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推动大学数学的"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分析大学数学课程的特殊性,提出大学数学类课程应该以提升数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数学课程教学作为开展数学"课程思政"的着力点。通过总结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举例说明了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的例题和习题以及包括数学史、数学家身平的数学文化的挖掘,为大学数学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  相似文献   

2.
地方本科院校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园地。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共同做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同时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本文研究了大学数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优势,重点阐述了大学数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敏  肖峰 《成才之路》2022,(14):34-36
作为奠定士官学校学员学习基础的应用数学课程,实施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改造,能够使该课程与思政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应用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该以提升教员对课程思政功能的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激励机制、提高教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挖掘应用数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为着力点,以提升任课教员育人...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开展大学数学类科目的思政工作,促进课 程思政与大学数学课程的结合,本文将以线性代数的教学为 例,浅谈课程思政和线性代数的融合,以打造高效的线性代数 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赵一博  李烨  潘建勋 《大学教育》2023,(6):105-108+141
山东女子学院大学数学课程借助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数学思维和科技创新的元素融合,建立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深入挖掘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以加强大学数学教学与思政育人融合,建设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协调发展的优质平台,在落实思政育人方式与深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主要讨论大学数学课程在进行"课程思政"时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大纲、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出发,探讨大学数学课程如何科学设置思政建设目标,如何在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和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如何提高思政建设实效,实现协同育人.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例,展示开展思政教育的策略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思政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形势下高校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文章对大学数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意义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策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工程数学课程是大学本科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开展工程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是必要且可行的.针对工程数学重课程教学、轻价值塑造的特点,笔者分析了课程思政的体现形式,对矩阵乘法与大国工匠精神、正态分布与分级评价、期望与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方案、极大似然估计与水雷引信设置等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挖掘案例中隐藏的思政元素,为工程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曹静  陆琪  付银莲  文斌 《大学教育》2023,(18):81-83+87
课程思政工作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当前,大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课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在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一定难度等问题。将数学核心素养与“三农”情怀融合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课程自身建设与改革的需要,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更是适应我国未来“三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数学课程作为理工科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丰富,对学生后续课程及终身学习影响深远,故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高职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实施现状及困境,提出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模式,并探索了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包括四个方面: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促进职教“教师、课程、课堂”协同发展;加强“三师”课内外联动,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目标;依托数学建模和专业服务,赋能“数学素养、职业素养”同步提升;数字化辅助增值画像形成,增强高职学生学习“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武少燚 《大学教育》2022,(11):132-136
BOPPPS教学模式涵盖了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6个教学环节,与课程思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不谋而合,而SPOC的应用(以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为例)能够使英语教学个性化、特色化,让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从而拓宽教学空间,满足当下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因此,依托BOPPPS+SPOC模式辅以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探究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有机交融的内生机制,有助于改善大学英语课堂中思政教育功能缺失的现状,确保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内容,使英语课程既能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又能兼顾课程思政的内涵,实现能力提升与立德树人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校园文化对大学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作用研究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以当下素质教育基本需求为主要依据,从校园文化与大学思政教育之间关系、建设校园文化提升思政理论课程实效性、营造校园文化情境促进实践和理论结合、强化校园文化美育功能提升教学实效性、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发挥校园非正式课程思政教育功能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校园文化对大学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要求各门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实践中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思政”能力,并对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出了实际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大学英语在线教学效果,解决学生参与感弱、课程思政落实困难等问题,将思政元素融入在线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以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从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挖掘与选取思政元素,并依据BOPPPS教学模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在线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开展课程思政,是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又一次提升.为了进一步增强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结合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提出"四元素"教学法,即挖掘数学蕴含的思政元素、文化元素、爱国主义元素、哲学元素,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6.
崔鹏 《海外英语》2023,(4):128-13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存在自身的独特优势。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广提供支持。文章阐述了课程思政的背景和概念,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进行分析,并围绕如何提升教师的思政素质、选择教材、注重需求平衡、完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健全评价和管理体系五个方面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的有效路径,以更好地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对顺利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内涵解析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与分析,从牢筑思政素养、优化思政教学能力和健全高校“课程思政”保障机制这三个维度,为大学英语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提出可供参考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吴伟 《大学教育》2023,(14):105-107
在新工科背景下,为实现立德树人,大学工程数学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教学应注重融合课程思政。文章论述了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意义,并探讨了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认知状况是决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成败的关键。该文以应用型民办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把握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的现状,并据此提出提升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开放大学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需要秉承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课程重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专业考核与思政考核相结合、正面宣传与反面批判相结合、政治引领与思想引领相结合的五原则,通过以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建设为主要载体、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主要驱动、以课程思政教学理论研究为先导、以课程思政教学教材建设为主要支撑、以课程思政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依托的“五位一体”策略,促进开放大学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升。并构建了包含教学内部支撑要素、外部支撑要素、教学实施、教学考核4个一级指标,教学师资建设等12个二级指标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使开放大学法学专业课程思政能够做真、做深、做实、做细,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