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井喷式发展,智能化移动终端成为当代大学生开展学习、工作、社交和娱乐活动的主要媒介,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平台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价值引领重要载体之一的主流影视剧,也因媒介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急剧转变出现短视频化的传播特征。主流影视剧一方面通过短视频传播手段进行“融媒体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价值观引领,另一方面主流影视剧短视频化传播方式的“碎片化”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好移动短视频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结合主流影视剧短视频化的传播特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效能,发挥好主流影视剧短视频化传播的优势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2.
短视频作为当下大众化网络传播媒介,使用短视频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新时代理论宣传工作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必然趋势。短视频给理论宣传工作带来历史机遇的同时,也让其面临话语体系信息隔阂、“信息茧房”效应、主流媒体“去中心化”、场域泛娱乐化等现实挑战。为此,基于传播学视角,从直达用户、引领用户、关切用户、协同用户、文明用户五个维度,提出了党的创新理论短视频传播的具体优化路径,进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成为城市形象传播新载体,通过全新的传播符号构建了城市形象。利用内容分析与个案研究法,通过传播符号学理论分析短视频城市形象建构原理,以重庆网红城市形象符号建构为例,总结短视频城市符号挖掘规律与传播策略。在UGC为主的短视频生产模式下,利用短视频社交化传播方式优势,通过对城市形象符号的挖掘,能够塑造、提升与扭转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建构可以借助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标志性符号等多种元素,引导短视频用户对城市形象相关短视频生产与传播,发挥短视频在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围绕农民美好生活,以乡村叙事为主题的短视频不断走红网络并呈现出勃勃生机。其中抖音平台农村网红“麦小登”的短视频以新式亲情互动与女性形象建构为鲜明主题,以美好劳动与美好生活为叙事主线,直观地反映了农村“美好生活”短视频叙事重构集体记忆,具有呈现立体乡村、传播新农村新农人新农业形象、吸引“流量”助农等价值功能。新时代,要进一步发挥短视频等自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功能,必须丰富短视频叙事内容,促进短视频文化展演与场景叙事创新;促进技术赋能、知识赋能与组织赋能,提升农民媒介素养;促进网络基础设施赋权、顶层政策赋权与产业链赋权,推动短视频叙事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5.
网络短视频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由主动走向被动、由局地走向国际,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由抽象走向具化,信息传递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这种嬗变使不良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发起新的挑战,即误导大学生价值观与价值取向、冲击和稀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形成信息茧房、固化学生思维。通过发挥网络短视频载体功能、强化国家民族认同、提升大学生自我把关能力以夯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基;利用网络短视频媒介功能、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大学生话语传播能力以扩展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翼;完善网络短视频净化功能、优化信息传播环境、加强意识形态监管力度以纯洁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气;拓展网络短视频实践功能、引领主流意识形态、丰富思想道德品质内涵以凝实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之体: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6.
短视频凭借其精准化、碎片化、交互性强的特点成为当今重要的传播载体。目前,冀鲁边红色文化的短视频传播存在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内容同质化、传播形式单调等问题。鉴于此,需要通过加强媒体、政府、平台、高校等的跨界合作,利用多元化的传播主体,采用故事化叙事策略,拓宽传播渠道,促进冀鲁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升城市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在景观社会,短视频顺应了大众视觉化的认知诉求,成为嵌入日常生活中的影像化文本,承载了公众意见表达与情感释放等社会功能。作为舆论的短视频,其多模态的文本及乡土调性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下沉及公域与私域相交织的新公共空间的构筑,并在舆论场域内发挥了舆论符号、舆论协调与舆论监督等功能,助推了舆情讨论的热情,提高了社会议题的能见度。然而,短视频传播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引发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认知错位、智媒技术过滤后的信息超限排斥、舆论影像化表达的法律侵权等风险。识别关键节点上的短视频舆论,并对其可能引发的风险结果予以类型化分级和针对性应对,有助于短视频舆论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8.
高校依托网络短视频进行育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所需。网络短视频存在育人内容泛娱乐化冲击主流价值观、呈现方式碎片化阻碍认知连贯性、引导力量分散化瓦解育人合力、育人场景虚拟化消解育人实效等现实问题。为此,应从坚定育人目标、遵循传播规律、强化体系建设、坚持育人理念四个方面,巩固网络短视频育人的价值性,增强网络短视频育人的系统性,提高网络短视频育人的针对性,提升网络短视频育人的实践性,切实加强新时代网络短视频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9.
