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注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的学者不难发现,自近代科学体制化之后,科学研究一直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但是它们究竟是以什么方式影响科学研究的?其影响的程度如何?科学的发展到底更多地受到来自科学之外还是科学内部的影响?只有将这些问题分析清楚,才能够真正了解科学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本文以20世纪前50年近代地质学在中国建制化之后,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为例,分析了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以科技实践为基础,以自然为认识的独立对象,进行自觉理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萌芽,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另一个可能方向.墨家科学的兴衰对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留在现象的描述阶段,缺乏实验手段去验证其普遍性.墨家科学为中国古代社会开辟了一条可能走向近代科学的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没有选择墨家令中国古代社会失去了一次可能发展近代科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正>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的光辉引领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人类不断深化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学科为重要标志的、丰富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科不但是科学知识的基本的单元,同时也是科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每一科技,必须研究并把握学科内部运作和社会运作的机制及规律。我国学科体系系由西方移植而来,学科制度的跨文化移植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5.
谢鸿昆 《科学学研究》2007,25(4):628-633
要理解近代科学的生发和近代社会的到来,就要认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理性方法,包括论辩推理、辩证法和证明推理。这些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论证基督教信仰,集中体现了中世纪精神的理性方面,是沟通基督教的中世纪和科学的近代的精神桥梁,为近代科学确立起理性标准和活动准则,并在揭示了自身和理性的局限的同时,促使理性转向自然,为近代科学找到了真正的研究领域,为中世纪通向近代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杨振宁教授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提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此言一出,引起极大反响。近代科学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许多人从思维认识或政治制度找原因,都是不够全面的。在人类社会中,经济是基础,文化科学及政治都属上层建筑,经济决定其他。我们考察科学史的重大问题,绝不能撇开这个主要因素和决定因素。科学的整体发展需要一个社会背景,没有这样一个背景,好的发明创造也会被历史埋没。近代科学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为其社会目的的,它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经验——谈“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和在古代社会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技术为什么近代会突然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近代科学的快速发展,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日益紧密、界面不断拓展,孕育于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科学文化不断向社会各领域延伸渗透,引导公众相信科学能为人类提供理解自然世界的智慧、提供思考未来世界的理性启迪,科学文化争得了社会对科学价值与意义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与此同时,多元多样的社会文化也反作用于科学文化,形成科学文化的多元多样特性。自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以来,原本孕育于西方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碰撞,在中华大地落地扎根,并呈现自己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9.
晚明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起点。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批晚明学人倡言实学,注重实政,在总结古典科学、会通中西方科学、实现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文章以徐光启为例,探讨晚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科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内涵,并揭示科学思想的转变对于中国近代科学转型取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的重要创始人,任鸿隽以"科学救国"理念为指导,为现代科学的中国化竭尽努力,其对于现代科学的系统认识以及在中国推进科学建制化的实践探索,对于今日我国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光启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为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向近代化方向的转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在择要描述徐光启科学方法和阐释其科学精神的基础上,着力于通过比较中西两个世界,两种科学体系的对话,来深入研究徐光启科学实践及思想在我国科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Historians of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have tried to challenge misconceptions that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were slow to master science or, worse, that they missed the point of science altogether. In so doing, we have often put aside basic questions-like why Chinese were interested in modern science in the first place or how they found modern science useful for their own purposes-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quality and advancement of scientific work in China. But overlooking these underlying issues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myth of science as an obvious and inevitable step in development; it also limits the relevance of the Chinese case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 more broadly. If, instead, the spread of science is reconceptualized as a problem of desire and utility, the Chinese example may suggest interesting new avenues for th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across geographic and disciplinary frameworks.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从中医理论的学科定位、学科现代化的本质含义出发,探讨了中医现代化的内蕴与实现途径。他认为,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性质的前科学,学科现代化就是融入现代科学体系,中医现代化要分步进行,中医现代化要接受系统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西交通中,近代科学逐步走入国人的视野。“西学中源”说与“中体西用”论经由部分具有开放精神的士人的阐发成为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引进西学的理论,它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展示了近代科学移植入中国的历程,具体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与看法,但其理论的应时性也为它们最终嬗变为阻碍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埋下了伏笔。对此,严复基于对近代科学的切身体察与对中国科学发展的炙热关怀,对两种对待西学的观点进行了条剖缕析与批判,同时也生动地体现了他对近代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发生于1948年的“积石山探险事件”是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的一起欺诈事件,美国商人雷诺利用民国时期科学界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急于发展科学的特殊心态,导演了一场历史闹剧,从中渔利,并愚弄了中国政界与科学界,其过程一波三折。通过对此事件的微观考察,揭示当时中国科学事业的生存环境、经费投入、科学家心态等方面的情况,探究事件的文化背景,以透视20世纪40年代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科技方面曾经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众多领域都位居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是,到了近代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缓慢、停滞甚至倒退,最终被西方超过而落后于世界。探讨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于中国发展科技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有重要意义。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学界已有很多论述,并且成果颇多。此文从文化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历代流传下来的璀璨宝藏,长久居于世界文化舞台中央,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激起一朵朵浪花。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丰厚的成就和卓著的历史,对人类历史做出了伟大贡献。但中国古代科技在创造诸多成就之后,却在近代逐渐衰落,发展缓慢。该文将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诸多成果、逐渐衰落的原因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等方面详细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兴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科学思想史与现象学科学哲学的资源,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科学范式: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并用现象科学来阐释中国古代科学的统一性。欧洲近代科学属于对象科学,它用"对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对象存在论的客观概念与客观逻辑来表达事物的客观知识;中国古代科学属于现象科学,它用"现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现象存在论的现象概念与现象逻辑来表达事物的现象知识。通过对元气论、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给出统一的科学阐释,本文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是一种具有独特理论形态的现象科学。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介绍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化学教育家、科学史家张资珙的中国科学史研究基础和相关工作后,分析他从科学思想史进路和实证主义编史学进路于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所做的一些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从而说明西方科学史研究理论亦能成功应用于中国科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发展越来越趋于整体化,要求科学的思维模式也趋于整体化,元极学研究中的思维方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整体性特点,主张人与自然界应达到协调和统一,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可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