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更新幼教观念确立幼儿主体地位杨秋月在当会幼儿教育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确立,儿童的个性、个体差异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得教育过程基本上成为一种强迫式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试图用一种标准化的“模式”去塑造每一个幼儿,力图使每一伍幼儿都...  相似文献   

2.
<正>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基于幼儿认知经验、探究兴趣及发展需求,师幼共同创生的课程形式。这种课程实施形式基于本班实际情况,更加关注本班幼儿的发展需求,体现班本特色。然而,教师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不自觉地将决定课程内容与走向的权力握在自己手中,忽视了幼儿才是班本课程的主体。如何才能让班本课程的主题确定、框架搭建、评价模式等更加体现幼儿主体,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3.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新型的师幼关系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体价值应体现在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促进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上。要真正落实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那么在幼儿自主活动中教师应处于怎样的角色和地位呢?应该说.这是一个观念和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居于核心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观。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一直倡导钱梦龙先生提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相似文献   

5.
让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些年,幼教界在谈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时,“主体”、“主体性”这两个词基本上是和“学习者”、“幼儿”联系在一起的,很少用在“教育者”、“教师”身上。提到教师,人们往往回避对其地位的明确界定,而用“主导”一词含糊带过。这也许是为了克服以“教师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的弊端,也许是为了避免把主要精力投到纯理论的争论上去。但是,我们认为,即便是看起来含糊而中庸的“幼儿主体、教师主导”的说法,其实也已经承认和肯定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试想,如果教师不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其“主导”作用又何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交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是“人们为了获取共同成果而发生的相互作用”。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将“交往”看作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之一,凸显了课程实施情境中“交往”的特殊意义。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境中的“交往”是一种多向交往,是教师、幼儿、环境(空间、材料等)乃至家长、社区等多个交往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从教学活动的导入、发展,到最后的分享、评价都应突出幼儿在交往中的核心地位,以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一、交往的真实性针对“虚假交往”现象的存在,本课程强调交往的真实性,而这…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体现,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教师安排实验,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意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是"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期望。但这只是从师幼关系的角度来讲的,实际上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不仅与幼儿互动,还有其他教师、教育管理者、家长的互动,参与课程开发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应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旧有的观念和行为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师道尊严"的阴影,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新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落实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学习、掌握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我们正处在21世纪新课程背景下的特定时代,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体现人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应凸现人的精神内涵。新的课程标准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处处渗透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适时体现教育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包括他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追求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既看教,更看学,“以学论教”。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只起引导和评价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挥与发展。在这一改革的大潮下,课堂教学应怎么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急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等方面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使政治教学在改革中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2.
新《纲要》的颁布,为幼儿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新《纲要》的核心是要坚持以幼儿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落实新《纲要》,一方面要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对课程设置进行再思考,融合当今教育相互渗透的教育观和课程观,努力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以主题活动为切入口,通过活动环境和材料的创设,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充分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习得经验,变教师的教为幼儿主动地学,从而确保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提升教师素质,充分发挥教…  相似文献   

13.
陈艳红 《学周刊C版》2010,(6):119-119
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却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要实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必须对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4.
易芸 《西藏教育》2009,(9):31-3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实现这一核心理念的前提。传统文化把教师功能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角色功能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从根本上压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课程创生取向看师幼关系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创生取向指导下的师幼关系是一种主体间性的关系。师幼主体间性关系的具体表现为:师幼平等、民主、和谐;尊重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关系的建立;教师重视与幼儿个体的交往。课程创生取向为重新认识、建构新型的师幼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与名师互动     
问: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提升教师的素质。面对历史新课程“一标多本”的形势,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经是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和落实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是每一位教师应积极探索的课题。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最终是要为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的,所以,除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观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本坎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索式学习转变。因此,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能动的、有创造性学习的快乐主体,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19.
落实学生主体,追求高效课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能否实现这一理念,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能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三角形的特性》一课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幼教界基本上都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都知道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此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往往视幼儿为“接受器”,致使教育过程往往成为一种强迫幼儿学习的外在过程。不论幼儿是否有兴趣,也不论他是否可接受,他都得始终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从根本上否定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学习、认识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能动和创造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是由教师充当主角,教师教、幼儿学;教师问、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