作为元宇宙发展的载体与业务形态,VR吸引了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的关注和投资,市场热度日益升高。裸眼VR短视频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具有率先解锁VR市场的潜力。在短视频传播平台中,快手是唯一上架全景短视频的平台。对快手平台VR短视频传播效果分析表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模式是影响传播的基本因素;进一步实现营销团队专业化、品牌定位精准化和流量发展私域化,是优化VR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广告在如今越来越常见,与传统广告不同,这种广告属于互联网下的衍生产物,目前已成为主要的品牌营销手段,旨在对一些产品或服务提供推广支持。短视频的传播特点也是其特有的,如碎片化、传播主体多元化、渠道的社交化等。短视频广告凭借着其独有的表现形式,不仅能从多层面上对市场的多维度需求给予满足,也能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短视频广告具有众多优势,但目前其的监管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层出不穷的违法广告、广告监管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需要相关负责人从源头上去改变问题,如对完善的制度给予制定、注重产品自身等等。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当前短视频传播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并寻找几点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更好地规范短视频广告管理,实现短视频传播的优质性、高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移动短视频时代,受接收终端多元化、阅读模式碎片化、信息推送网状化等因素影响,传统手工艺传播样态发生颠覆性变革,机遇与挑战并存。以抖音、快手、微视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日渐成为传统手工艺传播的重要媒介。立足全新的视觉传播语境,将传统手工艺与短视频相嫁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传播新思路,探析“短视频+传统手工艺”传播特点,优化短视频语境下山东传统手工艺传播策略,可为山东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提供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借助消费主义的助力蓬勃发展迸发出强劲势头,呈现出景观消费商品化的特点,并在市场消费逻辑和媒介的滋养下之下成为了社交媒体的一道媒介文化景观,短视频景观对大众的思维意识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建立和社会体系构建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如何把握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尺度,避免过度娱乐化和消费化,达到大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娱乐,形成对短视频景观消费的正确价值判断,实现短视频景观消费的有效传播,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社会命题。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哲学史中,身体从最开始被忽略到逐步走向研究者的视野,而女性也在身体被逐步重视的过程中寻求思想自由与身体自由。在短视频中,女性身体传播失范主要表现在身体审美的碎片化、身体滤镜的完美化、身体表演的色情化以及身体模仿的狂欢化等方面。这些现象的产生揭示了女性身心解放的悖论、身体隐私保护的障碍以及价值观的扭曲等问题。强化法律规范、运用技术修补、促成价值观归位等,是解决短视频中女性身体传播失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普及程度的提升为短视频技术和平台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相较于传统大众传媒,短视频拍摄主体更为多元化,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路径更为不可控。地域文化是某地风土人情的集中体现,将短视频运用在地域文化传播中,可以充分结合当地居民的创意,以拍摄内容的多元化推动当地地域形象的立体化。《新闻界》期刊《传媒与社会》栏目下的相关文章中,有学者对借助短视频营造“地方感”,传播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短视频在地域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文章结合短视频的特点与具体案例,探讨短视频对地域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韩延明 《作文与考试》2023,(Z2):168-169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近年来,短视频发展迅猛,短视频App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针对短视频发展现状,某地举办的“短视频与审美文化”研讨会讨论热烈。有人认为,短视频带来了共享文化,短视频的火爆彰显出当下审美文化的时尚化与草根化;有人认为,短视频体现的生活美学、互动美学等审美价值,给影视大众文化生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有人担心,  相似文献   

16.
短视频的兴起,为自媒体的乡土实践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乡土短视频从符号、想象、角色和叙事等多重结构层面,建构了乡土社会的独特媒介景观,并掀起了媒介化乡村下的乡土文化传播热潮。视觉文本符号建构的乡土景观,呈现出内生性、媒介化、狂欢式的景观表征。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从文化的视角剖析乡土短视频中的景观建构与文化传播,反思实践主体和乡土文化传播乱象,对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实现文化繁荣、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草强拉毛 《知识文库》2023,(15):163-166
<正>让理论宣讲“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期理论宣讲工作的目标。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需要坚持不断创新,准确把握理论宣讲内涵与新闻传播规律的契合点,以短视频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切实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被人们自觉维护和追求,其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玛曲,藏语是“黄河”之意,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青、川三省结合部。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短视频传播方式和平台渠道,让理论宣讲贴近生活、切合现实、深入人心,可以通过短视频传播和平台渠道,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团队创新等方式,通过落地聚拢玛曲县人气,  相似文献   

18.
5G时代以来,为颠覆以往合肥形象短视频传播和内容生产制作的底层模式,解决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内容同质化、传播技术滞后的困境,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以目前合肥短视频内容与传播现状为基准,深挖合肥城市人文特色与地域风格,依托最新的视听特效,在传播主体上多向构建政府、媒体与民众之间的议程设置关系,以期实现主流价值输出和用户需求共赢。在传播内容上,采用全新的视觉符号“BEST”升级优化原创内容,在特定编码规则下,灵活共筑合肥理性的城市形象。在传播技术上,运用5G+AI+VR技术打造具备“内容+社交+场景”的特色短视频,在高清虚拟现实视频和沉浸式交互体验中不断深化社交和场景关系,塑造沉浸式、数字化、场景化多维立体的合肥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9.
《四川非遗100》系列短视频(第一季)节目一经推出,多达一亿的观众收看,并于2021年末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表彰,评选为2021年优秀网络视听节目。节目的闪光之处在于,突破了电视台单一的纪录片呈现与电视传播模式,转向在内容上的叙事创新,聚焦于双重主体与短视频镜头迭代。在渠道上多方面整合,将电视与新媒体共同连接起来宣传节目。在现实价值上,推动了电视、非遗、受众三者长远发展。节目的传播实践与现实价值,成就自身的同时也成了四川非遗与广电媒体转型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短视频热潮的出现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新的形式与载体,同时,由于短视频内容存在去中心化、泛娱乐化与逐利化等特征,如果缺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引导,可能使得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面临着困境。在此背景下,要实现短视频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共生,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鼓励主流文化主体入驻短视频平台,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二是加强短视频与革命文化的相互融合,深化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三是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