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认识到一条重要的真理,就是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只有这样,我们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才能取得胜利。 怎样才能做到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首先就是要提高识别唯物论和唯心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船山经学成就卓著。本文通过从清代学者对船山经学的认定,进一步论证了船山经学继承了张载的气本论,批判程朱的客观唯心论和陆王的主观唯心论,集百家之长以为己用,终于成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3.
(一)《资本论》这部伟大的著作集中表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十九世纪所造成的优秀成果,即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唯物论而扬弃了其中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杂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他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扬弃了他的唯心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他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也就是关于认识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发展规律,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贯串着彻底的唯物论思想和极其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好教材,是批判“四人帮”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5.
第二题唯心论的崖生及其主要派别的批判我们已经讲过,唯心论和唯物论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围绕着哲学的根本问题已经进行了两千多年的斗争了。这两种世界观的斗争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有其社会阶级根源和认识论的根源。那末,唯心论是怎样产生出来而又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对自然力的无力抵抗,由于他们不能解释一切自然现象所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哲学教学中,多年来一直流行着认识开始于经验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的观点,认为它是划分认识论的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标准。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认识开始于经验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的说法,始出于《实践论》。我认为,《实践论》的这句话不是对认识论的唯物论作全面的历史的概括,或者给认识论的唯物论下一个定义,或者把它作为划分认识论的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标准,而是就认识论的唯物论的认识开端的特点讲的。换言之,认识论的唯物论都主张认识开始于经验,但是主张认识开始于经验的,并非都是认识论的唯物论。从哲学史来看,在主张认识开始于经验的人中,有的是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物理学史上的 3位伟人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待物理实验的态度 ,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 ;另一方面可更清楚地看到只有坚持唯物论 ,把物理实验放在第 1位 ,才能获得真知 ,总结出规律 ,上升为理论 ,并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第一部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一、宇宙环境(人类的第四环境) 1.逐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通过学习“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不断扩大”,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树立唯物论物质第一性观点:认识宇宙天体是物质的、运动的,对学生进行唯物论的教育。 3.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观点:认识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
从物理学史上的3位伟人: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等牧师实验的态度,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斗争;另一方面可更清楚地扭到只有坚持唯物论,把物理实验放在第1倍,才能获得真知,总结出规律,上升为理论,并推动物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践出真知     
人的知识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己头脑里先天固有的,还是后天的实践获得的,这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种世界观历来斗争的焦点。二千四百年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唯心论的祖师爷——孔子,不就拼命地鼓吹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圣人吗?而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也极力地鼓吹什么“天赋”、“先知”,把人的知识说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天就有的。这完全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实践告诉我们:人的头脑只是一个加工厂,一切真知都是直接经验发源的。在这里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老子道的主旨——对世界本原和宇宙万物化生的探索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宇宙万物是怎样形成、发展变化,这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也是老子的道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人们用各种观点和方法来解释世界万物变化,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一种是唯心论的观点,把自然力量人格化,把自然界的各种无法理解的变化归结为神或上帝的作用或人的主观理念;另一种是唯物论的观点,以某些有形物或无状的象来探索、说明自然万物的生成变化。但是有些人在解释宇宙万物生成变化时往往混杂应用这两种观点方法。在唯物论观点中往往混有唯心论的因素或在唯心论观点中也含有唯物论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98页)和“俄国的伟大的学者和批评家尼·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7页),在哲学上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以前的最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的学说,是当时俄国的最杰出的哲学家。哲学革命是政治变革的前导。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贵族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极力宣扬唯心主义,反对唯物主义,以维护沙皇专制制度,反对民主革命,坚持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思想体系。在这种现实的条件下,要把民主革命推向前进,就必须批判唯心论,坚持唯物论;不批判唯心论,不宣传唯物论,就不能把革命向前推进一步,更不能使群众感奋起来,进行改  相似文献   

13.
《实知》和《知实》,是《论衡》第七十八篇和第七十九篇,是王充有关认识论的重要论文,是声讨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战斗檄文。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及其御用文人,总是鼓吹唯心论的先验论,进步的阶级或阶层,一般地主张唯物论的反映论。孔丘鼓吹“生而知之”,孟轲宣扬“不学而能”,“不虑而知”,汉代的儒者更胡说圣人是“前知  相似文献   

14.
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必然要求,是反对伪科学的锐利武器;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坚持不懈地向干部、群众进行唯物论教育,必须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要崇尚科学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大推广科普工作的力度;还要针对社会心理状况,增强人们的自我疏导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对唯物论与唯心论对立的实质和科学实践观理论意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因而也是错误的理解,实践超越论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唯心论和唯物论等理论上的对立在理论的范围内是无法解决和超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超越唯物唯心之上的实践哲学,而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不是科学的实践观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而是相反,生活、实践的观点必然导致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全省中等学校干部会议闭幕了。这是继去年全省中等学校与医院党员干部会议之后,又一次提高中等学校干部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特点是通俗地联系实际地向到会的干部宣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批判了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使到会的干部通过自己所熟悉的教育业务,与当前具体生动的思想斗争,来认识唯心论思想的反动性,唯物论思想的正确性,懂得用唯物论来反对唯心论的重要意义,并大大提高学习理论的兴趣和信心,为今后系统地学习辩证唯物论作了良好的开端。这样的做法是适时的、完全必要的,对全省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认真地传达这次会议的精神和主要内容,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的教育,将起很大的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由于阶级斗争的尖锐性与复杂性,思想战线上的斗争也更加激烈了。如果不把广大人民群众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唯  相似文献   

17.
是坚信“人定胜天”,还是“听天由命”?历来反映了唯物论与唯心论两种宇宙观的对立和斗争。两千多年前,孔老二为了复辟已经崩溃的西周奴隶制,抛出了“天命论”,大肆鼓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继承孔老二的衣钵,竭力宣扬唯心论的“天才论”,把孔孟之道作为他篡党夺权的思想武器。“天才论”来源于“天命论”,它们是一根毒藤上的两个毒瓜。尽管历代反动派耍尽各种花招,但是,无耻的谎言终究掩盖不了铁的事实。伟  相似文献   

18.
说起批判很容易联想到唯物论对唯心论的批判,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我们这里所说的“批判”,主要是指在学习、研究中的讨论、争辩和反驳。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争辩、反驳就是批判性的教学活动,也就  相似文献   

19.
(一) 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期,哲学上唯物论对唯心论的斗争要数唯物论对实证论的斗争最为尖锐。列宁为了这个斗争,曾写了“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这部经典著作。列宁这部经典著作出版已经有了半个世纪。在这个期间,从孔德以至马赫等的旧实证论已经没落了。但是由于两个阵营的世界观上的斗争日益尖锐,于是在旧实证论基础之上,产生了从维也纳学派发展出来的新实证论,即一般称之为罗辑实证论或罗辑经验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开设了物理学史选修课,受到愈来愈多的学生欢迎,成了选修课中的热门课。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学史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传授科学研究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我们谈几点认识。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特别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结合有关概念、规律的教学,向学生阐述物理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的辩证关系,使他们在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学会识别正、误及其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