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每周四站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到来是我最享受的一件事。我会对刚进校门的孩子们说一声:同学早!而孩子们也会回敬我一个队礼:老师早!我常常想像着这轻轻的一声问候,能带给孩子们一整天的温馨。即使是雨天,也期待着能为他们种上一颗灿烂的太阳。这样的感觉来源于孩子们,因为她们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想今天又会是我第一个到校吧,谁知远远地就见到苏老师在迎接同学们的到来了,虽然下着些微的细雨,但她似乎毫无察觉,依然绽放着可亲的笑脸……”我喜欢看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进校园,喜欢看他们在校门口碰到同学时相互拥抱,伴随着一句“Goodmorning!…  相似文献   

2.
怪! 怪! 怪!     
十一月的一个星期三,一大早就发生了两件怪事。第一件怪事是汪老师上常识课的时候,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我们教室。同学们一见这“不速之客”,都不由得吓了一跳,有的大喊大叫,有的抱头鼠窜,好不“热闹”!这时,只见汪老师轻轻地托起小鸟,和善地对我们说:“放飞,还是留下来?”“放飞!”我们郑重其事地回答。于是,汪老师轻轻地打开窗,托起小鸟放到窗边,嘴里还说:“飞吧,可爱的小鸟!”可是,小鸟丝毫没有要飞的意思,站在汪老师手上纹丝不动。汪老师正感觉奇怪,一不小心,松了手,小鸟就像一块石头似的掉了下去。“啊!小鸟掉下去啦!”我们边叫边一窝蜂…  相似文献   

3.
【案例】我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一只幼鸟不知什么时候飞进了教室,落在窗台上,并不停地扑向玻璃窗,想飞出教室去。此刻,学生正在自学课文,小鸟的扑腾声很快就把许多学生吸引住了,注意力全从“奥运”飞向了小鸟。若强行将学生“拉”回来,效果肯定不理想。于是,我抓住这“飞来”的教学资源,即兴给学生上了一堂作文课。我轻轻走到窗台旁:“同学们,你们的读书声把这只小鸟吸引来了。大家看它多可爱啊!”我让学生停止读书,自由观察小鸟哪些地方可爱,在观察的同时可以议一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几分钟后,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基本都能从小鸟的外…  相似文献   

4.
我和学生们正津津有味地读着《雪儿》这篇课文细细品味雪儿这只小鸟的美丽和“我”异常兴奋的心情。一个孩子突然小声说道:“下雪了!”又有几个孩子忍不住向外张望:咦,好大的雪啊!只见外面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蔚为壮观。孩子们都站了起来,叽叽喳喳说个没完。这时想静也静不下来,想读书也读不成了索性让孩子们尽情地看吧,欣赏吧。于是我说:“来,打开窗户,尽情地看吧!”这场雪真是美啊!而且阳光普照的同时雪花飞舞也是多年未见。雪渐渐停了,我乘机引导孩子们:“你们最想说什么?”“鹅毛大雪真漂亮!”“雪花纷纷扬扬地就像快乐的小精灵在飞舞!”…  相似文献   

5.
这天,我组织了“我们的身体”这一活动。中午,在孩子们准备吃饭时,我习惯性地说了声:“请把你们的小手放在小腿上。”“老师,应该是小手放在大腿上。”我一看,是平时调皮捣蛋的乾乾,便不想搭理他。可转念一想,乾乾说得不错。我们刚刚认识了大腿、小腿,孩子们的双手的确放在大腿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孩子们的想法,我问大家:“乾乾说小手放在大腿上,你们说对吗?”有的孩子想也没想就说:“不对!”有的孩子想了一会儿说:“小手是放在大腿上的。”我说:“对,乾乾说得很对。你们看,我们的小手就是放在大腿上的。他帮老师改正了一个错误,老师谢谢他。…  相似文献   

6.
我走进教室,忽然发现讲台上多了一件毛衣。这是一件款式新颖、质地上乘的男童毛衣,看上去有九成新。问班上的同学,都说不是自己的。仔细一打听,原来是班上刘炜伦同学上体育课时在后操场捡到的。望着孩子们关注的目光,我意识到这件毛衣将是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极好资源。于是,这堂语文课成了语文综合实践课。“小失主丢了心爱的毛衣,不知该多着急呢!”我在讲台前看似不经意的喃喃自语,把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为毛衣找失主吧!”班长一声倡仪,得到大家的拥护。同学各抒已见:有的提议拿着毛衣一个挨一个班级去问——孩子们笑着摇头了,这么多班级和学生,那该花多大的力气呀;有的同学提议写个广播稿,让失主来领取;还有的同学建议写个通知挂在学校大门口。最后大家决定来个双管齐下:写一份广播稿的同时再写一份通知。我肯定了同学们的意见,并告诉同学们,这不叫“广播稿”,也不叫“通知”,而叫“招领启事”。“招领启事”怎么写?同学们继续出谋划策。刘治同学第一个发言:“可以这样写——我班刘炜伦同学捡到一件毛衣,请丢失毛衣的同学来领取。”我微笑着把征询的目光投向孩子。沉默片刻,孩子们纷纷提意见:有的说,要讲清捡毛衣的时间——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的活动课上,我让孩子们讲讲他们的妈妈。孩子们活跃得有如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讲开了。有的说:“妈妈很关心我,每天早上帮我做早餐。”有的说:“妈妈要做很多事,很辛苦。”还有的骄傲地告诉我:“妈妈常常帮我买好看的衣服!”我注意到班上那个留级的小女孩一直没吭声,也没举手。我走过去,对她说:“你也跟大家说说吧。”小女孩怯生生地说:“我妈妈嫁了。”我被这不着边的话逗得笑了起来,其他孩子也跟着笑了。这时,一个叫小婷的女孩子站了起来,说:“老师,您别笑了。她说的是真的,她妈妈早就走了。”接着她又转身对其他孩子说:“你们也别…  相似文献   

