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课题”是指由教师个人承担,独立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小课题。“个人课题”与集体课题的区别是前者由个人负责,后者是学校承担;前者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出发,而后者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发展的宏观基础。相对于集体课堂.教师的“个人课题”更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充分认识到要发展教师个人教学技能,必须鼓励教师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积淀与形式感问题历史积淀是一个庄重而深沉的美学命题。它对我们观察民俗活动中的形式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从这个命题出发,民俗活动的形式就不再简单地是形式美的创造,而“是内容向形式的转变”(卢卡契语),是特定社会生活、自然运动的内容(框架、节奏、脉律)向外在的推移。前者犹如四肢末梢的脉络,后者犹如心脏的勃跳,前者对后者反应虽微弱,但这个反应是存在的而不是神秘的东西。我们可以勾画一个形式感积淀、生成图式: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制度伦理的出现是一个历史性话题.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伦理形态由传统心性伦理向现代制度伦理的嬗变是它的历史性背景.学校管理制度伦理与个体伦理(道德)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有着不同的依附体,前者依附于制度而存在,着重于学校管理制度的伦理蕴含和对学校管理制度的伦理评价;后者依附于个人而存在,着重于个人的道德行为、修养和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4.
楚图南和战国策派对与抗战有关的文化问题多有阐述。在前者看来,民族文化要紧密关联现实,有宣传鼓动性;后者则认为需贯穿进"力"的理念以彻底变革其柔弱品性。对尼采政治思想的理解,前者看重叛逆性和革命性,后者看重其"超人"思想。对悲剧和英雄的理解,前者要求每一个人抛弃悲观主义而拾起悲剧精神;后者力倡英雄崇拜。楚图南主要是从群众、集体而非个人的本位出发,战国策派更多的是一种宏观和学理上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职业技术学校的实习课程通常由讲授、示范、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等环节组成,其中教师的示范操作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示范操作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进行新课题时,做给学生的示范演示;而另一种是为了纠正学生独立操作时出现的错误动作、姿势而进行的示范演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补充,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鸟啼》采用了象征手法,即托物言志,借讴歌"向死而生"的鸟来讴歌"向死而生"的生命.只有感知所托之物,才能体悟所言之志.窦建丽老师将《鸟啼》教学目标设定为"体会不同情境下鸟啼的特点及其蕴含的深意""学习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是切合教学实际的.据此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思路清晰可见:由聆听鸟啼到想象色彩,由想象色彩到思考生命;由理解语句到体悟象征写法;最后是读写结合"试着把你的生命感悟通过象征的手法写出来".前者指向第一个教学目标;后者指向第二个教学目标.从教学过程设计看,前者详而后者略,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前一个目标解决了,后一个目标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7.
几何图形中的衍生图形有两种:一是当原始图形(即母图)添加条件后图形发生变化,这样的图形可称为衍生图形;二是原始图形添加一些条件后,新出现的图形也可称为衍生图形。前者由母图变化而来,后者由母图孕育而生;前者的母图幻化在新图中,后者的母图与新图共存;前者重在分析新图,后者重在分析母图与新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歧义研究大致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前者在探讨歧义的产生时强调语言因素的影响而忽视非语言因素;后者则把研究重心放在非语言因素上而很少考虑语言因素。其结果是两者均不能合理地解释歧义的产生。因此,这里对歧义的生成进行重新考查,结论是:歧义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由潜在到现实的过程;歧义的生成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伦理的学术延续了古希腊以来的学术传统,而作为技术的学术在二战期间才发展起来,两种学术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存在着异乎寻常的差异。作为伦理的学术代表着伦理、道德和真理的力量,而作为技术的学术背后是政治、经济和技术的力量。前者合乎价值理性,后者合乎目的理性;前者服从真理的逻辑,后者服从资本或权力的逻辑;前者以探寻真理和满足精神之需为宗旨,后者以追求实用和因循世俗之需为前提。由于二者本质上是对立的,故二者并存形成一种互相抗衡的力量,即两种学术之间内在的张力。对张力的争论不仅取决于辩论者的立场和态度,也受制于当今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和历史哲学。张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张力的最佳状态是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0.
①处甘处事 前者泛指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处理事物。 ②世故事改 前者指处世经验,或待人圆滑;后者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③常改盆改 前者指文字上的改动;后者不限于文字,而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 ④度过波过 前者用于指时间,如“度过困难时期卜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 ⑤过度过波 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男一个阶段,如“过渡句”。 ⑥法治法刹 前者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后者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如“实行法治”和“健全法则”。 ⑦晚帅统率 前者一般作名词,指最高领导人;后者是动词,统辖率领。“统帅”有时也可作…  相似文献   

