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镕裁》以下8篇属于新批评视野。镕裁的提出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思想倾向,刘勰点名批评《文赋》的作者陆机,实际上反映出作者对现实文风的不满。镕裁的意义不是纪目匀所说的一般的炼意和炼辞,从训诂的角度看,镕是铸冶的模子,裁是裁衣的尺寸,作为动词用都有一定的标准要求。镕裁的功能是通过镕意使作品纲领明畅而周密,通过裁辞使作品文字简洁而不繁滥。三准说是针对镕意而言的,要求创作中情、事、辞三者艺术地达到一致。裁是针对裁辞而言的。刘勰对裁辞的看法比较通达,他认为繁与简各有好处,这要根据各人的创作个性来决定。但要善删、善敷,做到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镕裁的理论是对文章的内容(情理、情意)和文章的形式(文辞、文采)加以规范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刘勰《文心雕龙》中"乐府"一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乐府"这一诗体的论文.作者从儒家的乐教观出发,从声、辞两方面全面论述了南朝宋以前的乐府音乐.对秦、汉、魏、晋的乐章包括庙堂仪式音乐及采自民间的乐曲和歌诗都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虽然过于严苛,但其研究乐府的开山之功还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一部文论巨著,至今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所论述的"情采"是《文心雕龙》中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情采"一词,一是情,一是采,情在采先。笔者分别从"情""采"及其互相关系方面简析刘勰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4.
刘勰《文心雕龙》用"推源溯流"批评方法追溯"文"之起源,探寻文体发展,论述特定时代文学思潮及评定某位作家创作风貌,既自觉又娴熟。究其成因,大致有三:其一是传统因袭,包括学术传统与文学传统,为此批评方法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其二是时代风尚,模拟风气盛行,上升到文学批评理论高度即是"推源溯流"批评方法及其实际运用;其三是个人素养,刘勰博闻强识,融通百家,为其从事批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自身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侃先生《文心雕龙札记》揭示了"章句"的几个不同涵义。章句既是阅读古书时、离章断句的符号,又是汉代学者注释文本的一种体例,也是作为语言单位的章句,《文心雕龙.章句》中的章句乃语言单位。章句在汉语学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又是阅读古书的基础,还在布局谋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并没有确切地给出"风骨"的定义,而是从"风骨"与"风"、"骨"的关系,以及"风骨"与"气"、"力"、"采"的关系中阐明了"风骨"的特质。对"风骨"这样有鲜活生命力的古文论术语,不能简单地以逻辑归纳的方式去定义,只能对其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主要的文艺理论著作,而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许多学者认为作为萧统通事舍人的刘勰在文学理论方面对《文选》选文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地去讨论。  相似文献   

8.
“八体”是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篇提出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少学者认为刘勰对“八体”持有不同的褒贬态度,其中,有关“远奥”“繁缛”“新奇”“轻靡”四体的褒贬倾向尚存在争议。结合刘勰在《体性》篇及全书其余篇章的相关论述,可知刘勰对“新奇”“轻靡”二体实有贬义,对“远奥”“繁缛”则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不朽的文学理论巨著。特别是该书的文体论部分是研究我国文体学的宝贵遗产。它承前启后,立一家之言,备受后人推崇。该书的文体论部份贡献不小,但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中的“文”“质”话语数量可观,既有单独和对举运用,也有“文质”“质文”的连文运用;有些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用法”,有些则属于“文学用法”,后者是“文”“质”话语被刘勰大规模运用到文学理论与批评中的结果,其本身也因而成为此后中国文论的经典范畴。《时序》篇的理论主题是“时代与文学”,其论证链中的两个关键词分别是“质文”与“崇替”,其中“崇替”明显是指“文学之崇替”,而“质文”并非指大多数译注者所主张的“文学之质文”,而是指“时代之质文”,属于“社会用法”。《时序》篇的主题实际上是“时代之质文与文学之崇替”的因果关系,其具体观点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发展与构成。  相似文献   

