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语用身份论的理论框架,采用个案研究和话语分析方法,调查江苏某高校一线外语教师“思政教育”话语实践的意识凸显程度及教学过程的“思政教育”话语实践,并分析其身份建构。研究发现,教师主动适应外语课程思政改革要求,选择语体、话语方式、言语行为、称呼语、语法等话语实践类型建构了四种语用身份:幽默型、严肃型、博学型和同伴型。研究的局限性在于采用个案研究法,只选取一位高校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介绍语用身份、认知论和教师课堂提问的内涵。选取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用教学大赛综合组的教学视频,采用“语用身份”这一概念,借助会话分析方法,从认知论视角探究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话语建构的语用身份类型、构建方式及其成因。研究表明:教师借助提问话语,采用四种方式,建构两种教师语用身份:权威型和友善型;教师提问时,由于其认知立场与认知地位不一致,导致以上两种教师身份得以建构。此研究有助于厘清高校英语教学中师生双方互动时的认知分布状态,揭示教师课堂互动身份的成因,并为教师设计提问和引导学生回应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文章关注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建构的类型以及动因。发现在特定的交际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多种话语实践建构教学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文化传播者和国际合作者等多元语用身份;这受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师职称晋升、工作绩效考核、文化传承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多种因素的驱动。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创新,而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要想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必须充分重视英语口语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传统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与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练习,导致学生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较差,在进行对话时不敢建构其他身份,只是应用学生身份进行沟通和交流。文章基于语用身份视角,分析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开放式角色扮演,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建构自己交际者的特定身份。  相似文献   

5.
建构作者身份的语言资源很多,本文从情态资源入手,结合宏观语类结构探讨英语新闻评论中作者身份的建构。研究发现,为了更好地实现与读者的互动,中美作者均在写作过程中积极进行着多重性身份的建构与转换,由于受新闻评论这一体裁的固定特点的影响,这其中不乏相似之处。本文旨在为英语新闻评论中作者身份建构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身份建构问题已成为当今语用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下,出于不同的交际需求,英语网络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建构不同的语用身份,而这些语用身份的建构是通过各种话语策略得以实现的,最终获得了不同的交际效果。具体而言,英语网络课程教师通过语体策略、言语行为策略、称谓语策略和多模态策略,建构了知识传授者、学习引导者、讨论组织者、协作参与者、课业评价者、资源收集者和技术指导者等七种语用身份;这些语用身份和话语策略具有多元性和动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关大学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研究已经成为关于大学英语研究的重要议题,研究成果也呈现出多元化及多样化。大学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我国外语人才的重任,身份构建对于大学英语老师来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身份构建的形式、手段以及语用策略。通过对身份构建的研究可以有效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试图通过本文帮助教师制定有效的政策,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帮助教师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田笑 《教师》2021,(8):81-82
微信群交流是大学教师群体获取信息和人际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群成员在微信会话中有意无意地建构身份,以保持语用平衡。文章运用陈新仁的"语用身份"理论框架,将身份视作语用资源,基于一手语料,考察大学教师微信群中称赞语的使用情况,探讨会话参与者通过称赞语建构语用身份的策略,进而总结会话参与者采用不同策略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在翻转课堂的研究中关注教师培训与角色转换的研究较少。以语用身份理论为指导,讨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在不同教学阶段教师语用身份的类型和构建的过程,研究教师的角色变换。在课前与课中的教学阶段中,教师的语用身份类型有多种,每一种语用身份都要与当时的语境、交际的需求和适当的话语实践类型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文本聚焦言语互动中交际者使用言据标记语建构第三方身份的语用现象,厘清言据概念并梳理言据策略研究的主要维度,在身份话语建构和社会认知思想的关照下,运用语用身份理论,结合实例,剖析交际者在实施言据策略时选择或凸显第三方身份的社会认知机制、交际动因以及交际效果,并尝试解读言据策略中第三方身份建构、解构和重构的动态过程,以期为言据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话语实践与身份建构具有交互关系,身份的建构也是创设语境的过程,教师语用身份主要通过教师话语体现出来。