8.
你一定能说的!“请孩子们注意!注———意———”为了吊吊孩子们的胃口,我故意拉长声调,“张老师要出示第一幅图啦!”随着嘴里“3331”的哼唱,我快速按动鼠标。在孩子们“哇”的惊呼声中———〔课件一:一支铅笔飞快地旋转,终于定格在鹅黄色背景的屏幕上。〕“你看见了什么,想说些什么,都不要出声,默默地想一想,再举手。”生甲:我打开文具盒一看,咦!怎么多了一只铅笔?原来是图上的铅笔正在和我的铅笔说悄悄话呢!……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讲述心中的故事。这时,我看到一只小手颤颤巍巍地举过桌面,突然,好像被蝎子蜇了似的又缩了回去。这孩子…  相似文献   

9.
命运照顾我,让我挤进了这所全国文明的重点中学。开学第一天,当然是排座次,没想到老师让大家自己找同桌。那时的我,成绩一般,又没什么特长,自觉无权选别人,只好呆呆地站在那儿等着。正当我左顾右盼之际,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走向我,于是我们就成了同桌。刚坐稳,我便问:“你叫什么?”同桌眨眨眼睛:“我叫哥哥!”“鸽鸽?”我纳闷地问。“哎!”他竟乐悠悠地应了一声。噢,我才回过神来,原来他是想让我叫他哥哥。哼!白让他占了便宜。我便说:“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姑姑。”本想他会乖乖地叫我一声姑姑,谁知道他居然说:“别想骗我,韩冰!”我一下就愣了,…  相似文献   

10.
蝙蝠来访记     
夏天的一次晚自习课,老师在讲台上翻着一本书,同学们在台下安静地做作业,教室里除了写字的“沙沙”声,还是“沙沙”声。突然,一个小小的黑色的身影,从两排课桌间的上空闪电一般掠过,紧接着,只听见几位女生在尖叫“:天哪!”我抬头一看,只见一只黑色的小鸟在教室上空不停地旋转,同学们显然对它很感兴趣。它什么时候来不好,偏偏在我们晚自习时来撒野。“继续做作业!”老师提醒道。唉!只是这鸟太放肆,竟然飞到我前面那位同学的头顶上,吓得他一边抓起一本书从头上扫过,一边大叫。这下可把同学们惹怒了,有人抓起本子、橡皮扔向小鸟,吓得它蜷缩在教…  相似文献   

11.
初见带着孩子的朋友,他们总会说:快,叫阿姨好!孩子若脆嘣嘣地一声:阿姨好!大人们便都心满意足眉开眼笑。若是孩子撇撇嘴死活不开口,大人便纠缠不休直至丧气:瞧这孩子,没一点出息,叫个人都不会! 我只能在凝固的空气和孩子委屈的眼神中尴尬地笑笑。“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外加九十度大鞠躬。日复一日,堂复一堂。师生问好时,你可以从孩子们的语  相似文献   

12.
那天依然是个有阳光有清风的日子.下课了,孩子们依然在院子里玩,一切和往日没什么不同.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用一种怜惜又无奈的眼光说:“下学期要调来两名国办教师.正好要放秋假,你是不是……”我的脑子“嗡”地一声,眼前的一切都模糊了,仿佛自己苦心建造的一项巨大工程“哗”地一下全部倒在面前,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走出去的.而孩子们,我的那些孩子们,依然小鸟般地跑来拉着我的手,喊着“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课堂交往的“情”——转变教师角色 交往的课堂迫切期待教师角色的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他的教学魅力就在于他善于与学生沟通,善于激发学生交往的欲望,从课前的师生问候就开始实现他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上课伊始,他亲切地问候“孩子们好!”,孩子们礼貌地回应:“老师好!”,他又真诚地说:“孩子们真可爱㈠孩子们又该怎样回应老师呢?他顺势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说的话,有的说“老师真可亲!”,有的说“老师真和蔼!”,有的说“老师真好!”等。一声真诚的问候,既拉近了师生距离,激活了学生思维,又拉开了交往的序幕。在教学过程中,于老师也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一再激发学生交往的情绪,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他这样引导学生:“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老师成功的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他马上接着说:“老师读得好的地方,你可以试着学一学。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很自然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场”。  相似文献   

