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培养综合型人才,打造创新型与技术型平台,支撑区域产业发展,是引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具有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寻求内部资源有效结合,响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的特色定位。基于此,文章在分析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组群逻辑、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进行了研究,并以案例调查为依据,探索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双高计划”赋予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新的价值意蕴和发展内涵。在“双高计划”视阈下,深化专业群内涵建设应突破提质增效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突出专业群内涵建设的特色化、信息化和协同化,强化专业群共性职业技能资源建设,深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教材和教法的综合改革;应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契机,提升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契合度,构建专业集群和产业集群融合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切实提高专业群内涵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具有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主张多元利益主体相互博弈、寻求内部资源有效结合、响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诉求的特色定位。专业群建设主要以面向岗位、对接产业、围绕学科、致力需求四种组群逻辑进行组群,各组群逻辑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利弊共存。随着国家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必须构建切实可行的路径,重点应从理论路径、实践路径以及保障路径三方面推进,即通过顶层设计带动科学组群、共生治理实现多方联动、体制完备确保质量推进,以实现专业群建设的聚合效应与服务功能,体现专业群建设的内涵与本质。  相似文献   

5.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软件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遵循素质教育优先、突出岗位技能优质、强调创新教育优化的原则。明确高水平软件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底层共享的基础课程、中层分立的专业课程、高层互选的拓展课程、多层贯通的综合课程体系。高职院校高水平软件专业群基础课程设置要重视人文素质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软件行业技能,拓展课程设置要体现产教融合创新,综合课程设置要优化校企合作教学。  相似文献   

6.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也是“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的重点内容。通过对12所高职院校高水平化工专业群建设方案的梳理发现,建设方案从结构到内容统一规范,政府主导地位明显;专业定位精准,兼顾了服务区域经济和专业发展的双重任务;注重需求,强调专业群组建逻辑;建设路径多元,实施举措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建设理念,并对建设方案中如何体现特色化、克服唯量化指标、加快国际化发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存在"大而不强"、专业培养目标调整不及时、实习实训条件薄弱等现实问题,开展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建设可以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动态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重视专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在此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电子商务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关系、电子商务专业与电子商务产业的关系和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为打造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高职院校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应,与行业、企业职业需求相配匹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在分析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的内在要求基础上,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为例,在剖析专业群五个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专业群新的课程体系重构的要求、依据及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又将师德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针对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双高”建设的总体任务和目标要求,在师德建设实施路径选择上提出合理化建议,形成师德建设合力,提升师德师风水平,为“双高”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面临终期验收和二次遴选的背景下,聚焦专业群建设成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广东省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为例进行专业群建设实证分析,既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又检验了14所“双高计划”学校目前专业群建设水平,从而从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了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我国颁布了"双高计划"相关政策文件,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这应当是高职院校专业内涵提升的又一个契机。传统的专业建设路径已然无法再度发力,必须加强以技术和产品研发为主的技术应用性研究,才能使高职院校具备以往专业建设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教师改革等路径所没有的发展优势,使其发挥出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但目前加强高职应用性研究仍面临课题难以获得、成果难以应用、方法难以形成、队伍难以组建、指标体系难以构建等系列问题,需要在课题来源、成果转化、方法形成、队伍建设和指标构建等方面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制度设计、品牌标识、项目载体三个方面分析了"双高计划"的政策意蕴,为高职院校推进"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然而,在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依然面临发展理念滞后、办学定位模糊、固有路径依赖等现实困境。为破解这些困境,文章提出了坚持职教属性、坚定办学目标定位,尊重办学积淀、优化办学资源配置,聚焦优势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服务平台,立足办学根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专业群建设作为“双高计划”建设核心,是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当前学界对专业群建设评价的研究较为匮乏。CIPP评价模型的全程性、过程性、改良性、灵活性特点适合于专业群建设的系统性、阶段性、优化性、复杂性,因此,基于CIPP模型建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评价既具有理论依据,亦有实践可行性。评价指标的构建需遵循系统全面原则以及动态调整原则,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个维度建构“基础环境、资源配置、实施过程、绩效成果”四个层面的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仍无法满足"双高计划"新要求,体制机制障碍影响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效,需不断进行建设机制改革创新,专业群建设机制创新也是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从治理机制、办学机制、育人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机制瓶颈问题,并结合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群...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双高”计划建设的价值意蕴,针对“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双高计划”建设的路径:构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打造“双师四能”复合型师资队伍、建立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16.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事业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国家实施“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重要性日渐凸显。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不仅是培养更多更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也是实现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前提和保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研究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更好地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新时代师德师风内涵进行界定,剖析当下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双高计划”院校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7.
韦大宇 《教育与职业》2021,993(17):45-49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对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从对接产业程度、产教融合程度、教学标准、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创新团队及人才培养质量五个方面概括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本质内涵,认为组群逻辑不清晰、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不高、教学标准不完善以及专业群发展保障不健全等是制约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瓶颈,并对应地提出了科学组群、校企合作育人、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教学标准和健全发展保障机制等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计划”的实施载体,不同区域、不同建设单位在推进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行动中,因自我主导意识不足,自身行动逻辑不清,盲目发力,导致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出现了特色欠缺、趋易避难、管理无序等问题,严重降低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成效。通过对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趋向、建设指标、建设管理与建设实施进行差异化研究与分析,有助于建设单位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精准发力,有助于建设单位纠正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落实“双高计划”时的执行偏差。  相似文献   

19.
郑亚莉  刘仿强  魏吉 《职教论坛》2020,(10):130-135
国际化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建设内容之一,也是当前职教现代化改革,服务产业升级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支撑。目前高职院校国际化与高职教育总体规模不相称,存在国际化办学理念滞后、国际合作交流规模小、综合协同创新平台缺乏、国际化产教融合层次低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职教标准制订、深化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校政行企合作模式、打造科教创新平台服务等路径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