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免一补"和"两为主"政策是我国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和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子女就学实施的教育救助政策。为了解这两项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课题组对大连、青岛、成都、西安、武汉、杭州、南京、深圳8个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两项政策的制定乃是民心所向、群众所需,执行效果较好,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有待继续实现。当地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教育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立法,给予教育救助政策法律与制度上的保障,同时加快和完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自我救助是农村弱势群体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职业培训则是农村弱势群体实现自我救助的主要路径之一。农村弱势群体的致弱原因是多维的,然而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不强则是"致弱"的核心原因。农村弱势群体致弱的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自卑心理重、就业能力弱等方面。未能接受良好的职业培训则是影响农村弱势群体进行有效自我救助的现实原因。通过职业培训来提升农村弱势群体自我救助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农村弱势群体更新观念,积极接受职业培训,同时要引导并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次,要全方位构建面向农村弱势群体的职业培训保障体系。最后,要分型和分层锁定相应的农村弱势群体,并开设相应的职业培训项目,以提升职业培训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农村籍贫困生是高校贫困生的主体,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经济压力、心理贫困、学业问题和就业困难等,且已成为学生忧心、家长愁心、学校担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针对高校农村籍贫困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救助理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育救助政策,拓宽帮扶渠道,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学业指导和开展就业培训等,提升高校农村籍贫困生教育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4.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保护贫困儿童的国家之一。21世纪以来英国颁布了一系列贫困儿童社会救助法案,其社会救助措施主要体现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帮助改善失业状况、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以及发放补贴减轻压力等方面。英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儿童社会救助体制,形成了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福利的有机衔接,打通了民主的决策机制和跨部门的有效合作。英国在贫困儿童社会救助中积极发挥“政府-企业-机构”多元儿童社会福利治理合力作用,把实现教育福利作为阻断儿童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把追求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作为儿童社会救助的价值目标。英国儿童社会救助的法律规制,对我国健全中国特色贫困儿童社会救助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毒品问题的蔓延,戒毒人员的物质困境、治疗困境与社会融入困境日益突出,戒毒人员已经成为新型的社会救助需求对象。"基本人权"理念与"关怀救助"原则提供了我国开展戒毒救助的法理基础,但在救助实践中,依然存在立法衔接不畅、给付方式单一、分类救助标准不明、执法规范性较差的问题。为此,在救助立法领域,应当增强戒毒法与救助法的法制统一性,丰富戒毒法律体系的救助手段,拓展社会救助法律体系的覆盖范围。在救助实践方面,应当完善分类救助与专项救助制度,引入"券证救助"与"服务救助"措施,理顺戒毒人员办理低保与医保渠道,扩大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戒毒救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村学生高考弃考事件的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的诱因,城乡二元差异导致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不均衡等,严重阻碍了农村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接受良好教育的步伐,造成了社会差距拉大,社会阶层流动停滞等不良后果。完善教育救助政策,维护教育公平,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政策实施,政府需要承担起重要责任,更好的优化我国教育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从国外教育救助谈中国教育救助的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救助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救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近人意的地方。本文介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教育救助的方法,针对我国的国情,以及在教育救助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教育救助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安徽省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现状,从完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拓展社会救助资金渠道、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监督机制、建设基层社会救助工作队伍等方面出发,通过单项制度优化、以低保为入口、分类型区一体化、救助方式整合等方式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过渡模式,以此过渡到城乡统筹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伦理意蕴。随着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推进,其负激励所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开始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教育救助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救助对象自身的救助依赖现象,二是救助制度设计及运行机制不完善引发的道德风险。转变教育救助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强法制建设以及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维护公众基本权益,确保社会稳定安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构建以低保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尚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社会救助的主体地位;有效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救助"一口上下"的运作机制;科学确定标准,建立城乡低保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加大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城乡统筹,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扩大专项救助政策实施范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运行的监督机制,把社会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在低保范围之外存在一部分贫困人口,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因重病、重残造成的"支出型贫困"、"相对性贫困"群体不在少数,而社会救助各部门对这部分群体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城市对边缘人员的医疗救助普遍存在制度层次低,投入不足,救助水平不高,救助对象"固定化"且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等问题。完善安徽省贫困边缘人群医疗救助模式有以下几方面选择: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完善贫困边缘人员甄别机制;取消病种限制和起付线,扩大救助范围;加强医疗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困难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程度;争取多方支持,扩大筹资来源渠道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在解决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农村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政府责任逐步明确。同时,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社会救助经费不足、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分割、基层组织薄弱等,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低保制度对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平衡城市低保对象的救助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我国低保制度发展进程中急需攻克的问题之一。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依赖低保救助而不愿就业,就业动机不强。政府要发挥其引导作用,协调救助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针对该群体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受助者的就业积极性,促进其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救助对象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商法》中现行环境救助报酬制度依附于财产救助,未能实现生态文明时代"环境优先"的理念,难于有效指引环境救助实践;同时,现行环境救助报酬制度也打乱了传统财产救助报酬制度完整的规则架构。为使我国海难救助法能有效指引救助实践尤其是环境救助,需要创设独立环境救助报酬制度,将环境损害责任纳入救助标的范畴,并健全环境救助报酬核算规则。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儿童实行"代管"。在这种代管中,学校与被代管的学生之间应该是教育、管理、保护关系(寄宿制学校除外),代管教师与被代管的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委托监护关系。在发生与被代管学生有关的损害赔偿纠纷时,学校和代管教师在有过错的情况下,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我国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和实施代管制,从根本上解决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问题。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在实践的渐进基础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农村社会救助工作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基于对六安市当地农村的实际调查,主要针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农村五保制度、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以及自然灾害制度这"四位一体"的救助制度探讨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思考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六安市农村社会救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残疾大学生传统经济救助机制的分析,指出其救助理念滞后、救助目标偏低、救助效果不佳等现实问题,强调非经济救助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性。非经济救助以"发展型"为目标,指向全体残疾大学生,救助形式不拘一格,非经济救助的这些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经济救助的不足。同时指出做好非经济救助的建议:政府应加强非经济救助管理机制建设;高校和中介机构应鼓励组建互助组织;给予志愿者培训等。  相似文献   

18.
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是公民权利保护的两项重要的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援助和法院的司法救助没有很好地衔接。不但影响法律援助功能的充分发挥,也使司法救助受到很大影响,使受援人得不到全面、高效的法律帮助。鉴于此,本文试从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发端、异同、不衔接等方面来探讨如何确立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的互相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原则及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过去20多年时间里,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受到了一定忽略,但在目前"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目标指导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根据我国农村当前的特点,应该注重建立比较完整的、制度协调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尤其是应该尽快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五保户制度的农村基本生活救助体系.在现阶段建立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应该遵从政府承担基本责任的原则、普遍性与特殊困难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制度协调性原则和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现行残疾大学生救助体系中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主体和救助方法的解析,指出现行残疾大学生救助体系难以保障残疾大学生公平教育权利的实现,容易导致残疾大学生救助体系中的价值追求紊乱。因此,完善这一救助体系,应当强调非经济救助的重要性,将非经济救助渗透到现行体系的各个层面。具体的政策建议有:救助目标以发展为导向;救助内容要关照多样化特殊需求;救助主体要重视服务供给联动;救助方式强调多元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