14.
走进教室,刚说了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只听“哗”的一声,天降大雨,一点也不夸张,那就是“倾盆大雨”。同学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惊呆了,就连我也不由自主地把目光移到了窗外。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来:“好大的雨呀!”“是呀,太大了!”“唉,天气预报没说有雨,没带伞我怎么回家呀!”“今天我没带钱,不能回家午饭怎么办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叫起来,而且人头攒动,有的还站了起来,伸着脖子向外看。我回过神走到窗前:“啊,真是好大的雨呀!同学们快过来看呀!”同学们先是愣了一下,似乎不太相信,看到我真诚的目光,听到我愉悦的声音,一下子围…  相似文献   

15.
笔尖和笔帽     
有一对非常要好的姐妹,妹妹叫笔尖,姐姐叫笔帽。姐妹俩平时总是形影不离的。每当笔尖妹妹工作完,笔帽姐姐就用身体把她保护好。有一天,笔尖妹妹工作完了,刚想睡觉,忽然听到一阵阵赞叹声,原来是主人的钢笔字写得好,同学们都在夸她。这时,主人拿起钢笔对她们说:“我的字写得好,这枝钢笔也有一份功劳呢!”“是啊!”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瞧着这枝钢笔,有的说:“如果我也有这样一枝钢笔,那该多好啊!”有的说:“噢!这笔帽闪光闪光的,多美啊!回头我也买一枝去。”……笔尖妹妹听到这儿,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想:“笔帽可真狡猾,她在外面乐滋滋地听赞歌,…  相似文献   

16.
一、激趣师:(笑问)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做个游戏,好吗?生:(大声齐答)好!师: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猜一猜游戏的要求是什么,会做吗?(生:会)请大家做好准备。(学生很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师:“举手”,(有的学生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摸鼻子”,“拎住右耳”,很好,放下。(学生很快放松了身心,神情自然)师:“生气的样子”,“高兴”呢?(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忘记了这是课堂,有的还站了起来)师:好的。同学们反应敏捷,神情丰富。喜欢这个游戏吗?生:喜欢。(生余兴未尽,一双双眼睛期待地望着老师)师:那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我说你做”的游戏…  相似文献   

17.
一、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在教学《林海》一课时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题 ,并提出“生活中 ,哪些东西多了也称作海 ?”这一问题的提出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同学们经过讨论后 ,有的说 :“天上云多了称为云海。”有的说 :“人多了称为‘人山人海’。”为了激发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的回忆 ,我特意说 :“今天 ,我一路过来 ,两旁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望无际 ,可以称为什么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花海 !”当同学们兴趣盎然时 ,我发出赞叹 :怪不得老舍爷爷把看到大片山林称作为—— (学生迫不及待地说“林海”。)这样 ,学生不仅真切…  相似文献   

18.
命运照顾我,让我挤进了这所全市闻名的重点中学。开学第一天,当然是排座次,没想到老师让大家自己找同桌。那时的我,成绩一般,又没什么特长,自觉无权选择别人,只好呆呆地站在那儿等那位未来的同桌了。正在我左顾右盼之际,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走向我,于是我们就成了同桌。刚坐稳,我便问:“你叫什么?”同桌眨眨眼睛:“我叫哥哥!”“鸽鸽?”我纳闷地问。“哎!”谁知他竟乐悠悠地应了一声。噢,我才回过味来,原来他是想让我叫他哥哥。哼! 白让他占了便宜,我便说:“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姑姑。”本想他会乖乖叫我一声姑姑,谁知道他居然说:“别想骗我,韩…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一直得到周恩来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凡遇重大问题不能决断,他总是去八路军办事处去请教,他称为:“去时腹中空,来时力无穷。”1946年春节,育才学校开联欢会,周恩来、邓颖超一起来到礼堂,同学们高兴地叫:“周先生!邓先生!”陶行知说:“我们的孩子大多没有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把年长的老师称为爸爸妈妈,年轻的叫大哥大姐。周先生愿不愿意让孩子们按家里人的规矩叫一声呀?”不等周恩来回答,孩子们就热烈地叫起来:“周伯伯!邓妈妈!”大家使劲地鼓掌欢叫:“请周伯伯讲话!”周恩来说:“现在只有一个育才学校。等新中…  相似文献   

20.
杨万萍 《教育导刊》2004,(4X):40-45
春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去海边春游,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有的说:“我要去玩沙!”有的说:“我想学习照相,把大海拍下来!”“春游”这一话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