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复兴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晋城地区传统文化丰富,特色鲜明,对该地区传统村落的研究、发掘和保护,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复兴。本文使用Arcgis10.3和谷歌在线地图等工具,对晋城地区住建部公布的6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以下特点:从县域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分布于泽州、高平,其他地区较少;地形、海拔、河流、人口、中心城镇距离、社会经济等是影响晋城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3.
保护传统村落,形成独特、魅力的景观,呼应全社会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的主流话语,是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的时代要求。文章以云南省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502个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百度地图的API功能和Arc 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然地理环境、少数民族分布、城镇化发展水平、道路交通发展、申报材料准备与评选标准细则等是形成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能够为云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4.
A级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其空间分布格局对区域的旅游规划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基于2016年度安徽省A级景区数据,融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空间格局、空间密度、空间均衡性以及空间关联性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人文两个视角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A级景区呈现空间集聚型分布,空间密度核心区域主要集中在淮南、蚌埠、芜湖、黄山、合肥五市周边。(2)A级景区市际呈现出较分散的态势,整体上空间自相关性不强,而在皖南、皖中和皖北区域尺度上集中态势较高。(3)A级景区分布与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及餐饮住宿接待设施有着较高的耦合关系,而与经济和交通等人文因素的相关性系数较低,今后需强化分配景区建设的社会经济资源,进一步完备景区旅游交通网络,优化安徽省A级景区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城市居住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空间不仅包括建筑的空间组合,也包括人们居住活动所整合而成的社会空间系统,同时兼具物质空间和社会系统的特征。文章以住宅小区为例,对郑州市居住空间的分布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并从自然、历史、经济、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得出自然、历史原因是郑州市居住空间分布的基础条件,但其影响作用逐渐减弱,经济、政策因素决定了居住空间的分布现状,影响力度并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21,(3):55-64
通过百度地图API获取平遥古城342个餐饮类POI点的空间数据,对其分类研究发现中低档餐饮店和特色小吃店在其中占据主流地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总体态势、人均消费等级和经营类型三个方面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古城餐饮业呈"多核心—带状集聚""干道集聚、片区零星"的空间分布格局,各类型餐饮店的空间分布状态呈现较大差异,餐饮业分布特征主要受古城空间格局、景点区位、交通便捷性及集聚效应的影响。平遥古城餐饮业的空间集聚状态对景区一体化发展有不利影响,建议在发展规划中,通过培育具有吸引力的服务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核心集聚区向外疏散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基于GeoDA-GIS平台,以县为研究单元,对2010年川东北县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揭示了川东北地区人口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县域人口密度分布差异较大,且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全局Moran’sI=0.41,表明县域人口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moran散点图、moran聚集图和LISA聚集图更加具体地展示了人口空间聚集的局部特征。通过关联分析,发现高程、交通条件、人均GDP等是影响川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人口重心、不均衡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究黄河流域人口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10年来黄河流域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人口不均衡趋势加剧.人口分布东南高西北低,并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下游地级市形成人口密度高的高集聚区,上游位于高原和沙漠的地级市为人口密度低的低集聚区,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密度空间趋同趋势减弱.自然因素奠定人口分布基本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变化具有较强的正向牵引作用,其次是居民收入水平,而产业结构对人口变化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专利数据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常用指标之一。在我国,专利具有集中于沿海分 布的特点;动态数据表明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专利的空间分布受到社会、经济等因 素的影响。计量模型分析表明,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的区域市场发展整体水平对我国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企业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科研人员比例等因素。由此可 以得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来增强各地区以专利数量衡量的创新能力,具体为:对创新能 力落后的地区给予科技政策上的扶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各地区企业研发能力;重视外商投资 项目中技术的引进;发挥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促进专利成果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为来源的2002—2015年面板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了中国各省份人口健康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002年至2015年间,我国人口健康状况的分布存在着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以省际为单位计算的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湖北等中部地区,与全国相比,这些地区人口健康状况处于劣势,且呈现出集聚趋势,相似度也较高。空间回归结果显示,人均GDP、医疗设施状况、环境污染状况以及相关人口学特征都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新疆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及MGWR模型识别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新疆乡村旅游地整体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以“两大核心密度区-两大次核心密度区”为依托的环核分布的空间特征。(2)通过对14个因子进行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降雨量、河网密度、人口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土地侵蚀指数5个因子解释力较大。运用MGWR模型,对5大因子进行单因子分析,发现因子均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除土地侵蚀指数外,均呈正向影响。(3)为探究解释力较大的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5大因子进行交互探测,发现各因子组合均呈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的特征,其中植被覆盖指数与河网密度与降水量的交互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2.
旅游厕所既是游客旅游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窗口.以浙江省7564座旅游厕所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浙江省旅游厕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浙江省旅游厕所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沿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线路沿线及交通集散点分布的特征,以金华、衢州、嘉兴三个城市旅游厕所分布最为密集.浙江旅游厕所空间分布具有正向自相关性,表明旅游厕所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依赖性.浙江旅游厕所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政策调控、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与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主要有休闲娱乐类、景观建筑类、教育展示类、遗址遗迹类、古村镇类和工业遗存类6大类,其中休闲娱乐类数量最多,遗址遗迹类数量最少;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且分布不均衡;总体核密度分析呈现出以洛阳为中心的高密度区,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密度呈现不同特征;地形、水系、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以及交通是影响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对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上海市作为研究区,选取741个民宿点,运用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估计对上海市民宿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海市民宿总体呈集聚态势分布,浦东新区民宿数量最多,且多呈集聚分布,尤其浦东新区中部呈现由高集聚向四周扩散分布的特征.中心城区边界交汇处、青浦区中部和崇明区西北部的民宿分布也较为集聚.上海市民宿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旅游资源分布、交通可达性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都对民宿空间布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第一批120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呈集聚型;集聚区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形成显著的“三核两带”高密度区;集聚区在系统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性,且空间分异明显;从空间关联性特征来看,集聚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集聚区空间分布受到文化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水平、经济环境、气候条件与交通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乡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是调节耕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为协调乡村规划布局提供重要参考。以皖北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统计法计算皖北地区乡村居民点的平均密度和最近邻指数,以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皖北地区乡村居民点分布类型整体上为聚类型分布,局部表现为扩散型分布,旱涝灾害频繁的地区居民点分布密度相对较小,乡村居住点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20到50m之间,且沿河系两侧呈集聚分布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皖北地区乡村居民点整治的几点建议,为后期乡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国家发布的五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资料,对全国各地区森林康养基地进行经纬度分析,并选取典型区域和样本,对标记在地图上的534个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全局莫兰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森林康养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森林康养基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呈散状分布状态,但存在一定规律,其分布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云贵川渝等地区;分布地点受到景观吸引、康体治疗、游客流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最后提出了森林康养基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认知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37个旅游模范村为例,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模范村优势资源禀赋的确定和分类;基于GIS技术,通过核密度估算分析,找出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在合肥都市圈范围内相对稀少,呈现"远城、近水、傍路、依景"的特点;宏观上表现为"皖西北分散、皖东南聚集"的半包围特征;资源特色、农业基础、交通网络与旅游发展规模是影响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灿美  冯遵永 《江苏高教》2020,(11):113-119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空间分布研究对于高等教育空间均衡化和缩小区际教育差距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分布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的依次递减格局,其集聚特征表现出高高和低低分别相聚分布;各地区的公办高等院校数量、地区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公办高等院校数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