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指出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要适度超前发展。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走改革创新之路。”“三个面向”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个面向”中 ,“面向现代化”是核心的、根本的内容。它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它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根本任务 ,揭示了教育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这个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教育要迈向现代化 ,就必须实现教育信息化 ,而教育信息化又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教育——科技——生产”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对教育事业提出的合乎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高等教育,更要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主动为国  相似文献   

3.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是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思想,因此,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我们考虑教育问题的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建设在发展,教育更要优先发展.党的十四大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场深刻变革,与此同时,它要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教育进行相应变革,提供相应的智力和人才支持,以更好地为其服务.反过来说,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师地理教学为什么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怎样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本文试作初步的探讨。一、中师地理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由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师教育指导思想所决定。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邓小平同志则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9年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师教学新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中,“面向现代化”是最核心和最根本的。它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了教育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这个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要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一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从全球范围看,21世纪将是信息化社会。因此21世纪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下面就是对这类特点的分析: 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所提出较高…  相似文献   

6.
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且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简言之,就是全面提高发展人的素质的教育。它具有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差异性等主要特征。[l]。本文试图从素质教育的特点谈谈中小学教育管理。 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目的,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不仅要加强德育、智育、体育,而且还要加强美育。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学校教师和领导干部,要承担育人的任务,必须研究美育,明确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全面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党在现阶段这一教育方针,是依据我们党和国家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制定出来的,它集中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个方针也有它产生、发展、充实、完善的过程,它是几十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看,还是从我国基础教育实际看,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看,还是从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看,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要面向21世纪,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之弊端而提出的素质教育,它要纠正办学方向,不能只顾少数,一切为升学服务;要更新教学思想,不能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搞题海战术;要落实课程方案,不  相似文献   

10.
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关于教育发展的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1977年邓小平同志再次复出后,成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以无产阶级战略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总设计师的眼光审视教育,提出“教育为本”,“教育是基础”,必须大力发展;而教育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政治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坚持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深化改革,要培养大批的“合格人才’,“专业人才”,进而造就大批的“杰出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邓小平关于教育发展的论述,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依据。理所当然,应成为我们发展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时期教育方针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以往相比,新世纪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在教育方针史上具有首创意义。从“一为”到“二为”,显示了教育方针与时俱进的重要品质,表达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目标对人民根本利益的终极关怀。一、民本教育思想的回归新世纪教育方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教育“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这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建党宗旨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古代民本…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任何学校都必须遵循的办学方向。而目前高等教育要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首先必须弄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以及它与高等教育的内在联系。 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但是,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基础上开始的。经过30多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不断推行教育改革。1983年,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办学方针。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思路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普通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并为之服务。为使普通中学教育及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弄清所分担工作的性质与任务,如何服务以及当前要注意解决的问题。一、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是普通中学的基本任务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什么?是每个从事中学教育及其管理工作的同志必须明了的一个问题。关于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或总任务),党中央在1985年5月27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它不但适用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而且也适用于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服从于这个总任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方针是为实现党的总路线而制订的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是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而制订的,它完全符合我国目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执行这一方针,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6.
尼松 《中国教师》2013,(Z1):166-166
我国的教育方针对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一教育方针把思想教育放在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首要位置,并把它作为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首要内容,同时,它也为在21世纪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学地理不仅综合性强,而且  相似文献   

17.
教育依存于经济基础,受经济和科技发展程度的制约,教育若能适应经济需求就能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已达27年,给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条件与空间,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也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智力开发。”“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按照实际需要,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克服教育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总结,是从教育的本质与职能出发所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如何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改革教育,使教育更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教育法》,对教育方针作了具有时代性的科学表述。《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对指导教育工作,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四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针中“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规定了我国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社会主义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方针中包含的这四层意思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要沿着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回过来还是要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深刻说明了教育与经济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就教育而言,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实现“三个面向”,就要为九十年代以至下一个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准备更多更好的各级各类人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准备、都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