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境界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所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有境界的教学自成高格.施教者应追求的教学境界:(1)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教之境与无教之境两相宜;(2)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彰显独特的教学风格;(3)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漱起创造性之灵光;(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审美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的完善统一构成了独特的职业。在新的历史 时期,教师的外在形象连同他的社会价值被现凸现出来,教师的内在形象表现在自身的德才学识和身心素质。时代要求教师在完善自身形象的同时达到一定的学术境界,育人境界和职业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论是现代中国颇有影响的一种理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评价大都是否定性的.本文不同意这样的评价.作者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生和道德的实质,比较合理地反映了人生境界由下而上,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逻辑进程.因此,它是一种值得基本上肯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中多次运用“境界”这一术语品评戏曲作品。“境界”具有不同的内涵,或指情节或事件,或指戏曲作品所达到的某种艺术境地,或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空间。同时,祁彪佳还赋予“境界”说现代关学品格。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的教育境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境界是教育主体觉解而形成的一种意义世界,是教育主体的"灵明"所照亮了的他所生活于其中的意义世界。教师的从教动机、教学技能、对专业角色层次的自我定位是审视教师教育境界的三个视角。"行"和"悟"是教师教育境界提升的两条路径。提高对自我期望的定位、注重知识的积累、加强能力的锻炼以及学会在教育教学中反思是教师教育境界提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师对教育意义的觉解程度,我们将教师发展分为三种境界:以教育为职业的匠师境界、以教育为专业的能师境界、以教育为事业的人师境界——生命自觉的发展境界。教师生命自觉有利于教师潜力的最大发挥,有利于教师主体性的发展。教师生命自觉要求教师有思考生命的自觉、尊重生命的自觉、成长生命的自觉。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境界是趋于对非感性世界的追问,那么,中西境界论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惯性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8.
从标准视角转向境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是有效教学评价范式的转换,这有助于提升有效教学的品位。有效教学的功利境界是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的伦理境界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平等尊重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伦理规范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审美境界是要给学生带来感觉美、理性愉悦和心灵快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自由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和过程等方面遵循和贯彻美学原则,按照审美要求可以践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9.
从标准视角转向境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是有效教学评价范式的转换,这有助于提升有效教学的品位。有效教学的功利境界是教学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改革所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的伦理境界是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平等尊重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伦理规范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审美境界是要给学生带来感觉美、理性愉悦和心灵快乐,从而发展学生的自由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从教学内容、方法、技术和过程等方面遵循和贯彻美学原则,按照审美要求可以践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0.
洪燕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1):142-144
教育审美化境界所具有的形象性、创造性和愉悦性决定了教育审美化境界必然是教育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最佳途径,是教育者教学创新构思的不竭源泉,是教学效果达到高效能的审美场。要达到教育审美化境界,必须激活教育活动的创造性,张扬教育活动的情感性,挖掘教育内容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1.
唐君毅通过对人生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将人生境界列为十种,包括纵向之人人皆必经历的四种,横向的并非人人皆必经历但人可选择的五种,以及由纵向过渡到横向的一种。  相似文献   

12.
教学生活境界是指依寓于教学生活世界中的教师力求达到的某种精神境界或生存意境,包括自由境界、审美境界、和谐境界、幸福境界四重境界;四种境界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教学生活境界的提出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而是符合教师生命本性、现实需要以及教学生活未来走向的,它们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境界说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人们也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境界说的内涵并对它作进一步的理解,以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学习与写作。  相似文献   

14.
“自然之乐”是陈白沙心学境界论的体现。它是儒家道德境界论和道家审美境界论的综合和发展,同时实现了儒、道境界论的统一,具有超世俗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若以此三重境界来看,我们会发现,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历程与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共通之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喻为一种"执著的教育追求和质朴的教育情怀"。大音  相似文献   

16.
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气氛环境三个维度提出并阐述了课堂教学的境界说,指出通过这三种境界的提升,最终所要达到课堂教学的整体境界是:寓教于悦,寓学于乐,寓考于进,实现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青年时期就善于结交朋友,在交友实践中,先后经历了结交生活上的朋友,学业上的挚友,事业上的战友三种境界。与此相适应,认识上经历了由浅入深、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择友理念。这些理念,客观、全面地体现了他的择友动机、择友方法和择友态度。通过择友,青年毛泽东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择友既是他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和基石。  相似文献   

18.
由于散文文体的特点,散文不必刻意地像小说那样塑造典型人物;不必像戏剧那样组织开阂起伏的矛盾冲突;也不必象诗歌那样纯粹而强烈地抒发感情;它可以无所凭借、任意挥洒,一任自然地描写一段平凡的生活。但恰恰也正是在这里,却显示出了散文创作的难度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它可以无所凭借,但却不能没有境界;它可以任意挥洒,但无形的真善美之境界,却早已泾渭分明地决定了散文格调的高下。  相似文献   

19.
从总体上来说,道家、医家都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哲学思路。但以《内经》为元典的传统医学中的天人合一是合于天、人的共同运作规律,即医学之道主要是生命之道,也是气之道,这为王充等唯物主义的元气论哲学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医家之境主要是生命气化之境,属认识论之本质、规律之境。中医境界主要包括三方面:气化之境、人道之境和生命之境;显然,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处于永无止境的变化之中,即生命的绵延。  相似文献   

20.
李晓峰 《教育探索》2004,8(11):78-81
关于学校课程的讨论,无时无刻不处于教育领域的前沿。因此,我们应从讨论课程本身所蕴涵的德性出发,探讨课程建设的基本规范与课程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律,立意为行而上的普遍指导,实质不乏具体的建议,形成课程的德性境界——良知境界、合群境界、公正境界、中庸境界、无名境界——以期为课程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学校课程的实际运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