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民歌符号系统的文化功能层面,直接牵涉到的主要是作为精神文化表现出来的民歌文化与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之间的一系列关系。但透过此关系所反映出来的,却包含了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皆有联系的方方面面,例如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法律、天文地理和科学技术诸方面内容。在此仅能就其中的主要点简略而论。  相似文献   

2.
满族民歌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歌中占有一定地位,反映了满族人骁勇尚武、粗犷刚健、进取乐迁的精神,以及海纳百川、豁达淡泊、善于学习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展现了白山黑水的地理、气候风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76):157-159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而在民间艺术产物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以生活为蓝本的作品,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民间艺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在众多民间艺术中,民歌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甚至可以说独占鳌头,向世界传递了丰富多彩又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因此,作为华夏子孙,小学生们更应当努力学习民歌文化、了解民歌文化,在优美又朴实的民歌旋律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地域环境、语言文明以及宗教信仰影响民俗文化,而民歌是民俗文化的结晶,民间诗歌的创作,大多靠口口相传,而后人又加入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的思维,使其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中更加丰富饱满。所以,民歌大多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的情感与思维、理念与梦想,现实感非常强。以喜马拉雅山上的藏族民歌为例,深入探讨民歌的各类功用,尤其是在祭祀和宗教中所发挥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群众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无限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间艺术,民歌艺术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代表,它能让人们在自然、原始、直补与淳朴中感受天赖般的音  相似文献   

7.
张春阳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6):65-67,80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它是人的期盼、思念、情感、表达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它无所谓长短,也可能只是一声感叹,但它已将天地人融为一体。蕴含在民歌中的美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已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而永运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8.
皖西大别山地区兼属淮河、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形成了皖西大别山非遗民歌的丰富多彩和数量繁多,其中最璀璨、特殊的存在——红色民歌,在大别山地区广为流传。红色民歌借助传统民歌曲调,在内容上展现了革命时期,皖西人民坚忍不拔的革命勇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元素,日益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皖西大别山区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京族民歌贯穿于哈节、哈亭、独弦琴和海洋环境等重要民族文化和自然事项,广泛地将京、汉、壮族文化和海洋意象融合、编织共生出海洋文化生态整体;仪式化的意义编织赋予这个整体以基于自我族群身份认同的仪式意义和膜拜价值;通过与独弦琴和海洋生境的对生、互渗其声音又从自我编织的意义结构和海洋生境中穿透、播散出去,避免了沦为僵化意义结构。编织为"张",播散、穿透为"驰",融合衔接"张""弛","一张一弛谓之道"。  相似文献   

10.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传入 ,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为中国音乐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与方法 ,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民歌的群体性与社会群体、民族的文化衍生层次及其相关文化因素的特征 ;音乐工作者应遵循民族音乐学的原理 ,走出音乐分析式的单一学术研究模式 ,重视民间、民俗 ,深入田野调查 ,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族音乐 ,将优秀的民歌文化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院校独特的文化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研究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和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民族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世界发展趋势,依据文化的平等与繁荣这一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目标要求,促进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的整合是民族院校的基本功能,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继承、弘扬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院校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2.
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中国民歌的特点,并提出了奈达的翻译理论可以应用于中国民歌的翻译,从风格对等、韵律对等、文化对等等方面对民歌的翻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高邮民歌历史悠久,并以其独特的旋律风格和深远的传播影响流传于世。高邮民歌曾入选国家第一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邮民歌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及其传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上述各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古典 民歌"范式是十七年诗歌流行的诗体范式,它注重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传统中吸纳艺术经验以滋养诗歌,形成民族的诗歌形式。构建"古典 民歌"范式的意义是重建一种民族的新型文学和寻找契合民族心理的审美范式,以对抗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15.
民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地域性等特点。通过民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化,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学中,我从民歌的特点人手,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文化古国。我国人民群众紧密的伴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璀璨夺目的古老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与其它同层级的文化要素,如宗教、道德等等,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学又有区别于其它文化要素的独特性和自身的功能,显示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母语民歌无疑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有语言但是没有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家族语言的母语环境日趋恶劣,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个体审美、公共审美以及审美嬗变三个维度触摸到土家族母语民歌审美文化的独特韵致。  相似文献   

20.
巴楚文化是巴文化与楚文化交汇融合而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巴楚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影响着刘禹锡的民歌体诗创作.这些诗歌不但体现了巴楚文化的山水、风俗特征,而且传扬了巴楚文化的民族精神,继承了巴楚文化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