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弄清太阳自身演化及其能量产生规律对人类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太阳中微子的数量是一个重要信息。科学家在地球上探测到的中微子数目还不到理论预言的一半。那么,其余的太阳中微子到何处去了呢?几十年来,天体物理学家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我...  相似文献   

2.
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对中微子的测量研究中发现,中微子的亚原子粒子支配着基本自然力,从而解决了什么是宇宙质量这个最难回答的问题.中微子是在原子核衰变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其运动速度与光速接近.但由于它不带电荷,因此,中微子是否有质量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重大课题.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洛斯阿拉莫斯国立试验室的科学家最近利用芝加哥大学保存了33年的纯铀盐样品进行实  相似文献   

3.
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共有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三种形态,其中只有前两者能被观测到.它可以自由穿过地球,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因而难以捕捉和探测,被称为宇宙间的"隐身人".  相似文献   

4.
中微子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自从1930年泡利首先提出的概念以来,全世界的实验高能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们都在苦苦地追寻它.例如荣获1995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自1953年起,为了检测到中微子,他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各种高难度的实验,以探测与中微子有关的效应.最终检测了中微子.为什么中微子有那么大的魅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呢.下面就中微子的魅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欧洲科学家合作进行的一项试验发现,南极纯净的冰层深处可能是探测高能中微子的最佳场所。科学家正在筹划在南极冰盖中建设大型“中微子望远镜”。  相似文献   

6.
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7月21日宣布 ,该实验室中来自美国、日本、希腊和韩国的科学家经过3年的合作研究 ,首次发现了表明τ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至此 ,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12种基本粒子已全部被直接探测到。按照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 ,物质由12种基本粒子构成 ,它们包括6种夸克 (下夸克、上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和顶夸克 )和6种轻子 (电子、电子中微子、μ 子、μ中微子、τ子和τ中微子 )。此前 ,科学家通过实验陆续探测到了除τ子中微子外的其他11种基本粒子 ,但却一直没有发现τ子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7.
张俊 《成才之路》2011,(29):I0016-I0016
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戴维斯研究的基础上证实并扩大了对中微子的探测成果,捕获超新星大爆发时释放的中微子,因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8.
海底天文台     
宇宙空间有一种奇特的基本粒子叫中微子。科学家从发现它的存在到真正找到它,整整花了30年的时间。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它的质量要比电子小得多,却具有极大的穿透力,可以穿透任何物质,可以从地球的这一头穿到另一头。几乎所有的天文学家都十分看重这小小的中微子,那是因为它携带着来自宇宙天体的信息。可是,我们要在太空中或是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捕获它真是太难了。于是,科学工作者根据中微子的特点,将搜寻、观测中微子的装置移到了地底下和海底,利用地表的岩石和海水来阻隔来自宇宙的其他粒子,从而密切注视中微子,并设法捕获它。…  相似文献   

9.
获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美国利昂·莱德曼、杰克·施泰因贝格尔和梅尔文·施瓦茨。其原因是他们在中微子束方法和通过发现μ子型中微子,从而验证轻子二重态结构方面怍出了贡献。中微子是太阳中心在原子核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它无害、不带电荷,以光速或接近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表彰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导致了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另一项是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导致了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戴维斯(R·Davis Jr)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因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尤其是对宇宙中微子探测的开创性贡  相似文献   

12.
电影开场是2009年,科学家发现世界各地地下水湿度突然升高,太阳的中微子辐射量异常增大,可怕的是这些中微子在地核处引起未知的核作用,使地心温度不断升高……地质学家惊呼:“世界将要灭亡!”  相似文献   

13.
瑞典皇家科学院 2 0 0 2年 1 0月 8日宣布 ,将 2 0 0 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斯、贾科尼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 ,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该奖表彰了两项成果 ,一项是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 ,另一项是发现了宇宙X射线源 ,这两方面的成就导致了中微子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的诞生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中微子源 ,太阳内部进行着剧烈的轻核聚变 ,每4个氢核结合成 1个氦核 ,放出两个正电子和两个中微子 (ν) ,写出上述核反应方程式 .2 .读下表 :太阳中微子的能谱和流量源反应简称 …  相似文献   

14.
<正>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预言,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永远找不到"的粒子。它呈电中性,且质量很小,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泡利将它命名为"中微子"。从预言开始,中微子就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科学家将这种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粒子戏称为"幽灵粒子"。中微子的"任性"和"高冷"引起不少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将其视为物质世界的"bug",或许通过它能够探寻尚未揭开的自然之谜。  相似文献   

15.
正1首次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被誉为科学界第一巨奖的"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s)2016年1月5日在美国加州硅谷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揭晓了其2016年的获奖名单。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首席科学家,王贻芳研究员、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陆锦标教授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获得了"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图1)。这也是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12,(5):11-11
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发言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宣布:科学家们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且实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在大亚湾反应堆畔、厚重花岗岩下的这一发现,被许多人认为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最重要的实验物理学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1 0月 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 ,授予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 (RaymondDavisJr,美国宾州大学物理天文系 )、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 (MasatoshiKoshi ba,日本东京大学国际基本粒子物理中心 )和里卡尔多·贾科尼 [RiccardoGiacconi,美国华盛顿特区联合大学公司 (AssociatedUniversitiesInc .) ]2 0 0 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以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上的先驱性贡献 ,其中戴维斯、小柴昌俊因宇宙中微子探测合得奖金的一半 .这是第三次因中微子的研究而获此殊荣 ,此前 ,L .M .莱德曼、M .施瓦茨、J.斯坦伯格因发现 μ子中微子获得了 1 …  相似文献   

18.
地球内部的铀及钍等重元素发生核裂变时会产生中微子.并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引起地幔对流和大陆移动。由中日美法四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利用日本东北大学位于岐阜县的地下装置“KamLAND”,首次捕捉到产生于地球内部的这种物质——中微子。这一发现结束了过去无检测地球中微子的历史,将有可能开创地球科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按照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物质是由12种基本粒子构成的,包括6种夸克和6种轻子。其中轻子包括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μ子中微子、τ子和τ子中微子,当一些轻子发生衰变后会变成别的基本粒子———夸克和中微子。到上个世纪末,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实验,陆续找到了其中11种基本粒子,但却一直没有发现τ子中微子存在的直接证据。由于τ轻子在放射性物质中发生衰变时不带电,运动中几乎不留下痕迹,又几乎不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所以很难探测到它们。1994年,费米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布雷南·伦德博格与加州大学的另一位研究人员提出了“τ子中微子直接探…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正>王贻芳团队获2016年基础物理突破奖11月9日,2016年科学突破奖揭晓。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贻芳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并精确测量了其振荡幅度。这是中国科学家和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实验团队首次获得该奖项。科学突破奖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等企业家于201 3年共同设立,包括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