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利云 《小学生》2006,(12):42-44
我的烦恼背课文有诀窍吗?在学习上,我经常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而我最难做到的事情就是背课文。每次,当老师说出“背课文”这三个字时,我的头就大了。每次背课文的时候,我总要花很多的时间去背,可我总是背了这段,忘了那段,背了那段,忘了这段。放学后,我做好作业就开始背课文;吃完饭后,我依然背,可还是背不出。我只好到楼上去读,可没读一会儿,我就睡着了。第二天起床后,我又忘得一干二净了,到这个时候,我要再想在家里把课文背出来,已经来不及了。我就只好背着书包来到学校。当老师叫我们背的时候,我只好坐在位置上读。  相似文献   

2.
老公顾不得换衣服,问清原因,对孩子们说:"动画片的时间反正已经错过了,不如做点有意思的事,吵架动画片也不会演了."女儿和儿子还想埋怨对方,看着爸爸拿出空竹,注意力就转移到了玩空竹上,没一会儿,两个人就玩成了一团,家里又重现了欢声笑语.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起我刚才当着两个孩子的面指责老公,其实就是在用我的行为教孩子遇事情先指责啊!看来根源还是在我,那么我就要再用我的行为教孩子,遇事情解决问题比指责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从1953年参加一荼直到前些年退休,一直担任中学的语言教师。语言这门课文题目由学生自拟,内容是写"一件事情教育了我"。按说还挺好写的。可是我们就发现有一个孩子,在试卷上写了1000多字,其中竟有7次开头,7次结尾,在每个结尾后面都写下"不要了"。我们都非常同情这个孩于,老师们说:"咱们怎么把孩子逼成了这个样子,连瞎编都编不出来。"还有一部分孩子教学中积累的几点经验。一定要鼓励孩子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现在有很多孩子从小学起就背范文,等到考试时就往上套。有的时候会套不好或套不上,于是就瞎编。可有些孩子编也编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巧背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经常背 课文吧!那么你们在背诵课文 时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呢?我倒 觉得背课文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第一:要把课文当作自己写的文章。这样就清楚自己要告 诉大家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就很清楚,也 很容易记住了。  相似文献   

5.
流年 《生活教育》2012,(19):28-29
做过父母的都知道想让孩子听话是多困难的一件事。孩子们经常把父母说的话当耳旁风,或者干脆不听。这自然会让父母很生气,于是这种情形常常很快升级,成为亲子间的冲突。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孩子不愿听父母的话?我个人就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直接去问了一些6到13岁之间的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不愿听父母的,他们的回答很诚实。1.以前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孩子们喜欢抱怨的就是成年人总是一遍遍重复同样的话。因此父母一开口,孩子们就知道他们要说啥了,这可是件令人厌倦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们能预计到大人们将要说什么,  相似文献   

6.
陈洁 《教学月刊》2008,(7):53-54
课文背诵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通过必要的背诵记忆,学生可以拓展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素材,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促使语言输出规范化。初中生正处于记忆力的旺盛期,课文背诵对于他们来说本应是件轻松的事情。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却反映尽管自己很用心背了,但就是记不住、背不全;有的学生甚至对课文背诵心存畏惧,谈背诵色变。  相似文献   

7.
<正>有的小朋友为了节省时间,常常一边看书一边吃饭,这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大脑虽然很神奇,能指挥人体从事各种活动,但它不能指挥人体同时做好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就是这个道理。看书时,人体中的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消化;吃饭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又增强了消化液的分泌,两者发生矛盾。一会儿,大脑指挥交感神经,抑制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8.
暑假才刚刚开始,我的8个孩子就已经无事可干了."你们为什么不去找隔壁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呢?"我一边说一边卷起衣袖准备清洗那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碗碟.  相似文献   

9.
这两年,一本名叫《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类的书很流行。作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并不是说关注大事就不重要,而是在我们以前的思维习惯中,太多地关注了大事,而忽视了细节,其实细节对一件事情成与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家庭教育中,这个观点也同样有借鉴意义。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候可能就是一件小事造成的。曾经有专家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孩子一天的情绪都很坏,父母找寻各种原因,后来发现只是因为孩子的鞋带没有系好,让孩子总是感觉到很不舒服,所以也影响了心情。本期杂志编发的一些文章,给了这个说法更好的佐证。看到《让孩子在学校换双鞋…  相似文献   

