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繆的一系列作品中都贯穿了“反抗”的主题思想,从小说《局外人》到《鼠疫》,加缪展现出主人公面对“荒诞”处境时如何在虚无的世界中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即“反抗”。加繆的“反抗”思想主要体现为面对生存的荒诞处境的“反抗”,是一种融合了“肯定”与“否定”因素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2.
"英雄"是西方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母题,在其流变过程中,理想化的传统式悲情英雄成为了一种经典的形态.在传统式英雄大行其道之时,阿尔贝·加缪的《鼠疫》却通过对平凡人物勇于对抗荒诞现实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脚踏实地的质朴英雄观.面对灾难,《鼠疫》中的西西弗式"英雄"们一直在以坚定的信念和踏实的行动勇敢对抗现实的荒诞,用永不言弃的精神诠释着"英雄"二字.  相似文献   

3.
“荒诞”是法国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哲学美学思想表现的主题之一。加缪认为“荒诞”是人自身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一种相互冲突与抗衡,更是人对存在本身意义的一种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反思。《局外人》小说的内核旨要正是对人类生存遭际中“荒诞”感的刻画与呈现,诠释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涵着种种深刻的生命意识哲理,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深刻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方鸿渐身上体现出主题思想的深刻性,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过程,特别是现代普通人的精神追求过程,即追求——失败——再追求的循环发展。这之中有悲哀,但并不悲观。钱钟书也通过《围城》启示人们面对从根本上说是虚无的人生和荒诞的存在处境,孤独的个人没有逃避的余地,惟有鼓起自己的勇气,挺身反抗这种虚无和荒诞,才能确立自己的存在,把自己从无意义的深渊中拯救出来。  相似文献   

5.
在形式上,《恶心》与《局外人》都是主人公的自述,文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在内容上,二者都以"世界是荒诞的"为前提和底色,都塑造了一位严肃、阴郁、痛苦的思想者形象,洛根丁和莫尔索思想的前提和出发点都是"上帝死了".但是萨特主张自由选择,加缪相信人无可选择,每一种人生都是空虚,改变不了最终的虚无,二人同途而殊归.  相似文献   

6.
曹禺作为剧作家 ,始终对人的生存境遇充满深切关怀。其代表作《雷雨》、《日出》、《北京人》中的几个女主人公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的荒原感 ,从反抗到对家庭、社会以及现实绝望 ,积极寻找精神出路 ,探寻灵魂救赎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中,作为宗教权力象征的教堂以及埃克里斯牧师,同身为基督教徒的哈利之间构成了一种带有宗教性的权力凝视关系.哈利对于这种凝视也有着复杂的态度:他既想逃离这种凝视,但在迷茫和陷入精神危机时,又迫切地接近这种凝视,以此获得精神上的宽慰.与此同时,他也在有意地反抗这种凝视,以探寻生活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古希腊思想节制、中道、均衡的阐述,分析古希腊思想对加缪均衡思想的影响。同时指出当反抗成为"恺撒式的"纯暴力革命时,加缪追寻这种均衡思想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这种古希腊均衡思想的重现,使人类在最极端的痛苦中又找回了行动的界限,使正义在这个没有正义的世界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刘蓓萱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3):144+154-144,154
《封神演义》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但由于全书弥漫的宿命论观点使得该书倍受批判,而正是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触动了人作为"人"的觉醒意识,表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不信天命甚至反抗命运的斗士精神。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古希腊思想节制、中道、均衡的阐述,分析古希腊思想对加缪均衡思想的影响。同时指出当反抗成为“恺撒式的“纯暴力革命时,加缪追寻这种均衡思想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这种古希腊均衡思想的重现,使人类在最极端的痛苦中又找回了行动的界限,使正义在这个没有正义的世界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写,并征服世界文坛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格列佛游记》中,乔纳森.斯威夫特以他独有的政治视角,严谨的写作态度,和令人钦佩的丰富想象力,用它尖锐而锋利的文笔,影射和讽刺了当时腐败的英国社会现实。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他以幽默的语言丰富了故事的道德含义,以荒诞的剧情讽刺了现实社会。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生活和个人经历中,使他了解到爱尔兰人民被剥削和奴役的事实,基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小说《格列佛游记》,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伟大讽刺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路翎在继承鲁迅开创的"心灵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同时,力求有所拓展和创新。他试图通过"原始强力"的描写,去发掘人民精神中的反抗因子,发现人民"自我"意识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因此,当他笔下的人物受挫、失利或失败时,就不再像″精神胜利法″那样倒回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以强悍的力量去反抗外部现实世界,充分显示人民高昂的战斗精神和反抗旧秩序的潜在力量,从而体现人民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但是它多少有点脱离实际,并不像鲁迅概括出的"精神胜利法"那样具有普遍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萨特究研》(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是我国当前一本对萨特以至整个外国文学研究有一定影响的书,甚至对现代外国哲学的研究也有关连。《编选者序》(以下简称《序》)认为,萨特的哲学思想把人的存在归结为自由的选择和创造,充实了“人类存在的积极意义,不失为人生道路上一种可取的动力”。然后,以这种“自由选择”为主导,分析了萨特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萨特文学作品的进步意义:其一,萨特对世界荒诞的认识,反映了“哲学家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不满”。其二,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的观念是“对资本主义现实中丑恶的人与人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加缪通过西西弗这个形象展示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存在意识与存在方式,表现了他对人类生存的深刻思考,而这种哲学意识也深刻地渗透在王安忆的《长恨歌》中,透过对上海百年历史的世俗化描写,折射出王安忆对人类生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特有的仙话,蕴含着一种宝贵的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凡人坚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追求肉体成仙长生不老,这其实是对上天命运的反抗;另一方面是修道者以及仙人显示出做人应有的高贵与尊严,与权贵斗争,争得做人的权利,这是对社会压迫者的反抗。第一种反抗,从早期的仙话到晚期的仙话一直持续着;第二种反抗,则由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变迁,没有能够很好地持续下来。仙话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是古代中国人极为希缺极为珍贵的品格。  相似文献   

