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平天国开辟苏、浙地区后,征收过前期不曾见过的灶课钱和灶捐。灶课钱,是太平天国在产盐地区向灶户征收的灶课。《历史教学》1983年8月号上刊登了我写的《介绍太平天国征收灶捐的新文物》一文(以下简称《介绍》)。在文中我把“灶户”误认为通常说  相似文献   

2.
奶奶家的灶     
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县城里做生意,是奶奶把我带大。我永远也忘不了奶奶家那口土灶。土灶是用几块土砖抹一些泥巴搭成的,煮饭时一点都不方便。  相似文献   

3.
4.
外婆家的灶     
  相似文献   

5.
奶奶家的灶     
如今什么都在变,连奶奶家的灶也变了。奶奶一家住在乡下。以前,奶奶家煮饭炒菜都用土灶。这土灶是用几块红砖架起来的,以木材做燃料,做起饭来很不方便。去年暑假,我到奶奶家去看奶奶,一进厨房,只觉得烟雾弥漫,熏得人睁不开眼。奶奶就蹲在灶旁边,用竹筒吹火,见我来了,赶忙起身,我定睛一看,呀!奶奶“两鬓苍苍十指黑,满面尘灰烟火色”,就像杜甫描写的“卖炭翁”一样。厨房四壁漆黑漆黑,墙上沾满了脏兮兮的油污,地上满是黑黑的柴灰,连唯一发亮的电灯泡,也被油烟熏得灰暗昏黄。我好不容易在灶旁找到一处地方落脚,帮奶奶加柴。黑色的浓烟不停地向…  相似文献   

6.
我常跟爸爸去帮别人做锅灶。我知道,现在的人都爱清洁,都喜欢在灶台和锅灶边上,贴上瓷砖。这样一来既美观整洁,又易于擦洗。可是,瓷砖上面的墙壁太高,不易擦洗,怎么办?有一天,我看到一张光滑又好看的图画,可以用湿布来擦洗。于是,我灵机一动,和爸爸把它贴在了灶壁上。过了几天,纸上有了油污和灰尘,我用湿布一擦就干净了。爸爸对我说:“和瓷砖一样好用。”指导教师:甘碧灶壁纸的发明@陈恩慧$福建省顺昌县埔上镇九龙山九龙小学  相似文献   

7.
参观南风古灶这一天,同学们的心情非常激动。汽车刚启动,带了相机的同学就“咔嚓、咔嚓”地按动快门,整个车厢都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不一会儿,南风古灶到了,车未停稳,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把南风古灶的匾牌以及国家颁发给南风古灶的各种奖牌拍摄下来作为活动资料。随后,我们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跨进大门,只见一条长而宽的走道展现在眼前,两尊高大的火神像耸立在走道两旁,穿过走道,我们来到久闻大名的“南风灶”前,这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灶。“南风灶”历史悠久,雄伟壮观。导游姐姐告诉我们,南风灶是国内罕见的古窑,这个灶创造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猫上灶     
绕口令是训练口才的好办法。经常练习可以使你吐字清晰,语速加快。训练课程:先按正常语速朗读,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逐步加快……  相似文献   

9.
灶王碑     
无灶不成炊,无炊不成饭。卣姓以食为天,万家以灶为王。灶乇非帝胄,落户化平民。无门神之威严,有福星之和蔼。伴厨娘,傍伙夫,开门七件,每日三餐。掌管人间烟火,关心家务稻梁。厨下丰盛,天下太平。灶王锅盏不满,帝王江山不安矣!  相似文献   

10.
变迁     
苏凝 《学习之友》2014,(10):19-19
  相似文献   

11.
变迁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在这段时光中,我也见证了家乡的变迁,而外婆家的变迁就是它的缩影。1999年冬,我3岁。那时的我才刚刚记事,但外婆家矮矮的瓦房,泥泞的院子,却已经深深的烙在了我记忆深处。  相似文献   

12.
我坐在窗户旁,看着大地披上一件白色纱衣,在这一片寂静中,我的思绪逐渐飘远,飘到了童年的冬日。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整天无忧无虑。我最喜欢到奶奶家去,因为那儿有暖暖的灶头儿。  相似文献   

