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不难看出,这里的“充分地读”,就包含着让学生用心去阅读,用感情去体验,用理性去悟道。换言之,情感就是维系课堂生命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歌德说过“要教会学生用两只眼读书,一只眼看纸面上的话,一只眼看纸的背后。”怎样才能看到纸的背后呢?靠的就是思维能力。可见,思维是个体思维活动智力特征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课程的基本规律从整体感知到部分体验,再从部分体验回到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通过精心设疑置问,让学生感知文章,深入细研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沿着感知——理解——探索——发挥的方向逐步登上智力发展的高峰。情感,是人感知事物最敏感的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一、感知体验,一言一行总关“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缺少“情”便失去了它应有的绚烂本色。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灵相通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以情感为纽带,激其情,启其疑,引其思,真正做到理中蕴情。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情感培养“显性化”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从“历史”里可以“体验”历史上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什么?如何体验?体验到了多少?关键就要看师生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参与”历史学习了。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导课这个环节,既有对本的准确把握,又有对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和补救;既有对本的大胆处理,又有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既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兼顾思维训练,可谓一举多得。本案例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的开头部分。首先,教师大力“煽情”,情境创设真实自然。何谓“中彩”,学生所知虽不少,但对中彩时的体验却缺少亲历和感知,而这正是学生理解下“父亲毅然还车”、感悟人物高尚品质的关键所在。教师紧紧抓住这一难点,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入手,逐层推进,创设出充满中彩喜悦的逼真情境,一下子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相似文献   

6.
姚晓群 《成才之路》2009,(11):37-38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评价”中提出“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体验”一词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词汇,“情感体验”“实践体验”“审美体验”等新鲜词汇在语文老师的口中更是频频出现。“体验”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课改工作不断深入,但也不难发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体验性学习的许多操作问题值得三思。  相似文献   

7.
写作的过程首先是考生心理成熟、思想成熟、情感成熟的过程,高品质的思考、感悟、体验需要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转化的媒介就是“思维”;把成长成熟的过程真实、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需要恰当的路径与适宜的方法,同样要循顺“思维”的轨道。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做“思维旅行”,让学生在“实战”中将思维质量的提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杜岩 《甘肃教育》2009,(10):42-42
要顺利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得把握好“望”的时机。提问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情,确定提问对象,用期待的眼神等待学生回答,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当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而要针对学生回答时出现的错误,“以误导悟”,从而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认识。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分析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充分利用情感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情境铺垫,蓄情夺势”“自主参与,感知体验”以及“迁移外化,融情于己”的情感教学三部曲来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研究,并以此来引领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知领悟,丰富自己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古诗文作为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此背景下尝试以“诵读入境,整体感知;想象画面,赏析意境;了解作者,体悟情感;妙笔生花,读写结合”这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王砺 《文科爱好者》2022,(4):112-114
当前有很多城市都已把美术学科列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美术作为等级呈现科目同样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和关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好美术课程,怎样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指明了方向。初中美术学科的“新”在于重视艺术体验和突出课程综合,强调美术课程的实践向导,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就能推动学生“学文”、“悟道”,有效地理解和吸收课文语言,觅得真趣,练就主见,从而优化阅读教学。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教改的大潮中,语文教改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教改思想层出不穷。尽管我们已经从“满堂闹”中走了出来,可课堂上的读书声似乎还是太少了,就连让学生读书也被冠以“整体感知课文”的美名,而“整体感知”的目的却是为“讲”服务的,这就使学生感到语文课的难度一下子增加了许多,甚至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态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学生要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积极地投身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得到对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写读后感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6.
广大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但往往因为学生阅读视野较为狭窄、阅读方法不当、语感又不够敏锐、思维不够深入、阅读时注意力又难以持久 ,从而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 ,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了“重点”教学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 :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碎片的叠加 ,而先是感知到整体现象 ,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元素。“重点”教学法正是运用这一理论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在联系 ,从整体到部分 ,再回到整体 ,自上而下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剖析 ,目标鲜明地对课文进行“初读”、“细读…  相似文献   

17.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标定位] 1.情读诗歌,再现诗中华南虎的形象,体验作者的情感。——以“意象”的再现引导学生对“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黄蕾 《考试周刊》2011,(62):57-57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要让学生用真情去读.把自己的“情”融进文中去:要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要去揣摩作品的描写角度。体验作者的感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极大的触动.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潮”才能真正进发出来,才能真正体验到阅读课堂的魅力之所在,真正地读出自己来。  相似文献   

20.
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情(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与知(感知、想象、思维、记忆)辩证统一、和谐发展,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