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羽扇赋》文本的解读,探讨赋中所蕴涵的陆机道家思想和当时南北文人相轻的文化冲突。通过分析赋中陆机对羽扇这一东吴风物的赞扬,考察了其深沉的故国情怀和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强烈渴求。  相似文献   

2.
唐赋中有讽谕讥刺、寄寓与抒发身世之感以及咏怀古事古人三类重要作品。这三类赋作中具体作品均有其作意,如张九龄的《白羽扇赋》乃借扇讽谕。讽谕讥刺由隐微而显豁、由用辞微婉到明显激切,乃是初盛唐赋至晚唐五代赋的发展演化轨迹;有所寓托以抒发身世之感的赋,多作于作家遭遇挫折困境乃至于贬谪时;借吊古人而自吊之赋,其作意形式乃承楚骚汉赋而来;晚唐五代咏怀古人古事赋形式上多为律赋,其出现与其时科举试律赋、唐季乱世以及咏史怀古诗风蔚起之影响有关等。  相似文献   

3.
扇子     
农历六月份有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小暑”和“大暑”。地处北半球的我国进入盛夏,酷热难耐,暑气蒸腾。为了驱暑降温,聪明的古人于是发明了扇子。从古到今,我国流行的扇子大约有四种,即:羽扇,团扇,折扇,葵扇。羽扇。这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扇子类型。羽扇的制作,大约是古人从鸟的翅膀可以煽风这点上受到了启发。据《拾遗记》(作者为晋朝人王嘉)记载,周昭王曾让人用青凤等鸟羽制成扇子,“清风四散,冷然自凉”。可见羽扇的使用,在我国至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不过民间制作羽扇最常用的材料多是家鹅、大雁(野鹅)的翅…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生意"二字的解释有两条,一是"富有生命力的气象"或"生机";二是"商业经营"或"职业"。其实,"生意"一词本是指生物有生命,即具有生机之意。而把做买卖称为"做生意",最早见于南朝宋时期《世说新语·言语》:"庚樨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注引了晋傅灭咸《羽扇赋》序里的一个故事:以前孙吴时(指孙权所建立的东  相似文献   

5.
曹操坐飞机     
《甘肃教育》2008,(19):33-33
一日,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坐飞机,出了事故,飞机上只有三个伞包。诸葛亮摇摇羽扇,对大家说:“让亮来出题;答不出的就自己跳下去;可否?”大家一致同意。于是诸葛亮羽扇一摇,问刘备:“天上有几个太阳?”刘备回道: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不仅擅长赋的创作,而且格外推崇这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文体,刻意在自己的<史记>中载录了赋家及其作品,论述了他对赋的看法.他还结合自己的作赋心得,把大赋的创作经验借鉴到了<史记>的撰著中,使这部巨著具有了"赋迹"和"赋心"的特色.从而展示了自己深沉而自负的赋家情怀.  相似文献   