10.
正帮助孩子干这个干那个还不如帮助你的孩子培养更专注于他喜欢的事情的能力,而不是遇到一点点可能就随时会说"我不干了。"前一分钟,你的孩子还拿着画笔在专注地画一只猫,后一分钟,他就把笔扔到了地板上,一边哭一边说:"我画不出小猫的爪子。"显然,放弃而不是更努力地尝试,对于孩子,甚至成年人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幼儿园里的保健医师。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已经度过了三十个春秋。记忆中,很多事情都已随着岁月流逝了。唯有在幼儿园这块沃土上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一件件小事没有忘记,我工作时那种天使般的感受更不会忘记。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给一位患病的老师送药,顺便把两个到卫生室看病的孩子带回到他们的班  相似文献   

12.
青木 《教师博览》2013,(3):41-41
<正>生存是成长中最重要的能力。为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严谨的德国人还制定了一张"进度表"。在德国,孩子一般3岁就可以上幼儿园了,学制是3年。在此期间,孩子不需学算术,也不需要背课文,但必须学会基本生存技能。一些德国家长表示,在幼儿园时,他们的孩子要参观警察局,学习如何报警;了解基本的社会秩序,比如如何看红绿灯过马路,懂得什么是违法的事情;参观消防局,向消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当我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首先是震惊,其后是一种久久的惋惜,惋惜的不是这个教师教育机智不够好,教育观念尚且陈旧,而是两个孩子被伤害的心灵。 事情是这样的: 一节音乐课,年轻的音乐老师穿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格外吸引孩子注意的是,裙子上粘着各种颜色的五角星。他们知道,谁听讲认真,谁积极动脑,谁回答准确,都能获得一颗五角星,并可以自豪地贴在自己的脑门上。这节音乐课上,孩子们学习得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幼儿园观摩到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在上一个活动环节结束之前,老师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希望每个人找到能拿在手里的两件东西,这两件东西最好不要完全一样,下一次活动时我们要用。”孩子们开始寻找,有的孩子找得快一些,有的孩子找得慢一些,有的孩子到活动开始时还没有决定到底拿什么。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了一块积木和一支铅笔,也马上找了类似的东西。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拿的东西和自己的一样,马上把原来的东西放回原处,再去找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幼儿主动学习的气氛。那些平时不爱说话、不太主动的孩子也拿到了东西。孩子们一直不明白老师到底要让他们干什么,因而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5.
解读《纲要》,有一句话一直萦绕心头:感悟并理解孩子的童心,关注并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那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玩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每周一次的玩沙活动总是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开始的。当孩子们欢呼着奔向沙池的时候,睿睿却拉住了我的手:“老师,我不要玩沙,我只想留在老师身边和你说说话。”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是什么原因令睿睿舍弃难得的玩沙机会而执意要和我谈话呢?“我们一边玩沙一边说话,好吗?“”不好,那样你就不会只听我一个人说话了。”睿睿拉着我站在沙池边:“我有好多事情想和你说呢,过年的时候,我想打电话给你,可不知道…  相似文献   

16.
孩子生病可是一件让大人头痛的事情,就是孩子吃药也不知道到底该给什么量,常常就是干脆在自己的剂量上减半,给孩子服了就行。其实这样做的结果,要不是起不到效果,要不就是剂量太大。其实孩子用药有很多严格的计算办法。  相似文献   

17.
昨天晚上儿子又被我狠狠地揍了一顿.这个孩子也太不听话了,每次写作业总是一边写一边玩,有时我在旁边看着也无济于事,好像在他眼里认真写作业就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打完儿子,在我的吆喝声中,他洗脸睡觉了,我回到卧室,心中的火还没有熄灭.  相似文献   

18.
妹妹在读博士,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妹妹曾经对我说:"姐姐,记得小时候你可用功了!你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背课文。你读两遍我就背下来了,可是你读了许多遍还是背不下来。你这样背课文,对我很有好处,等到我学这些课文的时候,我不用听老师讲就会背了。作为你的妹妹,我真是太幸运了!"  相似文献   

19.
<正>当孩子年满六周岁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时,他们面临的第一任务,就是如何拥有那把闪亮的"金钥匙"——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好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只要拥有了它,孩子们可以不需要人教而读出字音,独立进行简单的课外阅读。因为拼音字母比较抽象、枯燥,对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习拼音是一件非常痛苦,可又不得不做的讨厌的事情。怎么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拼音是一件快乐、轻松、有趣的事情呢?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个经典的故事:美国教师要孩子画苹果,是提着一篮苹果走进教室,一个学生发一个,孩子们可以摸、闻,甚至咬上一口,孩子们第一次画出来不像苹果,第二次也不像苹果,第三次画出来才像苹果;中国的教师是拿着一支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示范一边讲解要领,学生一次就成功,个个画得像苹果。反思这两种做法:我们是去关注过程,还是去关注结果。通过画苹果孩子真正收获了什么?我们认为:美术课堂,应该给孩子一只“生活中的苹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