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高效地进行学习,这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创设情境教学法。我们知道,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就成为连接语文抽象思维和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赵华 《江西教育》2023,(15):40-41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任务驱动型的学习方式,是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情境中带领学生对真实有效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选取各种工具和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部编版教材以语文要素为主线,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层,从零碎走向融通。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综合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篇章,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人文资源,恰当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造语文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和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笔者结合中职语文教学从四方面探析语文课堂情境生成方法即:图文并茂创设情境引联想、动情朗读营造情境促理解、质疑问难创造情境深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情境启创新。希望本文能对研究语文教育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在汉语拼音教学。只有认识了拼音,我们才能学习更多的汉字。拼音是语文教材里最基础的知识。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学习的重要知识,是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连接学生阅读和认知的纽带。我们的语文教材也是随着学生的需要在不断地改版。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拼音教学上进行了富有创新的改革。里面设计了很多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图,创设了很多学习汉语拼音的情境,从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入手,把学习汉语拼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要直面生命,促进学生生命潜质发展的诉求。而语用价值便是在适切的情境浸润下,通过师生研讨、实践运用等途径习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巧,为学生的交际服务。这正是语文教学直面生命的直接体现。一、让语用意识在理解关键词语中渗透作为语言类学科,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不断积淀的过程。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教材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直面生命,促进学生生命潜质发展的诉求。而语用价值便是在适切的情境浸润下,通过师生研讨、实践运用等途径习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巧,为学生的交际服务。这正是语文教学直面生命的直接体现。一、让语用意识在理解关键词语中渗透作为语言类学科,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不断积淀的过程。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8.
郭雷 《考试周刊》2010,(15):46-46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是学习一切科学.一切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以往常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情景”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情境教学是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罗海霞 《亚太教育》2020,(5):146-146
语文学习资源是关系语文教育教学、拓宽中职学生语文技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重要因素,适当开发和使用语文教学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灵活利用教师和学生的语文记忆资源,引导中职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汉语,在自然和大众文化中感知汉语。  相似文献   

10.
王岩 《考试周刊》2014,(73):20-21
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依据,文章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创设情境三个方面挖掘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潜在资源,让学生以教材为范例学会表达,善于表达,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震荡和变化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给教师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课程,不仅仅是“教学科目”、“教材”,而且是“设置教学情境并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经验的过程”。任何课程的实施,又必须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为支撑。语文教师,是活生生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主要包括范读、诠释、评价、点拨、描述、分析等)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成为无比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性资源。  相似文献   

12.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但是,汉语拼音是抽象的表音符号,学生初学时往往感到枯燥。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手段,讲求教学方法,力求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努力提高学习质量。一、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学习情境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每一课汉语拼音教学内容都配有情境图,情境图形象生动,具有直观性和开放性。有些情境图中含有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同时将故事情节和提示字母音与形的画面巧妙融合,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趣味性。如第九课的情境图,既有母亲帮孩子穿衣(y)…  相似文献   

13.
齐跃 《辽宁教育》2023,(21):5-7
统编版语文教材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有效的情境素材,以其音画并茂的特点,为小学语文革命文化主题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教师应积极探索影视资源情境素材在小学语文革命文化主题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使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增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拓宽课程领域,广集课程资源,合理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课程资源,形成处处皆教材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范文,在阅读教学中挖掘作文训练元素,创设自主写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一条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选文注重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有广阔的审美天地,这就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学中应该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邓鸿 《今日教育》2004,(2):29-30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这一建议为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灵活的使用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好知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这一基本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课程标准的高度认识和理解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意义,掌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方法,把能够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和呈现,实现语文教学的稳步发展,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一、教材资源的开发语文教学中,学生如何通过阅读教材达到本课程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无疑是我们所探讨的重要问题。1.教材资源开发的片面认识教材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是无法替代的课程资源,它是教师教学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对于教学双方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如此,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教材就是语文教学中唯一的课程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制胜法宝。我们承认教材资源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语文课程涵盖着诸多课程资源,除了以物化形式出现的教材资源外,还包括了诸多具有生命特征的人文资源,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家长资源等。同时,在以学生考分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教材在学科教学中本该有的特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在一味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下,为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学习与记忆,教师罗列教材知识点、勾画经典语言片段,学生进行机械记忆现象充斥着语文教学过程,教师教教材的倾向明显,教材资源应有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使用的狭隘性思想对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19.
深入认识教材是科学使用教材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创造性地补充和创生教材。师源性因素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是教学的第一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活中必须拥有的品格与能力,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就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阐述,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针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把握教材知识、创设教学情境、阅读与写作结合等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