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赎罪》中,麦克尤恩安排了三个家庭父亲不同程度地"缺席",这与小说的人物主题发展、深刻的社会背景及作家的身份焦虑密切相关。虽然父亲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全文的男性形象,父性权威和霸权性男性气质弥漫并贯穿整个故事进程,父亲形象以种种变形和隐喻的身份"在场",无形中影响着小说主人公们的发展。麦克尤恩的这种男性书写不仅描绘了二战背景下的男性图景,而且表达出作者对消解父权文化,摒弃阶级封锁,以及建构更加和谐两性关系的热切关照。  相似文献   

2.
夏洛蒂.勃朗特在自传色彩颇浓的四部小说中皆隐去父亲形象,造成了父亲形象的"缺席"现象,这与作品运用的童话模式以及作家的身份焦虑有关。虽然父亲形象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作品的男性形象可以发现,无形之中的父性权威存在并贯穿了整个故事的进程,父亲形象以种种变形身份而"在场"。夏洛蒂的这种男性形象书写不仅描摹了作家身边的男性图景,而且传达了解构父权文化、探索更加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都市题材小说在台湾大量涌现。作为主要书写者的新世代作家,他们在都市表象后隐藏着文化认同撕裂的悖谬,呈现出文化身份确认困境与集体焦虑的后殖民探索。新世代作家在历史探寻中以跨界交融表达了文化认同的诉求与可能。  相似文献   

4.
借用心理学的身份认同理论来分析以吕红小说《美国情人》为代表的"新移民"华文文学作品,重点探讨作品中主人公在跨文化交流大背景下所产生的认同焦虑与身份迷失。主要采取文本分析法,试图将小说文本放置在更为广阔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场域下来探讨作品中所展示的女性主人公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夹缝中的生存困境和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身份认同焦虑原因是文化冲突的不可调和、身份认同焦虑的表现是归属感和幸福感的缺失而身份认同焦虑的出路在于悦纳自己。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编制"问题已经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作为人事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从本质上讲,高校教师编制管理和高校的组织特性密切相关。高校作为一个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学术组织,又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组织身份属性。在高校人事编制管理从单轨制向双轨制转变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面临着组织身份多样化和认同疏离的现实困境,呈现出个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双重不清的状态。因此,创新高校人事编制管理制度,确立高校教师作为学术人的职业身份属性是促进高校教师身份认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描写了人类自我身份主体建构中的多重困境:自我身份建构中的认同缺失、主体认同分裂、身份分裂以及失败的自我异化给主体带来的伤害和毁灭。从拉康的镜像理论来看,小说以画像等镜像形象为载体,描写了主体自我建构过程中他者与自我的争斗和角力以及自我异化的过程。通过这部小说,王尔德表达了自己在自我身份建构中的困境和焦虑,展现了他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7.
徐枕亚在《玉梨魂》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形象——何梦霞,他虽是男儿身,小说却拥有女儿影,"双性"的身份在他身上交融。这种角色设置虽沿袭了明清通俗小说中男性"女性化"的书写潮流,但却暗藏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小说借用男性角色"女性化"的书写方式,展现出自我反边缘化身份时的焦虑,这种焦虑也成为映照民国初年现代性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8.
人对于自身的理解,一直在以人性论为支点发生偏移和转动。而亲缘关系被认为是人性中最为稳固的坐标。因此,父亲的形象就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人性指示作用。父亲不仅仅是一个家族身份,还因为内在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结构里,所以父亲一直代表着权力和威严。与之相对的,则是被压抑和忽视的子一辈。由此等级关系引申出来的顺从也好,反抗也罢,通常在思想更新的时代里"父亲"会被认为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解放的负面形象。但是,随着对于人伦的认识加深,父亲的形象也不再是固执的权威或无赖的流氓,他们终于从恶的废墟中爬出来,回到了真实而平稳的秩序中。  相似文献   