7.
汉代以宫廷、猎苑、都城为主要体物对象的散体大赋,至魏晋时期发展成体物缘情的抒情小赋.南朝齐梁时期,以竟陵八友为代表的咏物赋家,将咏物赋的发展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对其同题共作之植物、动物、自然、气候等咏物赋的分析,可以看出八友之咏物赋体现了诸多特性:体物、缘情增强的同时,缘情的范围却逐步缩小;呈现古赋向骈赋转换的过渡性;咏物拟作在因循中凸显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8.
"音乐赋"作为一个联合名词,其中的"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等艺术.历代诗文总集、类书的乐部中,主要以题材、时代、作家为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以题材为主要标准对音乐赋分类者最多,可以分为歌赋、舞赋、乐器赋和特殊类音乐赋.总结几种现在所能见到的文献中的汉魏六朝音乐赋,共有57篇.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来,辞、赋同体与辞、赋异体这两种文体观一直同存并行,辞、赋关系也因此显得交缠纠错,扑朔迷离.通过梳理辞、赋同体与辞、赋异体这两种文学观念的演变,并重点比较辞与赋在句式与写法上的同异,得出以下结论:两汉时期楚辞与赋较为接近,辞与赋基本上是同体的;汉代以后随着骈赋、律赋、文赋等相继产生,赋与楚辞渐行渐远,面目迥异,则应当遵循辞、赋异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李白对前代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主要表现在:继承"情真语至"的优点,利用前代赋的表现形式,继承前代赋的描写方法、前代赋的意象,吸收前代赋的词汇.超越主要表现在:明确想象目的,增强想象自由性,重视想象合理性,融汇汉大赋和抒情小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区域学业评价改革是国家、省市政策的创新性注解,也是教育者的责任使命.区域学业评价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绿色赋能评价以纵横推进的方式研制评价标准、以协同参与的方式开发监测工具、以循环改进的形式寻求共同发展,形成了明确高效的运作机制,通过协同化赋能、标准化赋能、项目化赋能和数据化赋能,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汉赋发展史上,和苑猎京都大赋保持同样均衡发展态势的还有抒情言志赋.如果说“体国经野”的苑猎京都大赋表现的是汉代赋家的才情,那么汉代抒情言志赋记录的是赋家在制度和规范下的心态、情态与形态,其主题是“士不遇”.而汉代抒情言志赋对“士不遇”主题的吟咏又因时代及赋家思想、经历、性情的不同,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点.这种意义的转换亦可成为考察汉代士风变化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解试赋是地方政府确定贡举人选的手段和试项之一.解试赋包括县试赋和州府试赋两个环节,其中现存县试赋仅1例,州府试赋12例.在现有试例中,京兆府试赋相对丰富详瞻.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崇祯本对词话本中的赋体文学因素进行了颇具色彩的二度创作。本文以词话本为底本,通过对崇祯本删除赋、新增赋和共有赋的分析,揭示出伴随小说发展,以赋为代表的它类文体在辅助小说创作中所呈现出的规范化和雅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梳理明清时期台湾赋的创作情况,指出明清时期台湾赋兴起的主要原因,着重论述了这些赋作所展现鲜明的滨海边邑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夏日山中     
<正>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赏析】"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是山中,所以有扇而懒得摇。因为山林中过往的人稀少,诗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句中通过"懒""裸",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闲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返归自然的情趣。通过"脱""露"来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朝鲜文人许筠<惺所覆瓿稿>卷三共收有9篇赋,赋作通过直抒胸臆,虚幻式的梦幻神游,写实性的纪游征行、寄情景物,怀古伤今及友情酬唱的方式表达了他遭受贬谪、感士不遇的骚怨精神,并且通过自身的遭遇与经历,写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独特的感受与把握,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现实意义.其辞赋还表现出鲜明的崇情色彩和载道思想,这既与他在接受中国传统诗论基础上形成的自己独特的"性情观"和"载道观"这一内因有关,也与中国明代前后七子辞赋复古这一外因有关.另外,许筠善于从中国辞赋中汲取众家之长,自成一家,其赋作在朝鲜赋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赋作的诠注和赋集的编撰规模相当发达,赋文献已作为一独立文体为目录书著录。通过《隋书.经籍志》和《文选》等有关资料,可以考见当时的赋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成就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智能时代个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和重构技术应用与思维发展的关系不仅是对技术赋能学习异化的基本回应,也是推进技术真正赋能学习的现实需要.技术赋能学习的价值冲突源自从整体认识论视角将技术的工具属性与学习的发生规律进行人为割裂,并希冀通过技术捷径获取高效的教育收益,而良好的教育并没有技术捷径.研究立足技术赋能学习的价值冲突,从技术与思维关系的视角提出以思维型教学引领技术赋能学习的基本共识.基于已有研究,从思维发展与技术支持两个层面廓清了思维型教学引领技术赋能学习的核心要素,并构建了思维型教学引领技术赋能学习的运行机制模型.提出思维型教学引领技术赋能学习的基本路径在于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完善学习空间设计、加强思维能力培养、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发展机制,并重点聚焦影响学习者认知发展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20.
纪行赋渊源于屈原《九章》中的《涉江》、《哀郢》两篇,通过刘歆、班彪、班昭、蔡邕等人的创作实践纪行赋有了固定的模式。建安时期"七子"对纪行赋的题材有所拓展便产生了军旅纪行赋。"七子"的赋作除了军旅纪行赋之外还有都邑赋、田猎赋、游览赋、山水赋、物色赋、情志赋、哀伤赋和咏物赋等多种类型。军旅纪行赋是建安时代的产物,因此有它独特的产生原因、文体特征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