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孔子所处时代的天命鬼神观念与《论语》中孔子对待天命鬼神态度的考察,论述了孔子崇天、畏天命、敬鬼神的天命鬼神观,并认为这种观念恰恰是其提倡"爱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孔子在所有讲鬼神的言论中,几乎没有清晰明白表达真实的看法,留有很大的可解释的余地。后世对此的认知也就更加多样化。当然这也与以往研究方法和视角有关,忽略了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在理解时就容易被字面意义所局限。如果以语境方法重新审视,将其言行置于合适的历史场景和情景语境里分析,充分考虑职业身份、性格、知识构成等因素对语言的影响,以传统视野来理解传统,就会发现孔子仍未能超越其儒家身份和同时代文化,依旧保持着浓重的鬼神信仰。  相似文献   

3.
对于纪昀的鬼神观,学界多认为他写鬼谈怪是在神道设教的创作目的支配下的一种曲笔为文的手段,纪昀是无神论者。但研究者对所持理据的分析有偏颇和武断之处,无论是陈述故事还是直接谈论,纪昀对鬼神都持谨慎态度,这秉承了儒家一贯的鬼神观。  相似文献   

4.
对于纪昀的鬼神观,学界多认为他写鬼谈怪是在神道设教的创作目的支配下的一种曲笔为文的手段,纪昀是无神论者。但研究者对所持理据的分析有偏颇和武断之处,无论是陈述故事还是直接谈论,纪昀对鬼神都持谨慎态度,这秉承了儒家一贯的鬼神观。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鬼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传统的孔子鬼神观质疑的前提下提出观点 ,并从孔子“否定鬼神的存在”、“为何特重祭祀”两个方面引证 ,最后运用马列主义科学方法得出了明确结论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而重祭祀态度的本质是使民“亲事”、“听命”,使统治者在这一无形约束下做一代贤君。孔子的重祭祀是现实的必要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医学作为探索人的生老病死的秘密和治疗疾病的学问,是一门产生很早的重要的学科。不同的人类文明和同一文明不同历史时期因为世界观和人观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国医学也即中医学,在春秋战国之前表现为以鬼神观为基础的巫术医学理论体系,在春秋战国之后表现为以气论自然观为基础的天人医学理论体系。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是天人医学理论体系成熟的标志,以至于今天的中医学的理论结构仍然是《黄帝内经》所体现的天人医学理论体系。不懂得气论就不懂得中医理论体系,气论是中医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我们理解中医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墨家对死亡问题的探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它采取了一种实用的经验主义方法,重在对死进行效用性的实际考察。墨学虽倡导人们对死取纯理智的态度,但与时下许多论者的看法不同,墨家充分注意到死亡过程中人的情感问题。墨家特别反对人在生死问题上听天由命的消极态度,推崇一种积极有为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鬼神观既是中国悠久的鬼神文化的产物,又是对传统鬼神观进行深刻变革的结果。孔子通过对鬼神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予以新的诠释,赋予鬼神以浓厚的人文色彩,从而把宗教意义上的鬼神转变到人文意义上来,并借助鬼神实现其政治主张和道德理想。孔子关于鬼神的独特见解,突显了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孔子关于鬼神的言论非常矛盾,这导致学界对孔子宗教思想的看法很不一致。全面而辩证地研究孔子的鬼神观,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孔子的宗教迷信思想,进而为研究儒家思想在当时及对后世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75-82
先秦之礼乐殊途而同归,都是由原始宗教仪式和风俗习惯上升为国家制度而被赋予了宗法等级性质。这种性质内化于人心是先秦礼乐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先秦儒墨两家围绕礼乐的论争便是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儒家从统治阶级的角度出发,认为宗法等级是自然之理,应当强化相应的内在情感,同时也强调内在情感重于外在形式;墨家从其平民立场出发,主张改进葬礼、取消礼乐的宗法等级性,但囿于天、鬼观念又不能完全抛弃礼乐的外在形式。儒墨礼乐论争的焦点在礼乐宗法等级性的存废问题和情感与仪式之间的矛盾两个方面,它们各有所得,对礼乐和礼治思想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先贤的探索包括哲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对语言观、语言学的精辟论述。儒家对语言的思考渗透着浓重的政治性和道德性;道家充斥着浓重的形而上色彩;墨家更加注重语言和社会现实的结合。这三家的语言观主要围绕名实关系展开。  相似文献   

