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牙!牙!牙!     
麦芽 《小学科学》2020,(4):8-15
知道吗?你的牙齿能够暴露你的年龄!动物的牙齿也是一样。通过牙齿,我们还能判断动物的种类、食性。肉食性动物和植食性动物的牙齿形态不同,观察狗的犬齿和兔子的门齿你就知道了。很多动物的牙齿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比如蜗牛竟然长有超级多的牙齿,多少是多?两万颗,你瞧多不多!哈哈,本期有趣的牙齿介绍,会让你了解关于牙齿的秘密哟!  相似文献   

2.
问题介答     
问:食肉目中,把猫熊归在里面,据课本说:只因其牙齿而把它划在食肉目中,可是它吃植物,不吃动物,为什么牙齿能象食肉目的牙齿呢?这不和“生物体与生活条件统一”的原理相违背吗?至于猫熊的体形多大,为什么将“熊猫”改成“猫熊”? 答:食肉目动物形态学上的主要特征是:门齿小,犬齿经常很发达,臼齿齿冠上有数个小丘状齿峯,最后一个上前臼齿和第一个下臼齿特大,称为食肉齿;趾有爪,趾行性或蹠行性;雄兽通常有阴茎骨、雌兽具双角子宫;锁骨退化或缺如。本目动物在某种  相似文献   

3.
老虎的牙齿中能逞威风的只有两颗犬齿。如果它掉了一颗犬齿,就再也不能猎食有蹄类动物了。  相似文献   

4.
狮子是非洲草原之王。它与虎不同,喜欢过集体生活,有时三五成群,有时几十只组成一个“家族”,由雄狮带头,追捕食物,防御敌兽。 狮子的嘴巴阔大,有粗大而锐利的犬齿。犬齿是狮子的主要捕食武器,犬齿上下交错,可紧紧咬住猎物。狮子的舌头也很利害,上面有许多倒刺,这种倒剌能够将骨头上附着的肉刮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劳教育生物课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比过去的教材增加了许多插图,以图代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记忆,所以插图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插图内容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根据各类插图的不同情况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第一册(下)第8页“家兔的牙齿”插图有些欠妥。家兔的齿式为,上颌具有二对门齿,前后各一对,后一对比较小,形成特殊的“双门齿型”,所以兔形目又称重齿类;下颌一对门齿,无犬齿,每边具有2个前臼齿,3个臼齿。然而课本中插图把上颌门齿画成一对(即每边只画了一个),下颌的臼齿却每边多画了1个,每边5个画成6个。笔者认为,为了减少学生在实际观察中与课本插图对比而产生疑问,此图应修改如下。  相似文献   

6.
《红领巾》2007,(7):63-63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嘴的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600颗牙齿![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鸟类为了适应飞翔,消化器官有很多变化:食道的一部分膨大形成嗉囊,它具有暂时存放和软化食物的作用;胃可分为前胃和砂囊两部分,砂囊里存有许多砂粒和小石子,它们能代替牙齿磨碎食物。  相似文献   

8.
自然课中有许多较为抽象的原理,教师如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理解,掌握自然知识。如果能经常采用一些比喻的方法,进行说明,能使不易理解掌握的自然知识变得简单化、明了化。如小学自然课《保护牙齿》一课中,关于牙齿的形状、功能,我打比方:门牙像刀子,犬齿像锥子或凿子,臼齿像石磨等。它可以提高学生对具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07,(5)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嘴的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5600颗牙齿!  相似文献   

10.
吃石头     
巧巧是一只顶顶聪明的鹦鹉,很多事情它一看就能明白。一次,它见小鸡吃东西时,把一颗小米粒般的石头也吃了下去,就笑着说:“小鸡呀,你太粗心了,把小石头吃下去,肚子会疼的。”“不。”小鸡说,“我吃石头是为了磨碎食物,帮助消化。不吃石头肚子才会疼呢。”又一次,它和山雀一块儿玩,看见一头非洲大象用牙齿凿下岩石,用鼻子卷着往口里塞。山雀大吃一惊地问:“呀!大象怎么会吃石头呀?”巧巧笑了笑说:“这有什24么奇怪,他吃石头是为了帮助磨碎食物哩。”大象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摇摇头说:“小鹦鹉,你说错了。我吃的这种岩石…  相似文献   

11.
剑齿虎的牙有什么特别 剑齿虎和老虎这样的现生猫科动物之间最明显的外观区别,体现在獠牙(犬齿)上. 今天的老虎、狮子和家猫的犬齿是圆锥形的,比剑齿虎的"剑齿"要短很多.犬齿的截面为椭圆形,一般只在犬齿的后面才形成一条类似刀刃的嶙嵴,在犬齿的外侧则具有类似血槽的凹槽. 由于形状不同,剑齿虎的牙齿使用起来,也与今天的老虎、狮子或者你家里养的小猫不同.  相似文献   