9.
阎连科通过父子关系展开现代化的思考,在阎连科的文本中,从一开始对父亲的篡弑的不彻底性就隐含着对父法关系的认同和对理想化父亲的寻求。在父子关系的处理中,阎连科从对父亲的篡弑走向理想化的追求,以母性和祖先取代父亲的地位,但是,作为社会秩序和成长引路人的象征,父亲身份的阙如正是象征了民族在现代化语境下的方向迷茫。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电影文本主角阿黛尔的身份认同困境为核心论题,从电影中的语言、身体、空间、活动场域等几个维度出发,运用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等性别符号分析理论、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对权力控制体系如何制约阿黛尔的行为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对阿黛尔的自我性别身份在对权力体系的归顺与反抗中表现出的"流动性"进行解析,从而使电影文本在符号学理论背景下呈现出关于个体"身份认同困境"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认为企业导师具有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双重身份,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呈现出深刻的身份认知困境,表现为自我认同的“知行分离”、处境身份认同的“交往疏离”、专业身份认同的“名实偏离”的“三离”状态。指出可从本体论、关系论、结构论三个层面阐释企业导师的身份认同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纾解身份困境的策略:赋权增能,推动企业导师能力建设,使其“知行合一”,达成自我身份认同;以实践课程、工程项目为纽带构建实践共同体,使其“交往融合”,达成处境身份认同;完善企业导师职称评定、聘任制度,使企业导师“名实相符”,达成专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上山下乡经历是知青一段印象深刻的文化记忆,这段记忆或被作为宝贵的文化经验,或被视为深刻的内心创伤,而身份迷失却是他们的共同困境。返城知青在心灵挣扎之后省察时代情势,借寻根以寻找自我,追认和重建自我身份,这是他们进行寻根小说创作的文学理想之一。带着"我是谁"的困惑,寻根小说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通过个体认同、群体认同以及民族国家认同三种策略建构其社会身份与文化身份,借以升华其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余华小说创作经过了由损父、无父、缺父、失父到亲和父亲再到找到及认同父亲形象的文化体认过程。余华小说创作经历的是一场由颠覆传统再到回归传统的经验嬗变。  相似文献   

14.
李安的艺术创作,不仅代表个体,而是代表了一个文化群体——台湾的"外省人"。他们一次次经验着文化认同的问题,一次次被视作"局外人",李安将其外显为电影中的"父亲形象"和"父子关系"。然而,电影中的父亲,已不仅仅是家庭中所出现的由郎雄所扮演的中国父亲形象,而是映射了国家层面和世界层面上的大陆与台湾、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李安借此表达了作为一名导演的雄心,同时也表明了一种文化的雄心。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余华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其先锋时期作品中挖掘"弑父"的俄狄浦斯情结,塑造出颠覆传统观念的丑恶之父,到上世纪90年代创作转型后,重塑善良的温情之父,反映了从"弑父"到寻父的转变。余华作品中父亲形象的流变背后蕴藏着形式与哲学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6.
《吉宽的马车》描写了在时代变迁、城乡文明碰撞下进城农民工对"我们会是谁"、人与城的关系、灵魂何以安放等问题的焦虑与困惑。小说从"我是谁"的身份认同角度切入,通过阐述主人公申吉宽与城市的关系由渴望进入、将城市等同野兽到最终能理性认识城市三个阶段,以及作者对灵魂归属的思考,以此关注进城农民工在城市遭受的生存困惑、身份难以确定的困境,进而舒缓进城农民工的精神焦虑。  相似文献   

17.
研究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17年教师教育者身份认同研究的分布特征,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聚焦教师教育者专业身份认同的困境、影响因素和建构路径.研究发现:工作环境与机构文化的变化,教学与科研压力,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引发教师教育内心紧张、焦虑、孤独、无助等多种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体验和较低的职业效能感导致教师教育者难以认同并建构"研究者"和"教师的教师"的专业身份.自我研究、叙事探究和学习共同体协助下的反思性教学实践能有效支持教师教育者建构新的专业身份,提高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5,(4):23-28
《所罗门之歌》中的空间战争、规训话语、他者属性等权力具体表征揭示了意识形态无孔不入的社会现实:"林肯天堂"作为物质空间,成为权力之争的焦点,黑人杰克等人获取主体身份的潜在性,让当权者产生空间焦虑从而杀心顿起;麦肯的规训话语无法得到社会认同,于是他只能对家中女性和生态环境施以暴力,令文本呈现出生态女权主义的革命性;派拉特以他者性成为光彩形象,却又在权力结构中遭遇归顺和同化。小说秉承莫里森一以贯之的后现代风格,将权力机制中的身份主题演绎得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9.
阎真的小说《曾在天涯》成功塑造了高力伟这一新时期留学海外的知识者形象,在百年中国留学生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是高力伟在中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对于本土文化的坚守;深层叙事是高力伟文化身份的焦虑,而身份的焦虑则与他东方式的自我意识有关。高力伟形象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反映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0.
具有留学经历的中国现代作家在异质文化语境中通过各具特色的作品书写着自己的身份焦虑,而作为其中一员的老舍,在遭遇异质文化和文化身份的困境时,使其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对霸权文化的抵抗书写和面临文化选择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