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与社会是一项综合性课程,知识涉及范围广、知识体系容量大,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然而由于中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加上历史与社会科目的课时安排少,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习积极性不足。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地图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来构建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知识边界是课程知识与情境知识和经验知识之间的界限。封锁与过度开放是当前对待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两种错误倾向。要改变这两种倾向,实现课堂教学知识边界的适度开放。课程知识就要在加强与现实社会生活和学生个体生活经验联系的同时,对现实社会生活与学生个体生活经验进行批判重构。具体而言,应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对互动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
李世平 《考试周刊》2013,(5):141-142
<正>《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必须强化知识与情感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当调适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一、挖掘知识载体,凸显情感目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要真正有效地实施"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4.
“以知载德”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途径,即以社会常识为载体,教师在知识传授中体现人文精神,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接受到品格教育。《品德与社会》课中的社会常识、史地知识是小学生综合素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课改实施以来,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已为广大教师熟知,但是,教师仍然普遍反映,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历史、地理题材的课很难上。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实现激活教材的过程,因此基于地域特色的史料是这门课程鲜活的课程资源。在开发和运用地域特色资源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海西文化”,通过教学实现教室里的学生的自我建构,达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优秀品质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传统课程体系的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一种课程形态。其课程价值是把以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强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社会实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历史科目相比,历史与社会科目的综合性更强,知识体系涉及范围更广,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更为深刻。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完善的关键时期,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科目之间的知识综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与完善,让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进行综合、内化,不断完善他们的认知体系,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  相似文献   

7.
社会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结合,是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行为技能的有效途径。 1.布置预习,从生活中摄取、收集数据资料。社会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掘生活常识,收集数据资料,把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渗透在教材中,使学到的知识比教材更丰富、  相似文献   

8.
王伟君 《文教资料》2010,(5):159-162
《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课程。根据学科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从创造性地使用与处理教材、充实学生的知识信息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策略实践.旨在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正确理解社会.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管跃宏 《成才之路》2013,(13):78-79
初中化学学业评价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提倡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下面,是初中化学三维评价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在体现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体现联系实际、联系技术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社会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它既包括对课本知识的探究,也包括对社会知识的探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使其具有主动探究的精神,以增强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以及改造社会的能力。下面谈谈本人在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些做法。一、课堂探究书本知识社会课本中有许多知识可让学生在课堂内进行探究。一是可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二是由于这些知识是学生自己探究所得,所以也就掌握得更牢固。如教《我国的气候》这一课,其中我国的雨水分布状况及…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60):132-133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物理课程回归到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物理知识时应该给学生提供促进他们可持续性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和科技的关联,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师要注重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程,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物理课程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学校不只是知识传播的场所,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化的场所,因此,考试不仅仅是知识测量的工具,还是衡量学生成长状况的尺标。考试在促进学生接受社会评价、培养竞争意识与成就动机、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考试还应当向着全面考查学生成长与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考试机制与素质教育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相互认同感。它表现为,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与社会的相互依存的互动性关系。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自身可以为社会付出什么,社会可以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什么条件,并且在这种互动性的辩证动态关系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社会实践能力,不断升华自身的精神内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从学生自身可接触的社会生活中选择与确定相关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求发展,在兴趣探索中求创新…  相似文献   

14.
化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教学中充分抓住化学知识与社会的联系,对学生学好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化学,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要求;使学生从化学角度逐渐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最成功的人才将是知识、技能与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新课标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要教给学生终生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技能和生存能力。初中思想品德课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季连忠 《文教资料》2005,(26):65-66
中学《历史与社会》重视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获取一定的社会科学发展观教学方法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历史与社会》知识有关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让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让学生具备科学发展观方面的知识、能力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更快地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通过材料、能源、健康与环境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解化学对社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知识社会学为师生冲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在教育场域中,师生关系是在知识的再生产和接受中建立起来的。师生交往过程实质上是师生间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师生冲突往往表现为师生知识视界的碰撞,其背后充斥着知识与社会权力的矛盾和斗争。教师合理消解与应对教育场域中师生冲突的策略是:更新冲突观,改变参与知识方式,与学生展开知识对话,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选择。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有效地改变了以往偏重知识,解决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和“将学习与社会生活沟通”的实用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学生由间接知识的接受  相似文献   

20.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管理、学校开发与实践的必修课程。它既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一个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克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世界与社会实际的倾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个性化的知识建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