义上的意识流小说作为进入中国的第一股现代主义潮流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中国当代作家吸收借鉴,在对它的运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归化和嬗变及这种变化对中国当代文学融人世界文学潮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鲁迅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意识流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探讨,着力于归纳鲁迅作为东方意识流小说之父的意识流小说创作主要艺术成就,反映鲁迅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达罗卫夫人》中意识流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琳 《海外英语》2012,(3):180-181
作为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达罗卫夫人》一经问世便受到世界的瞩目。该文致力于对《达罗卫夫人》中意识流的语言特征做出全方位的解析。全文主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介绍意识流的发展历史,后半部分从表现形式、修辞手法和语言诗歌化三个方面展现该小说中意识流的风格和特征。结尾总结了弗吉尼亚伍尔夫以个性化的语言为载体,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在试验与创作的同时为现代主义小说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意识流小说强调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内心联想的主观顺序揭露人物的情感、思想和行动,而没有作者施加的评论。而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控制意识流节奏的主要技巧。威廉。福克纳被认为是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第一部意识流小说。本文分析了这部小说中运用的主要意识流手法:自由联想。通过小说中实例的分析,展示自由联想在意识流小说中的特征,深化了小说失落衰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着“故国八千里,风雨三十年”的特殊经历的王蒙,在新疆伊犁度过了16年的几乎和文化隔绝的生活之后,重新执笔,写下了一系列被称为“集束手榴弹”的“意识流”小说而受到了文坛和评论者的高度关注。当代文学已经来到了21世纪,对于王蒙“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也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文章力图对这一系列作品的研究做一个整体性的回顾和展望,从而为更加清楚和准确地理解这一系列作品寻找一些线索,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精神的故园     
女性作家的竞争日见激烈,女性作家们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精神的故园”呢?赵玫用她的小说回答了我们,那就是不断地摸索与创新,赵玫的小说创作从不困于一种风格,在《我们家族的女人》中她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意识流与写实手法交叉运用,使作品呈现出别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意识流作品。在该作品中,伍尔夫进行了小说技巧的创新。她熟练运用意识流的手法,从心灵意识片断把握人物的总体内心世界,同时将作者个人的意识和所塑造的人物心理相结合。在角色创造中,作者将人物角色背景进行清洗,通过角色的内心意识来塑造人物。同时,伍尔夫对作品进行了非个人化的叙述,把原本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凸显地丰满,进而揭露了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当时主要是一种医疗技术,弗洛伊德的泛性主义不但被心理学界的主流所拒绝,而且也被他的主要弟子们和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们所否定。西方和中国的权威研究人士认为精神分析对意识流学只有潜在的影响。“意识流学性本能规定”说是一个虚假命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狂人日记》便是开山之作。从国外回来的鲁迅写了一篇纯粹的意识流小说。他用以反传统见长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样式来举起反封建的大旗。  相似文献   

17.
王蒙在新时期之初的意识流小说属于“伤痕文学”,但他的意识流小说与“伤痕文学”的主流存在一定的距离,没有一般性地展示苦难和表达忠诚,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怀和世俗化理解。王蒙的意识流小说的这一精神意向在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论争”中得到了体现,他所肯定的世俗化潮流具有对一元化意识形态的消解意义,但却忽视了世俗化可能具有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朝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1):104-107
《从早到晚》是汤吉夫的一篇意识流小说。这篇小说因使用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使得主题比较含混复杂,从不同的阅读角度,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从小说的表层结构、人物的内隐世界和苍蝇的象征意味出发,分别发掘小说所要传达的乃是一个女人的寡居体验、童年创伤对人生的影响和苍蝇是主人公情欲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人学。“人”的不断发现,是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金红教授的著作《融通与变异:意识流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正是抓住了新时期文学研究这一不可或缺的视角,从而具有文学史研究的史学性价值。一是由扎实丰满的文本解读而积淀起的新时期意识流文学研究之深度;二是由梳理文学历程与剖析文学理念而建构起的历史研究之角度;三是点化自然、新见迭出,将文学中的“诗”“意”融汇贯通的诗学意向之高度。金红的著作以开拓的勇气、大胆的判断与详实的考察精神,引起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