11.
佛教史家一般讲佛教的中国化,实质上包括"佛教"与"佛学"的中国化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与<文心雕龙>研究联系起来讲,即包括<文心雕龙>与汉译佛藏原典的关系和<文心雕龙>与佛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学术观念这样两大方面的内容,而后者是重点所在.由佛学思想而带来的对传统思想的新的诠释,对<文心雕龙>的影响应是相当重大的,<文心雕龙>讨论文学创作的心物、神思、虚静、体性、养气等许多理论观点和理论命题,亦当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交融会通的深刻作用."语词分析"的方法,要特别注意联系<文心雕龙>思想体系的整体来考虑,要注意联系当时的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作较为全面的考察,即要注意"语词意义生成的历史文化积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对“比、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 ,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文学的解说最有意义。最具有代表的说法是刘勰的“比显兴隐”说。徐复观在解释刘勰的观点时提出新论 ,认为兴句的意义不是表示实在的具有概念的意义 ,而在于“形成一首诗的气氛、情调、韵味、色泽的”。笔者认为 ,还可以把刘勰的“比显兴隐”说的解说推进一步。这里的基本理论假设是 ,“比”主要是接近认识论的 ,所以“比显” ;“兴”主要是接近存在论的 ,所以“兴隐”。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的产生,与齐永明前后社会的几方面情况有关:1、社会阶层的变化;2、社会风尚由重武向崇文的转变;3、宏大而又重创新的时代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15.
探索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及其与抒情传统的关系,不能不关注古代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对文学史的论述。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更是必须取资、必须认真钻研的重要对象。《文心雕龙》研究虽已汗牛充栋,却鲜见对刘勰文学叙事观点的发掘和论析者。从叙述学角度看《文心雕龙》,其前半部即文体论对各种文体规范、代表作品和发展演变轨迹之描述评论,实包含着不少与叙事和叙事传统有关的内容,可以见出这位严格立足于文学史实际、力图对文学写作实践作出抽象概括的理论家对叙事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其书后半部即所谓创作论论述了一系列文学理论问题,却没有集中阐论叙事问题的篇章,其所论以传统诗文理论为主。这也并非偶然,实际上反映了截至南朝齐梁时代文人们的主流文学观,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深厚和强大。《文心雕龙》所表述的文学叙事观虽然相当朦胧粗浅,但联系整个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叙事文学和叙事理论的发展轨迹,则应该看到,以刘勰为代表的这种文学叙事观,不能不说是根深而流远。  相似文献   

16.
认为《离骚》虽然诗情饱满十足,但它缺乏严谨的熔裁、结构,或者说:《离骚》是“心灵的想象之流或意识之流”,全篇“很难作出逻辑划分”。  相似文献   

17.
《阿格尼斯·格雷》是英国极具影响力的女作家安妮·勃朗特的两部经典作品之一。无论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语言文学背景,还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特质,抑或是人性的冷漠和败坏的道德品质,甚至是当时整个社会对女性尊严的忽视和歧视等现实主义元素,无不在《格尼斯·格雷》中得到呈现。在作品中,安妮·勃朗特只是将现实生活进行还原和放大,因此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情怀,能给读者带来更加真实、贴切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8.
刘咸炘是民国史学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咸炘在《四史知意》中重点探讨"前四史"的史意,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刘咸炘批驳"无中生有"和"我注六经"式的评论,在批评原则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刘咸炘不仅评论"前四史",还评骘了历代学者关于"前四史"的评论,形成了双重批判的特点。他的论著和思想对于20世纪初期轻视传统史学的不良风气有针砭的作用,这是刘咸炘对民国时期史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伴随老龄社会的转变和我国旅游业细分的发展,以老年旅游为主题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笔者借助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平台,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显性内容进行研究,试图对国内近22年来老年旅游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从一个侧面对这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在核心意向、追寻主人公及音乐性上对先秦时期的《诗经·蒹葭》进行了继承,同时戴望舒的《雨巷》又有自己的发展,它不仅与晚唐五代诗词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而且借鉴和移植了西方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艺术方法。这使《雨巷》成为中国式的现代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