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8,(12):83-96
"9·11"事件爆发后,伊斯兰世界成为美国媒体的报道焦点。美国主流媒体是继承、甚至强化了东方主义所倡导的"东方和西方尖锐对峙"的"对立"叙事,还是开始向"对话"叙事演变?为探析该问题,本文首先对东方主义和新东方主义,以及查尔斯·泰勒的文化沟通本能论进行理论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对《华盛顿邮报》等三大知名报刊进行了批判性话语分析。分析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并没有在两种叙事模式之间进行唯一的选择,而是采取了"对立"主导和"对话"渗入的混合模式。一方面,因杂揉了浓厚的美国例外主义和凸显了"美国穆斯林"这一新叙事客体,"对立"叙事的主体框架变得更加难以辨识;另一方面,"对话"叙事的内容以展现美国对自身战略的反省,传达伊斯兰国家的"声音",以及弱化各类报道的对抗语调等形式呈现,为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开拓对话空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中的大学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内容分析,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众媒体中的形象问题作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近年来大众媒体中的高校形象是负面的,而且媒体中有关高校的负面报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对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游说和公关都是通过专门的宣传为国内外各醒各业制造声势 ,树立形象 ,培养民意 ,争取选票 ,开拓市场。游说和公关 ,在美国不仅是内政外交及各行各业赖以运转的润滑剂 ,而且是美国宪法所承认的政治运作 ,是合法的商业活动。世界上一些国家及地区借助游说和公关 ,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中国形象之所以在美国处处被歪曲 ,原因在于 ,中国对美国媒体的片面报道反驳不力 ,尤其缺乏对美国人民进行积极的、正面的游说和公关活动。  相似文献   

4.
林锦 《今传媒》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林锦 《报刊之友》2012,(11):41-43
框架分析是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用以剖析新闻的文本框架和受众框架的建构和互动。本文从框架分析的视角出发,对VOA、CNN以及《纽约时报》这三家美国媒体的网络报道中,对我国“7·23”动车事件在事发半年内的报道议题与报道方式进行分析,探析美国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对我国官方媒体形象、新媒体形象以及事件受害者形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庞琴 《新闻爱好者》2007,(12):27-28
简介 尽管中国在美国媒体中的形象一直是中美两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中国整体形象和美国媒体对某些具体事件的报道。对美国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各不同社会群体的形象(包括中国女性形象)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研究美国新闻媒体中的中国女性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媒体格局中, 英语信息占了80%,中文信息不到0.4%。西方主流媒体借助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强势地位影响受众,其中不乏对中国歪曲的报道。例如,在美国华裔科学家李文和案中,美国主流媒体对亚裔形象的歪曲,在传媒的炒作下,几乎使所有的美国华人和中国留学生都蒙上了“间谍”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媒体的涉华报道是全球新闻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加以认识和理解的重要依据.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借助国力、语言和文化的优势,长期以来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如有学者在评价美国最重要的国际新闻机构CNN时所说的:“(它)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媒体品牌,更是国际政治赛场上的一个强大的参与者.”以CNN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已经成为“他塑”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传播媒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文化的传播是当代国际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理应肩负起揭露事实,平衡报道的责任。但在西方,媒介实现着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文化价值观向世界各地传播,而且在世界面前展现着对异域他国的民族和人群的人为想象与形象塑造。通过对西方媒介与伊斯兰文化的认识和分析,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伊斯兰文化应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外宣实力与国际关注度差距悬殊,我国的国家形象主要依靠外媒来塑造。因此,了解外媒涉华报道的特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英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纽约时报》在过去一年里的涉华报道和涉英报道按一定方法进行抽样,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英国事务时采取的口吻和形成的报道特点,以此对照《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主要侧重点,得出两者的异同,并分析原因,为我国进一步利用外媒改善国家形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志超 《东南传播》2018,(1):135-137
2015年,"网红"开始出现在网络世界,之后热度一路飙升,无论在社交媒体,还是在电商平台,"网红"无处不在。然而,公众对"网红"的评价以负面居多,这背后的原因除"网红"自身外,媒体对"网红"的报道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百度新闻搜索上有关"网红"的报道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了"网红"当前媒介形象的特点,并分析了媒体在报道"网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媒体今后能客观公正地再现"网红"形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战场是军事较量的场所,也是媒体竞技的舞台。从3月20日开始,美国不断发射的导弹在烧焦了伊拉克土地的同时,也点燃了媒体大战的硝烟。军事战争是美伊武力直接的对抗,媒体大战却因涉及很多国家而变得错综复杂。在媒体大战中,中国记者没有退缩,他们在业务上的突出表现,为中国赢得了与大国相称的媒体形象。国家形象的较量大国的威望来源于她对世界的影响力,而媒体在世界事务中的舆论导向能力,是这种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世界各国的媒体纷纷涌到伊拉克,那些勇敢的记者们用自己的艰苦工作,来维护各自国家的荣誉。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大国,为了谋求和大国地位相称的形象,这次伊拉克战争,我国派出了一批记者参与了战争报道。前方记者的辛苦劳动,为我国媒体宣传自己的主张,提供了许多第一手的素材。伊拉克的新闻中心的平台,不仅比较开阔,能够看到巴格达全景,而且还面对着总统府,一旦美国导弹袭击总统府或巴格达市时,这里就能拍到真实的战争场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了世界各大电视台争夺的风水宝地,纷纷在平台上划分势力范围建立直播间。虽然平台上条件非常艰苦,记者的生命安全也缺乏保障,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将这里变成“世界传媒俱乐部”。世界各大电视网纷纷...  相似文献   

