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头拉磨的驴子,围着磨道转悠了一辈子。忽然有一天,主人说,"你老了,该休息了。"就把套绳和捂眼都摘下来,拍拍屁股说,"恭喜你,你自由了!"老驴朝  相似文献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看看“美”的“形体”,就能感到它的优雅端庄、不偏不倚。  相似文献   

3.
"X里X气"构式在汉语口语中较为频繁使用,笔者基于BCC语料库的检索结果,试从构式语法构式压制的角度来分析"X里X气"构式内在的语义、语用和结构特征。笔者发现"X里X气"构式具有将名词化为形容词的功能以及强化形容词语义的功能。词汇方面,构式"X里X气"中的X词汇决定了"X里X气"构式的语义以及词汇感性色彩。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7,(1):115-120
基于构式语法的视角,汉语"将"字处置式的演变路径为链条式:率领义连动结构>持、拿义连动结构>工具式>广义处置式>狭义处置式。"将"字处置式的演变动因是受到语境、构式与词汇的压制,以及转喻机制及汉语自身规则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X比N还A"和"X比N还N"两个构式为例探讨了二者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这一连续统的演变。文章认为"X比N还N"是由一定修辞动因在语法构式"X比N还A"基础上衍生的一种修辞构式。并以此为据,尝试论证了语法构式与修辞构式之间的某种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的角度,动量错配构式"Num.+VCl+NP"与"连"字构式的搭配这一语言现象的句法、语义特点与构式之间的融合问题探讨。得出如下结论:"Num.+VCl+NP"突显出NP的事件特征,"连"字构式压制下的子构式"Num.+VCl+NP"所体现出的是主观量语义特征,它与VP的搭配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盛行的“舌尖上的X”结构是一定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结构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结构的空间存在关系的语义限制,从语法构式变为修辞构式,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连续统为空间义-品尝义-言谈义。转喻在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生成和认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修辞构式的演变动因为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汉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直观地折射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与新问题。其中,"被时代"的来临,表达的是人们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强加而无可奈何接受的现实处境,体现了对话语权弱势一方的同情,引起广大人民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被X"在组成结构、含义方面与传统的"被"字句之间的异同,并简要介绍了其翻译情况。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式X"是一网络流行语构式,人们用它来指规范、标准、无懈可击,完美到可以写进教科书里作为示范的行为或动作。其中的"X"可以由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成分构成,具有能产性,含有规范的、标准的、经典的、完美的等几种意义,并在句子中具有担当主语、宾语、定语的句法功能。此外,在语用方面,"教科书式X"构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语言的"模因"、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语言的新奇性等。  相似文献   

10.
汉语“教”字句是能表使役和被动的兼语构式,唐代是其由使役句语法化为被动句的初始阶段。本文将互动构式语法观熔铸到特殊句式的语法化研究之中,以更精准地考察“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的语法化表现及相关动因,并更谨慎地界定其语法性质。“教”字兼语构式在唐代之前的表达式为“NP1+教+NP2+V+NP3”,大多表示教授义或指令义,到唐代则变化为“NP3+(NP1)+教+NP2+V”。考察发现,唐代“教”字兼语构式有两个显著特征:“教”的施事NP1的消显、V的受事NP3的话题化。前者来源于前代“教”字构式中NP1可因语境隐去的用法,后者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即动词V的句法-论元配比,以及受事NP3的语篇功能及其相关句法操作的影响,其中后一因素涉及话题延续性的作用、句子成分的等同删除以及语句对比或对举关系的凸显。它们属于构式组构成分在句法、语义和语篇界面所涉的制约和互动,推动“教”字句发生...  相似文献   

11.
"X得慌"结构是北方方言中常见的一种口语表达方式,它是一个典型的构式。通过对"X得慌"的构件进行分析,并得出该结构表达了一种不如意、不舒服的主观感受。它的功能比较丰富,在现代汉语中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X就是任性"是口语常用的结构之一,借鉴构式语法理论,我们称其为构式,该构式有自己的构式意义,即"对X性状意义的主观评述高量级",进入构式的成分都是口语性较强的性质形容词,心理状态动词及少量含有状态义的其他成分。该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都是构件整体复合的结果,本文在对其构件、主观量和主观性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该构式的形式与构式义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网络语言和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类似被就业一类的新型表达方式,其产生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与语言的共变现象,还反映了人们在表达方式上的再筹划。这种表达方式就是人们在概念化的过程中通过对词汇压制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被字构式。在对新被字构式句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新型构式的认知动因进行了简单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现代汉语“X不X”构式语义的概念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言者运用头脑里“a.‘X吗?不X吗?’;b.‘X还是不X?’”的语言知识,通过省略a疑问句之间的问号、语气词“吗”或者b疑问句里的关联词“还是”,将a和b紧缩为“X不X”构式。(2)“X不X”构式表达的语义为,“发话人”就“言谈内容”通过正反问“X不X”的方式请求受话人的“确认”。根据发话人对言谈内容的确认程度,这一“确认”又可进一步分为“弱确认”“中确认”和“强确认”三个子构式。(3)“X不X”构式的原型语义是“说话人倾向受话人确认X”。“X不X”的构式义是以压缩为手段,通过概念整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语用的维度考察了新兴“被”字构式的浮现理据.研究发现,新兴“被”字构式的出现具有其认知理据和语用理据:认知理据主要涉及构式压制和认知突显,而语用理据则涵盖了语用经济性的要求、语用目的表达的需要及语境的制约.该研究有益于深化对“被”字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X对Y"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构式,其形式简洁,以三音节为主要存在形式,并以"对"为中点呈现出很强的对称性。该构式具有对抗性和对待性两方面语义内容。从表达效果来看,其形式简洁,韵律和谐,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情感性。  相似文献   

18.
构式“X到模糊”中的变项“X”主要是动词或性质形容词,“X到模糊”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和定语。语义方面表现为主观性、夸张化、极量程度。语用上“X到模糊”属于网络语体,并带有口语意味,具有语气表达功能与修辞表达功能。其心理认知基础是“图形背景”理论,传播动因主要与仿拟类推机制“、表现性模因”、求新猎奇心理和从众心理以及网络这种特殊的传播媒介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大X(的)”构式的构式义为说话人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用“大”和“的”凸显“X”的语义特征,表达对某一事件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的主观评价。在构式演变上,“大X(的)”构式来源于“大+身份名词”,随后“大+时间词”的用法出现。“隐喻认知观”是“大”的意义由具体到抽象的动因,也是构式义由“大+身份名词”隐喻到“大+时间词”的动因。语境吸收是促使构式义凝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构式语法理论,对"V+他+个+X"构式做了分析。该结构是一个不典型的双宾语构式,具有双宾语构式的基本特征和构式意义:能动的赋予某物"X",整个结构具有非现实性的特征。"他个"作为一个标记,可以使X部分具体化、整体化,具有体词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