少先队辅导员作为教师类别中的一员,在语用学的视角下开展身份研究,对于其讲好“儿童化”政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本文基于语用身份论,选取“全国少先队辅导员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少先队活动课作为研究语料,探讨少先队辅导员的语用身份及其建构策略,从中寻求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话语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言语手段和语用策略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职业身份、个人身份和关联身份。文中对教师在课堂语境中三种身份的建构策略进行了分析考察,并且力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索这三种身份建构的语境顺应动机。本研究认为教师不同身份的建构是出于顺应不同语境(机构性互动语境及心理语境)的需要,是课堂交际的一种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语料库对比分析法,从语义分布和搭配形式两方面来探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should一词的语义使用情况。试回答三个问题:(1)should的道义情态意义与认识情态意义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论文中的分布情况如何?(2)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在should的前后搭配形式上存在哪些特点?(3)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should的语义使用?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多地使用should的道义情态意义;在搭配方面,过多地使用we should、you should以及should后接主动语态的句式。这说明,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议论文中,should多用于发出号召,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语气较为主观和生硬。中国英语学习者在should的语义使用方面呈现出的特点可能与母语及教师的语言教学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介绍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身份建构。选取“第十三届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组的教学视频进行转写,最终采用10名教师的教学视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质课教师的言语行为使用策略、语用身份建构及学生课堂反馈表现。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中建构的教师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使用指令类言语行为建构权威型教师身份,使用阐述类言语行为建构同伴型和专业型教师身份,使用表达类言语行为建构亲和型教师身份;教师在课堂中建构同伴型及亲和型教师身份时,学生倾向提供更多的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国台办发言人涉台话语为语料来源,定性分析2013年国台办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建构的语用身份。研究发现:(1)国台办发言人主要建构了两种语用身份,一是作为新闻发言人的职业身份,二是受交际需求和语境因素影响的情境身份。(2)国台办发言人主要通过话语方式、语用预设、言语行为以及词汇选择等策略来建构国家主权维护者、两岸关系协调者和两岸合作推动者等情境身份。由此可见,话语选择、身份建构与立场表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DFG语言使用跨学科框架”及会话分析方法,对英语学习者使用智能手机参与外语课堂互动时的话语表征和行为特征进行微观剖析,旨在探讨智能手机作为认知工件如何辅助学习者完成同伴互动任务,英语学习者在此特定情境下如何建构语言身份以及建构了何种类型身份。研究发现:(1)学习者在建构不同类型身份时的话语表征和行为特征既有共性也有特性;(2)微观话语特征与中观层身份建构具有关联性;(3)学习者使用智能手机参与互动建构了三个维度的情境身份。文章认为,引导语言学习者正确有效地使用智能手机参与课堂同伴互动,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能动性,激发学习潜能,构建共享认知的资源与环境,以此共同搭建脚手架,相互引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历届“中国-东盟”峰会讲话为语料,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研究讲话中所建构的国家身份,揭示话语与国家身份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通过对不同类型词汇的选择和协作使用,建构了“合作者”的国家身份及形象,也揭示了话语实践(讲话)与社会实践(国家身份建构)互动关系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语用学视角下身份认同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探究语用身份认同工作的开展。说话者在建构某一方语用身份时,必然预先认同即将呈现的身份,实现自我关系的和谐,推动话语实践进行。而听话者认同决定了说话者身份工作的有效性,听话者在接收身份信息后,可以认同该身份,维持语用平衡,促进交流深入;也可以不认同该身份,否认某一方的资格、权利、义务或群体归属,促使交际关系重构。本研究旨在加深对言语互动中身份信息表达和理解的认识,进一步推动语用身份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研究媒体折射出的残疾人身份对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传播正能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考察情态和评价资源等语言项目,试图揭示新闻语篇中残疾人身份的建构。语料来自China Daily中有关残疾人报道,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媒体折射出的残疾人具有弱势身份、患者身份和自强身份;媒体在构建残疾人身份时,运用的话语策略,不利于残疾人主体身份的构建,媒体有义务采用有利于话语和谐的策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雷若岚  刘长江 《海外英语》2024,(6):63-65+69
人际情态影响语用身份构建,情态表达在交际会话中无处不在。根据站位原则,交际互动中会话者的人际情态分为“趋同站位”和“趋异站位”两种视角。该文提出了语用身份在人际情态维度下的构建可遵循“趋同站位身份构建”和“趋异站位身份构建”两种模式,并用《狂飙》中安欣和高启强两位主人公的典型对话进行分析例证,彰显了语用学身份研究的学科特色,促进人际情态与身份构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