12.
禳火、详梦、祀鬼是最能体现子产天道鬼神观的三件大事,历来论者或认为子产是思想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人物,或执一端不及其余。其实,这三件事在子产时代并无矛盾。禳火之事,子产反对的“天道”是占星家们的自然神秘之天,而他对于传统的有意志之天鬼神灵是恭敬有加的,其内在原则即看是否合乎礼制。详梦也是对礼的具体运用。祀鬼略有不同,是子产作为当政者违礼从俗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3.
出土睡简《日书》为研究先秦民众的鬼神信仰提供了第一手史料。文章对《日书》当中的"祠"现象做一番梳理,并分析其鬼神信仰的特征,即"层累地造成的鬼神信仰"。  相似文献   

14.
儒、道家思想文化对中国人自由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儒家思想自诞生以后,几乎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社会专制形态。道家虽主张自然,但因其自然而无为之思想遮蔽了人积极能动的一面,所以束缚了人的自由,但却给人提供了一处消极避难之所,故也流传至今。在这两种思想的交错影响之下,形成了中国被迫式的人观和自由观。本文将尝试对这一影响进行探讨,以便能有助于更好地发掘中华文化之精华,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5.
鲁迅后期所写的5篇历史小说《理水》、《采薇》、《出关》、《非攻》和《起死》,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显学”儒、道、墨作了深刻的反思:《采薇》是抨击儒家的,《出关》和《起死》是批判道家的,《理水》和《非攻》则是肯定和赞扬墨家的。通过这些作品,鲁迅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弃儒、道而扬墨,以反传统的态度重估了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作者着重从春秋鬼神概念入手,兼就语境探讨孔子对鬼神的态度问题.认为,由于鬼神在春秋时期多指死去的祖先,祭祀鬼神的宗教意义便附着了政治意义,客观上加强了各国宗族组织和宗法观念的发展,且实现了二者的互动,这也是孔子现实中的积极进取与对祭祀虔敬有加的深层行为根源.  相似文献   

17.
以时、名、命诸题为例来探讨儒家的历史形上观念,其目标既不是提供一种历史哲学,也非研究科学化史学的学理基础,而是通过观念史的分析,揭示儒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历史叙述背后的预设。这些观念不一定是自觉的理论表达,而是镶嵌在古典生活整体图景中。其思想功能既是历史的,也是人生的,既是道德的,也是宗教的。理解它的意义不只是理解儒家与史学,同是也是理解我们的精神传统本身。  相似文献   

18.
贬潮后,韩愈思想与信仰世界中的鬼神观念日益凸显。韩愈在潮州频繁的祀神活动不仅是尊重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他以后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鳄鱼文》集中表现出韩愈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鬼神信仰在韩愈晚年的思想世界中不可或缺,它既是佐成儒家思想实现统治的有效手段,又是延续儒教在人民信仰世界的监督系统。在儒家思想力量遭受打击之时,鬼神信仰又能暂时补救个人信仰空间的失落。鬼神信仰的生成离不开韩愈儒墨并用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9.
孟子在儒家圣贤系列中是一个个性十分突出的人物,他处身干“杀人盈野”、“率兽食人”的战国时代,却能坚持以仁政劝导人君,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的大丈夫人格和“舍我其谁”的强烈自信鼓舞了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让知识分子竖起了脊梁。但是,如此自信的孟子竟然也说:“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孟子·尽  相似文献   

20.
猫鬼神这一特殊信仰在汉族、土族、蒙古族、藏族等地区广泛流传,但到目前为止有关猫鬼神这一特殊信仰的论述较少。以家乡所在地为例,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下,从猫鬼神信仰的由来、供奉规则、功能、驱神策略,以及产生的原因等五方面予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