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丁星星  岳国法 《海外英语》2013,(21):145-146
在西方译论史上,美学所起的作用仅是一个推动作用,而早在中国,译论和美学早就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诗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标准。该文旨在以其英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分析研究其诗歌"美"具体体现,并为诗歌翻译提供参考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三美论为观照,结合实例探析意美、音美、形美在许渊冲宋词英译过程中的具体再现。在宋词的英译过程中,作者努力传达或再现原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让读者体会到原文在意境、音韵和形式方面的美感,原作的艺术魅力也最大限度地为译文读者所接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价值也才能真正在英语国家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3.
译事难,译诗更难,译格律诗更是难上难。在中外翻译史上,译诗一直是一个较为艰辛而颇有争议的工作,而把格律诗译成格律诗就更不用说了。难怪鲁迅说:“译诗,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大概正是出于这个缘故,才使得有人提出诗之不可译之说(见王以铸《论诗之不可译》)。这是因为“赋诗言己之志”,而“译诗则言人之志”。而  相似文献   

4.
许渊冲翻译理论不仅适用于普通文学翻译,也适用于中诗英译。本文将许渊冲翻译理论应用于红楼梦翻译,旨在将其发扬光大,为普通翻译理论直至翻译学的形成做一铺垫。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教授堪称将中国古典诗词译为英韵文的为数不多的大家。他针对诗词翻译提出的"三美论"在翻译界有很大影响。本文试从"三美论"角度分析"三美论"在许渊冲《碟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英译本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基于此,从翻译美学角度入手,在翻译美学理论尤其是许渊冲教授的"三美"理论的指导下,对古诗词叠字的翻译译本进行评析,以期从中学习一些叠字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许渊冲的观点与传统翻译观念有极大差异,引发了译界争论。许渊冲的重大贡献恰恰在于他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毛翠 《培训与研究》2010,(11):128-129
酒联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酒文化在中国历代社会生活中广泛深入地发展,使得酒联相对于其他专题对联来说,更是无所不及,多不胜举.本文探讨意美、音美和形美在酒联翻译中的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丹  王梦妍 《海外英语》2012,(3):141-142
诗是文学的灵魂,唐诗英译对于弘扬东方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翁显良和许渊冲都是古诗英译的大家,对他们译论的分析和其代表译祚进行鉴赏,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迪,有助于深入理解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英诗特点的比较,试图回答诗可译不可译,译成散体诗还是韵体诗的问题,通过实例分析,重点讨论许渊冲先生倡导的译诗"三美"论。  相似文献   

11.
汉诗中的数字大多具有模糊涵义,这些数字对诗歌意象的构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汉诗中数字的模糊语义来阐明汉诗的审美价值,并对模糊数字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古诗英译的意象组合美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最重要的层次是美学层次,中国古典诗词的译者应努力将原诗意象组合创造的审美形态,通过译语充分再现出来。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三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象组合美,即意象组合的动态美,蒙太奇之美以及情感美,并就三类意象组合美在英译文中的再现通过实际译例比较分析相应的翻译策略及应当引起译者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意象在汉语诗歌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定义意象,分析意象在诗歌翻译中的流逝提出,有效传达意象的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诗的外视象,提出“照葫芦瓢制瓢”的译诗观,以达到与原文近等的视象美,使译文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原文的创作特色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论在宋代之前强调的是“诗言志”或者“诗缘情”,而反对诗中说理。但在宋诗的创作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优美的富有理趣的哲理诗,成为宋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宋代的理趣诗,关在情景交融,理在境中;美在“触景生理”,景理浑成;美在造境说理,而又含蓄自然;美在议论说理,而又形象生动,韵味深长;可以说宋代蔚成风气的理趣诗,进一步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6.
历来,诗歌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国古诗词曲更是与绘画有着不解之缘。古诗词曲英译不仅是一种语际翻译,还是一种传达关感的艺术。译者用译语再现古诗词曲时,可以借助语言艺术中的形象从色彩、构图等方面激发译语读者的视觉联想,以视觉符号这种国际语言来呈现中国古诗词曲中所蕴含的绘画美,给译语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同光体”与“南社”的宗宋,崇唐之争,是规模唐音或宋调的旧体诗创作的绝响,也是现代宋诗研究的起点,受新学运动的影响,现代学对于宋诗的评价长期偏低,并为唐,宋诗优劣论所困,到80年代后,人们方逐渐摆脱成见束缚,对宋诗特征及其艺术特质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客观物象、事象入诗即成"意象"。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思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分析人类的创新思维有独到之处,为诗歌分析解读以及诗歌翻译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理论框架。译者在进行诗歌翻译时,可以尝试将意象组合作为翻译单位,通过语言形式的转换,尽量使原文中的意象得以在译文中再现,在译文中建构起类似于原文中的意象组合,以实现"立象以尽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节庆菜谱有其浓浓的文化底蕴,可从中文菜名蕴含的文化意象的角度,结合翻译的语用等效功能,利用等效翻译理论在译语中实现源语文本的交际目的、传达源语交际者的交际动机或者在译语读者身上产生相当于原文在源语读者身上所能产生的交际效果。在翻译实践中,可用直译加注的方式保留原文的形象表达,或仅保留原菜名中文化意象中的一部分的内容,或完全根据其语用功能直译出材料名称,以体现原菜名的神韵。  相似文献   

20.
唐诗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唐诗英译也有百年历史。本文比较研究了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的翻译,表明在唐诗的翻译过程中表现出唐诗的意美是译诗三美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并对如何才能达到意美作了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