12.
蜗牛     
<正>我走路,不算慢,请拿尺子量量看。短短的一小时,我已经走了,五寸半。——林良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谁能想到身为软体动物的蜗牛,竟然拥有上万颗牙齿。科学家们发现,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称之为“齿舌”。尽管蜗牛的牙齿很多,可它们在进食时是无法进行咀嚼的,而是通过分泌含有一定酸性的唾液将食物软化,再用舌头将食物一点点刮下来。这种进食方式虽然看上去很麻烦,但靠着那上万颗的牙,相信“干饭”速度也不会慢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13.
青蛙是有牙齿的,但它的牙齿并不像我们一样用来咀嚼食物,而是为了防止食物从口中滑出或跑掉。青蛙有一张大大的嘴,上腭(è)中间,长有一排细小的牙齿。青蛙有没有牙齿  相似文献   

14.
佳作赏评     
一千颗牙齿的大狮子 森林很大。当然很大,不然怎么叫森林呢!大森林里发生几件奇怪的事情,是不奇怪的。这还是不久前的事。森林里忽然生出一头很不一般的狮子,不是四只眼睛、六只耳朵、八条腿什么的。不是。是头特别特别的大!那头发蓬蓬的,看上去就像一座小山。更特别的是它的牙齿。它的牙齿有一千颗———上面五百颗,下面五百颗。这样的狮子要是发起狠来,一棵大树能一口就喀嚓一下咬成两段。不过这也是镇上的人说说的,狮子不吃树,所以谁也没见过它去把大树咬成两段。一千颗牙齿的大狮子,在大森林里走来走去,这没有什么。今天我要说的是,…  相似文献   

15.
妈妈带回一只可爱的小狗,名叫“雪儿”。因为这只小狗长着一身如雪一般的绒毛。雪儿非常可爱。它有一个和别的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的鼻子上长着许多黑点,像个问号。它那椭圆形的眼睛总是看着主人。它的嘴向外翘起,显得鼓鼓的,一看就知道是个护食的主儿。雪儿在吃食时,你可千万别碰它的食物,如果你在这时碰了它的食物,它会向你露出锋利的牙齿,好像要把你撕成碎片。雪儿睡觉时会把四肢靠在一起,缩成一  相似文献   

16.
孩子到六七岁左右,开始陆续萌出恒牙,替换原有的乳牙。有些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但乳牙却迟迟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一侧长出,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引起乳牙迟脱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不能对牙齿产生充分的生理刺激。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海蛰、花生、甘蔗、五香豆等耐嚼食物,以对乳牙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臼齿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  相似文献   

17.
黄一 《家教指南》2006,(8):44-45
人的一生中要长两副牙,即乳牙(小孩牙)和恒牙(成人牙),小儿出生后六至七个月,开始陆续长乳牙,2—3岁左右基本长齐,共二十颗。但患有佝偻病的小儿,乳牙长出时间会略微晚些。小儿的乳牙,虽然是临时的,但它要在身体上生存好几年,并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咀嚼食物。牙齿把食物咬碎、磨细,并且通过咀嚼给唾液腺以反射性的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加,食物在唾液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咽下去的食物,容易被胃肠消化和吸收;相反,如果咀嚼不充分,食物进到胃肠,会增加胃的工作负担,不利于肠的吸收,时间长了,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影响身体健康。经常让乳牙咀嚼较硬的食物,可以锻炼面部咀嚼肌肉(面颊肌),这部分肌肉能促使颌骨发育得更加坚固。同时,乳牙对小儿的容貌和发音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让孩子有一口健康的乳牙是每一位家长的共同心愿。  相似文献   

18.
鲁迅从日本回到祖国后,1910年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教务长),兼任当时称为博物的生物课。有一次,鲁迅给低年级上生物课,讲授口腔这一节内容。他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写下“细嚼缓咽”、“狼吞虎咽”八个大字。接着说,细嚼,就要善于利用不同牙齿的特点。门齿宽若刀,利于切断;犬齿锐如叉,善于撕裂,人吃肉,主要靠它;臼齿厚而陷,如磨似臼,捣细食  相似文献   

19.
1颗、2颗、3颗……100颗……1000颗……天啊,这是什么外星怪物,牙齿多得数不清。嘿,这就是牙齿最多的恐龙——鸭嘴龙!可是,嘴巴长得像鸭子一样的鸭嘴龙,要这么多牙齿干啥鸭嘴龙(Hadrosaurus)辨认它很容易鸭嘴龙是只吃素不吃肉的动物,牙齿对于它来说,既是生存的保证,也是一个主要的特征。在已发现的鸭嘴龙的化石上,少的有200多颗牙齿,多的可以达到2000多颗。迄今为止,地球上还没有哪一种动物的牙齿数量能比得上它。所以,如果有一大堆恐龙化石堆在你的跟前,那长着许多牙齿的头骨一定就是鸭嘴龙的了!鸭嘴龙这些数目惊人的牙齿,一行行重叠排列…  相似文献   

20.
海洋动物跟陆生动物一样,也有牙齿。由于形体各异,捕食和进食各有绝招,因此海洋动物的牙齿也生得千奇百怪。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海洋动物五花八门的牙齿吧!●海龟的牙齿更加奇特,它的牙齿既不长在嘴里,也不长在咽喉中,而是长在食道里。严格地说,这种牙齿只是一些相当尖锐的针。由于这些尖锐的针是朝里长的,才有可能帮助进食,否则海龟无法吃东西,所以它下咽的过程就是咀嚼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