16.
《性政治》是第一本批判西方社会父权制的著作,通过对父权制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分析,深刻揭露了性别歧视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政治和哲学如何精心谋划了性别的不平等。本文用米利特在《性政治》中的观点来解读《秀拉》和《日出》。《秀拉》呈现了白人主导的社会中的黑人妇女受压迫和反抗的现实,是对米利特提出的女性反抗父权制社会观点的文学再现;而在曹禺的《日出》中,处于畸形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现状中的女性被残害的现实体现了《性政治》的核心观点——呼吁女性意识觉醒,反抗父权制社会。  相似文献   

17.
曹禺先生的话剧《日出》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描写了"有余者"和"不足者"的生活状态。本文探索陈白露和方达生的爱情纠葛,追究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足者"陈白露既是个见证者又是个自救者,她在"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里自省又自救。"拯救者"方达生旁观其他人的生活,思考自己的定位,想拯救却无能为力。这二人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最具忧患意识的历史家,他倾注毕生心血创作的《史记》就是他深重的忧患意识的产物.忧患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它普遍存在于中国艺术、美学乃至史学、哲学之中,并形成中华民族代代相续的深层心理结构.晚清的刘鹗曾有一段话十分集中地概括了这一文化现象:“《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所谓“哭泣”者,正是指弥漫于作品间的忧患情绪.刘鹗在这里将《史记》与《离骚》、《庄子》、杜诗等并举,说明他对《史记》中所蕴藏的太史公的忧患意识有深刻的感受.其实,不单是刘鹗,两千多年来许多目光深刻的学者都看到司马迁著《史记》决非单纯记录历史,他在记载历代政权的兴衰变迁和帝王将相的荣辱沉浮的同时,处处流露着自己对社会、现实、人生浩大而深广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正是司马迁真实地记载历史,敢于大胆批判现实的思想基础,是他自强不息、发愤著书的精神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试图通过追忆历史以寻找心灵家园是张炜作品一贯的主题。《河湾》通过傅亦衔“厌倦”的精神状态,亲近“异人”,找寻“河湾”的努力,延续并丰富了这一主题的书写。《河湾》介入当下的现实生活,通过对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行观照,以主人公回忆与反思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审视,揭示了反抗异化并积极探寻未来精神家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问世以来,对它的主题的探讨众说纷纭,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是,却并没有一种学说能够完全地说服读者。笔者以为,《西游记》的主题是人的成长这一永恒母题,小说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真实再现了个体生命成长历程中的种种困苦磨难,主要是以唐僧为代表的成人世界为他设置的各种成长考验和对他施行的强制性规范化教育。对于成人世界,孙悟空经历了由反抗到被迫接受,再到自觉认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