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制度改革之后,高校就业工作的内容也由原来的协助分配转变为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支持与服务。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在工作定位、指导内容、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学生对就业指导期待高,但满意度相对较低。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将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上各有侧重,并将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文章从必要性、内涵及内容体系、对策与建设等方面对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浩霖 《贵州教育》2022,(17):27-30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关系到每一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安定和谐。近两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文阐述分析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认识不足、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流于表面和形式、提供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团队能力薄弱等问题,探讨通过挖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内涵、转换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思维角度、加大就业指导服务团队的建设力度等,改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校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起因和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就业现状,深入剖析地方师范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思路、内容、特色三方面提出地方高校师范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新模式,阐述了模式分阶段指导内容和特色,对地方高校师范生就业指导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面临许多困难,如专业化就业指导服务人员配备不足、服务观念滞后、就业指导服务形式和内容创新不够等。只有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建设有效的信息平台和加强就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的有效就业。  相似文献   

5.
李滢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4):124-125
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高校就业指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指导”与“服务”功能,变现行的应对式“就业指导”为长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如何在大学阶段实施全程化指导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全程化”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向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在工作定位、指导内容、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学生对就业指导期待高,但满意度相对较低。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将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上各有侧重,并将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翟波 《辽宁教育研究》2011,(11):111-114
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向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提出了挑战,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在工作定位、指导内容、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学生对就业指导期待高,但满意度相对较低。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将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上各有侧重,并将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为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就业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对四川省A大学488名应届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压力与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呈负相关,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就业压力与其就业应对方式呈正相关。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在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就业应对方式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为毕业生减压、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毕业生采取更积极的就业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就业问题的突出,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个体生涯发展指导理论,偏重就业,指导内容肤浅,形式单一,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职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难以和政府、社会形成互动,应该从转变指导思路,以人为本,侧重职业生涯指导,使职业和人才匹配,加强指导的总体规划,包括内容时间形式等,和与社会企业形成就业网络等入手,有效提高就业指导能效.  相似文献   

10.
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唯一系统化的就业理论课程,在地方高校实习模式亟待创新、改革之时,离不开就业指导的应用与就业指导教师的协作,即探究应用型专业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需要通过就业指导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观念等突破与转变,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准,增强地方高校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就业观念教育力度不够;注重就业指导,忽视就业服务;过分注重高校的作用,忽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作用等方面.解决问题的对策应当从高度重视,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运行机制;强化就业观念教育与引导;构建科学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内容架构以及构建政府、高校及社会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推进。要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主要从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体系建设和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毕业生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承担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职责。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实效性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因素。通过编制就业指导的毕业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满意度指标量化的方法,从而构建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毕业生满意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健全就业促进体制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针对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坚持以内涵式发展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转型升级,提出就业政策系统化、就业指导个性化、市场建设信息化、就业服务精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招生培养一体化的“六化”思路,以期对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已成为高校之间的共识,但地方性高校受就业师资力量和地域劣势等条件的影响,形势更为严峻,本文从就业指导培养机制等多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重心移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指导工作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特点,按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课程教学要求,就如何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对工作内客由就业指导转向职业指导、指导形式由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课堂学习与实践体验并重、服务模式由单一化服务转向多元化服务等就业指导工作重心移动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合理利用新媒体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的机遇,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加大建设力度,完善新媒体就业指导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培训;调整课程内容,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开展新媒体文化建设,引导就业舆论四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地方高校扩招后配套改革滞后、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生就业的观念不当、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得力等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具体原因。解决的途径有:地方政府应积极拓宽扩招后的就业途径,地方高校要解决结构性矛盾,理顺供求关系,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千方百计促进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地方高校竞争力的核心,就业指导课作为高校唯一系统化的就业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故此以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基本素质为目标,结合地方高校学生就业现状,从宏观角度对就业指导课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教师等因素如何转变以适应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论支撑,提升地方高校层次。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程度无疑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建立起有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是趋势所向.本文阐述了构建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意义,长效机制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长效机制需要从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培养机制和网络就业通道、争做地方政府的人才摇篮等方面出发,真正意义上促进大学生有效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