11.
李丽 《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47-148
片段教学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片段教学也不同于教学片段,前者是根据指定的"片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是独立的;而后者只是课后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记录罢了。片段教学更不同于"说课",前者是实施(或模拟)课堂教学,而后者只是谈论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物占神话与<易经>都是非理性思维的产物,都认为自然及社会的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由神决定的,二者的知识都是古代的巫所必须掌握的.但二者又有颇多差异:一,前者的预示指向集体的人,后者则指向个人;二,前者征兆物的出现是自发的、偶然的,后者的吉凶则可由问卦者主动求取;三,前者的征兆物多为怪异的物,后者的吉凶暗示则为一般常见的物;四,前者的征兆物及灾难都是具体的,后者的吉凶说明,既有具体的物,又有抽象的说理,其灾难,均为概括性的"吉"、"凶";五,前者所预示的现象,几乎全是灾难性的,后者则吉凶各半.  相似文献   

13.
有人喜欢石破天惊的震撼,也有人偏爱滴水穿石的执著;有人喜欢直入云霄的雄壮,也有人更爱芦苇无边的柔美。你爱阴云满天,我爱风清云淡;你爱惊涛拍岸,我爱浪花朵朵。前者是刹那,后者是永恒;前者是猛烈一击后的寂静无声,后者是细水长流式的隐忍执著。后者,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从教育观念的角度来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不同的追求,前者追求知识与智能,后者追求感悟与情怀,前者可以由学而会,后者只能由感而悟;教育的科学面与人文面具有不同的国际化特色,前者是全球化一体化,后者是本土化民族化;科学教育务实,人文教育务虚,科学教育的目的只是人文教育的手段,而人文教育的目的又常常成为科学教育的手段;科学教育在教学中强调效益与简捷,人文教育在教学中则不避繁琐,寻求曲折,科学教育常以信息量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而人文教育则以对内心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作判别质量的标准,前者往往看重解决问题的多寡,后者则看重留下深思的余地。  相似文献   

15.
创造性思维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两者中,前者是围绕培养后者展开,又受后者鉴定;而后者是受前者主导而产生,没有前者即没有后者。  相似文献   

16.
影响力量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力量。校长的影响力是由权力和威性两方面构成的,前者属于强制性影响力,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压抑、被动、服从、敬畏;后者属于自然性影响力,自然性影响力对被领导者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是建立在信服的基础上,并在行为表现为自愿和主动。因此,  相似文献   

17.
体验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是指主体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状态。验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人的特的心理活动,是由感受、理解、联想、感、领悟等诸多心理要素构成的,它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动。体验不同于经验。就词性而言,前者常常表现为动词,后者大多被作为名词使用;在汉语中前者往往作为得到知识技能的一个过程、一种途径,后者则被当做认识论的概念、知识或技能;前者指向价值世界,后者指向的是真理世界。体验与经验又常常被大家混淆。我们对某些事情有亲身经历,但这种经历如果没有引起我们的内心…  相似文献   

18.
<正>谈及话语体系,必然联想到话语权问题,因其二者关系甚为紧密、不可或分:前者是后者的理论化与系统化,后者则是前者的直接展示与集中体现。从历史角度看,话语权与话语体系问题一直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客观存在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话语体系,绝非简单的话语表达或传播方式问题,而是一定程度地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传播引导力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乃至综合实  相似文献   

19.
自然美有直接经过人工改造和未经人工改造的区别,后者又可称为“天然状态”的自然美。为什么这些客观自然物能变为审美对象,具有美的属性呢?对于前者,因为它是在人类物质交换过程中,客观自然物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成为“人化自然”(有的并不都是美),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即马克思说的“劳动创造了美”;而后者怎样呢?这是议论最多、时间最长,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凡涉及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数学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教学包括了教与学两大部分。教师施教是否有方 ,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质量 ;而学生学习是否努力得法 ,也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后者对前者有很强的依赖性 ,前者对后者有明显的指导性 ,而前者的工作成就总是通过后者得以体现。简而言之 ,教与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法与学法是这个统一整体的两个方面 ,两者联系紧密 ,互补性强 ,辩证地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之中。然而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往往忽略了教与学之间辩证统一的相依关系 ,或只注重教法研究 ,而忽略了学法指导 ;或只要求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而教学方法却没有相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