13.
何志武  陈旭鑫 《当代传播》2012,(1):36-38,41
自2009年第三季度起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世界已经进入"后危机时代"。美国媒体以怎样的视角看待当前中国的发展,以怎样的方式建构中国形象?本文以在美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周刊》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刊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计52期杂志、73篇新闻报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刊对中国的报道存在着明显的政治泛化倾向。本文提出的假设——后危机时代,美国媒体会理性地报道中国,研究中国率先走出危机的经验被一一证伪。  相似文献   

14.
余婷  徐宇辰 《新闻世界》2013,(12):133-136
现代社会媒介网络高度密集,新媒体快速发展,公众政治参与度提高,这些都对新一届领导人的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分析归纳了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客观性策略",试以另一种方式解读美国媒体对涉华议题的报道特点,这既是检验中国对外传播效果的一种方式,也为新一届领导人形象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志鹏 《新闻世界》2014,(9):188-190
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扶持的大背景下,媒体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报道也不断增加。本文旨在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形象进行分析,挖掘在媒体的报道过程中所塑造出的大学生创业者形象的特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8):33-36
本文选取了近5年来大众媒体上的幼师形象作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大众媒体中的幼师形象负面居多。不同的媒体对幼师的报道态度有着显著差别,综合性网络媒体是幼师形象的主要塑造者。本文对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交通事故的报道中,女性司机时常成为各个媒体"青睐"的对象。通过收集整理近一个月各类网络媒体对女性司机的新闻报道,以及近年来网络媒体对女司机的多重报道,归纳当下国内女性司机在媒体眼中的总体形象,并指出这类报道易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该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期望引起相关媒体的关注,重新审视对女性形象的刻板成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际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环境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丽 《青年记者》2007,(14):19-20
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是一国公众获知外部世界资讯的主要通道,本文通过对国际主流媒体中近年来关于中国环境的报道的归纳,分析中国环境的国际形象,国际环境报道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以及如何重塑中国国家环境形象。  相似文献   

19.
《时代》周刊是美国主流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新闻周刊。它一直保持着对美国及世界时政的敏感体察和密切关注,主要刊登硬新闻和调查性报道,每周讲述当权者之间没完没了的斗争,一派男性化新闻风格,与美国新闻界那种注重煽情、娱乐、隐私、消费的女性化新闻风格形成鲜明对照。特别是在它的封面故事中,男性面孔占据绝对多数的事实,更是这种男性化新闻风格的标榜。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时代》中关于女性题材的报道不断增加,其封面的首席位置上也出现了更多女性形象,我们将它称为女性封面。  相似文献   

20.
康健 《传媒》2016,(20):45-47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美国媒体的主要报道内容之一.将美国主流媒体关于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作为文本分析,并通过分析文本的框架建构过程来揭示美国媒体如何建构中美关系、塑造中国形象、引导社会公众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