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国兴 《宁夏教育》2009,(12):78-78
“唠叨”型。从心理学上讲,唠叨是一种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去。某个道理,孩子明明清楚,可家长却絮叨叨没完没了,无形之中把自己孩子看“低”了。促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唠叨型。从心理学上讲,"唠叨"是种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某个道理,孩子明明清楚,可父母却絮叨没完没了,无形之中把孩子看"低"了,促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3.
周毅 《师道》2006,(11):29-29
在孩子眼里,老师和家长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唠叨,芝麻大一点小事,大人们会喋喋不休地数落半天。一次两次还能起点儿作用,念叨多了,孩子的“免疫力”也会增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永远“不来电”。上中学时,班里换了一位班主任,三十岁上下,气质高雅,言语不多,被同学  相似文献   

4.
"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晓得,可家长仍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叨是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你越说,他越不听,甚至还会冲撞你。"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不分青红皂白地"迁移"到自己孩子身上。这与青少年的上进心和好胜心相悖,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  相似文献   

5.
昔今 《家长》2012,(1):26-27
孩子长大了,有了思想,也学会了据理力争。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变化而改变问话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慧 《小读者》2011,(9):I0012-I0013
最近.华盛顿大学的医生和科研人员发现.我们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对他们的智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宣武教育》2005,(6):46-46
一、高中班主任与学校交流须避免使用以下谈话方式。1.挖苦式谈话。相比于初中生,高中生的思维、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理解和帮助。班主任若随意对学生进行挖苦,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极有可能使强烈的自尊心转化为消极的自卑心理与逆反心理,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心理防御,恶化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研究》2011,(4):60-60
2011年2月10日《文汇报》讯最近,华盛顿大学的医生和科研人员发现,家长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对他们的智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爱在言中     
祖丽婷 《班主任》2013,(1):34-36
本节班会的设计主要源于平时与家长的交流。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进入五年级后有了逆反心理,尤其是对父母的说教特别不耐烦,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家长感到很无助。那么,孩子逆反的症结是什么呢?我对班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近80%的学生认为妈妈的唠叨特别烦。  相似文献   

10.
11.
每天和家人唠叨一会儿,看似枯燥无聊,却是少不了。试想,连这么平淡的问候都没有,那孩子回家后岂不是要和墙壁说话了吗?记得一次和朋友在电话中谈事情,正好儿子晚归,我凶巴巴地喊他:"过来!  相似文献   

12.
教师同学生谈话是沟通师生感情、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在师生的对话中教师的语言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谈话教学是师生双方发问解答、双向交流思想的活动.古代谈话教学以应用为目的,自学为基础,解惑为内容.谈话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主要有面对面和远程两种方式.推广应用谈话教学方式,要设立谈话教学课程,提升教师的谈话教学能力;以学科或行业为单位构建教学服务公司,开展远程谈话教学服务;对谈话教学进行管理,提高谈话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子路 《家长》2013,(1):29-30
王女士说:“女儿小学时很懂事,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可自从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嫌我烦。我为她做了这么多,她怎么就不领情呢?” 张先生说:“儿子13岁了,上学期还是个听话的孩子,这学期就不行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作业也不好好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真的没招了。”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家长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变得越来越难管教,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对父母说,当他们的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之时,很容易与父母产生对立与抵触情绪,你要他朝东,他偏朝西;你要他朝西,他偏朝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女子教育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今天40岁以上、50岁左右的家长,生长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切身体会到没有文化的痛苦,有心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为“人上人”。据有关单位调查,家长希望孩子将来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占99%,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的占77%,想让子女出国留学的占63%。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读书好,一好百好,其他一切都给搁置一边。由于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比较低,对如何教育子女缺少方法:只知道要求子女把书读好,不知道教子女如何读书,更不知道教育子女…  相似文献   

17.
谈话分寸感指谈话的适宜性,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向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这为社会交际所需。把握分寸感应该权衡以下五个方面:亲与疏,放与收,直与曲,俗与雅,专业与平常。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方法,溺爱随之产生。同溺爱型家长的谈话,必须抓住为了学生的学习进步这个话题,从了解情况开始,对症下药、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转变态度、提高学业成绩,以此来消除家长的偏见;用方法的指导来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王保东 《小学生》2005,(4):F0002-F0002,3
最近,编辑部接到了大量来自学生家长的电话和信函,反映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比如,“儿子非常倔强,逆反心理重,如果顺着他,他又放松自已,我该怎么办?”“孩子不会和小朋友相处,怎样让同学们喜欢他呢?他只爱和一两个同学玩,该怎么办?”“我和儿子说话时,他总是生气不满的语气,不知该怎么办?”我粗略统计,家长所反映和咨询的问题,90%以上都属于孩子心理成长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家长们忧心忡忡却又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先生的这一番话,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就更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地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把握住学生的动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