13.
住房的变迁     
《初中生》2008,(Z8)
我从小就住在一个大杂院里。大杂院原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解放后归了房产科,房产科又将它分配给平民百姓住,一户只有一间。有一家是七口之家,才有了两间。人们在堂屋靠自家门口的那半边堆放杂物,烧饭、吃饭。房  相似文献   

14.
每天,在我们这座城市中发生着无数件大大小小的事,作为矗立在大街小巷的广告牌,似乎在阐述着许多发人深省的社会现象。——题记“爸,我们家门前的广告牌又要改头换面啦!”我一回到家,就向父亲宣布了这条要闻。“当今信息时代,连广告牌也越换越快了!”父亲感慨地说道。这时,父亲又若有所思地向我发问:  相似文献   

15.
门的变迁     
<正>第一幕时间:原始时代地点:北京周口店的"纯朴"山洞人物:原始人类事件:在一个阴冷的山洞里,几个原始人正把刚猎获的食物分给大家,他们把肉平均分给老人、妇女和孩子,自己则留下难以啃动的骨头。突然,远方传来野兽的吼声,几个强壮的原始人立即丢下骨头,把老少病弱的人围在里面。大家瑟瑟地蜷缩在一起。洞外,野兽的吼声越来越近了……画外音:此时,这些单纯热诚的原始人是多么希望有一扇屏护山洞的木门啊!  相似文献   

16.
①16世纪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总是抱怨她的宫殿里恶臭难闻。②人找来哈爵士,哈在宫殿装了他的抽水马③但抽水马桶并不被当时的英国民众所接受。都是因为夜壶!来人,我再也忍受不了了!这样就好多了。的确,没有排污的主管道,没有自来水,而且管道装设费用高昂,人们很难接受。这个U形弯管可以保证污水管中的臭味不散发出来。⑤后来,又有人发明了冲洗式抽水马桶。从此,抽水马桶的结构基本上固定下来。④一位发明家在18世纪后期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并取得了专利权。⑥19世纪后期,欧洲的城镇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系统,这时人们才享受到抽水马桶…  相似文献   

17.
小河的变迁     
我家的东面有一条小河。听爷爷说,以前这条河很清澈,河的两岸绿树成阴,鱼虾很多。可现在村里办了个印染厂,各种有毒的废水都排进这条小河,河水变得又黑又臭,鱼死的死了逃的逃了连水葫芦都枯萎了。为此,爷爷编了一段顺口溜:  相似文献   

18.
车的变迁     
金华的街道越修越宽,马路越来越多,高速公路不断建成,可道路依然拥挤。为什么呢?爸爸说:“因为私家车越来越多。”妈妈说:“因为流动的人口越来越多。”我说:“全国奔小康,家家富裕了嘛!”就说说我家的车吧。最早时,我家用的是自行车,妈妈经常骑着自行车带我上公园玩。有一次,妈妈不小心摔了跤,为了保护幼小的我,把她的梅花牌手表摔坏了。后来,我上幼儿园了,爸爸买了摩托车。那摩托车像匹准备赛跑的马,奔跑起来能把自行车远远地甩在后面。爸爸每天都用摩托车送我上幼儿园,坐在车上我心中美滋滋的。特别是在夏天的夜晚,爸爸带着我去婺江边兜…  相似文献   

19.
路的变迁     
<正>今年国庆节,我和爸爸、妈妈坐汽车来到忠信,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啊!一进村,爷爷笑容满面地前来迎接我,他对我说:"家乡的山变了,水变了,最大的变化是路变了。"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他首先带我到山后去看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阶梯的羊肠  相似文献   

20.
门楼的变迁     
我从小生活在乡下老家,最熟悉的东西要数老家的门楼了。记得那时老家的门楼都修得很窄,门槛都修得很高,让人进出很不方便,谁要是不注意,还会被门槛绊个大跟头。我不知被奶奶家的门槛磕磕绊绊了多少次。有一次我急着要出去同伙伴们玩,往外跑时被门槛绊倒了,膝盖紫了一大片。我哭着对门槛又踢又骂,奶奶吓得慌了神,一边给我揉膝盖,一边说:“哎呀,可不兴骂呀……哟,踢不得呀选你们这些小孩子,跟你们说了也不懂,唉……。”后来听老辈人讲我才慢慢知道,那时候乡下修门楼可有讲究呢选门楼修得文学社荐稿越窄,这家的风水就会越好;门槛修得越高,自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