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减”政策对于基础教育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诸多新问题,其存在限度的原因从有限理性角度可归结为“双减”政策制定者承担有限责任、“双减”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双减”政策实施对象的目的复杂多样、人们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裹挟。要突破“双减”政策的限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其育人作用,就应厘定“双减”政策“能”与“不能”的边界,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格局;构建“双减”政策交流平台,增强政策执行者对“双减”的理解;观照“双减”政策实施对象的目的,实现相关利益的均衡发展;宣扬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消解传统价值观念与“双减”政策要求间的冲突。基于此,才能使“双减”在有限理性的范畴内追求最优化理性。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被赋予减负厚望。通过对三个省会城市“双减”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小学阶段整体减负成效较好,初中学段减负效果不甚理想,且减负成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政策执行过程理论认为政策文本(制度安排)、执行主体、目标群体、政策执行环境等四个关键要素影响执行成效。根据政策执行过程理论,可以发现制度安排的有限性、区域教育生态环境的竞争性、政府较弱的公共服务偏好、教师认可度低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是制约“双减”政策减负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减负成效,宏观上须破解教育系统中的结构性障碍,建设服务型政府;中观上须改革现有教育绩效考核制度和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缓解教育竞争压力;微观上赋权教师,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增强政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源流理论,我国义务教育焦虑和教育资源的资本化倾向构成了问题源流;政策共同体对义务教育“减负”的不同态度和建议构成了政策源流;对学业负担过重的共识和无奈情绪以及“十四五”规划中的教育公益性原则构成了政治源流。在多源流汇合下,我国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之窗开启,教育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应改变“分数即正义”的惯性思维,保证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多元化供给能力,限制市场对教育资源的资本化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4.
时坤 《江西教育》2023,(15):70-71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地,要求我们审视教学、改革教学。因此,教师要聚焦“素养”,凸显“减负”教学的价值取向,通过“内容整合”“方法优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减负”“增效”“提质”“赋能”。“双减”是一种指向学生的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形成可迁移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所推行的各项减负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减负问题的价值期待有所不同。“双减”政策不仅是党和政府对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的有力回应,而且也是加快构建我国良好教育生态的重大举措。为了规避“双减”政策执行失真,有必要对政策本身的有限理性、支持性的执行环境以及执行过程中各主体间的利益博弈进行合理审视,防止政策目标偏离。可通过提高执行主体的政策认同度与执行水平、优化政策的执行支持环境、调适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冲突,确保政策有效实施并促使政策目标高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桂亮  姜志强 《家教世界》2022,(13):55-56
“双减”政策下,教师的施教空间和教育时间被压缩,与学生的互动频次减少,为了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继续保持教育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家庭教育就成为“双减”政策推行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一环。故此,我们就“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开展进行思考,分析“双减”政策下学校应当对家庭教育做出的指导以及学生家长应该进行的教育转变,针对基于“双减”的家庭教育开展提出相关意见,为“双减”政策的见行见效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针对“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减什么”及教师负担“怎么减”的问题,明确了教师减负以减机制类负担、减“外事”类负担、减专业类负担、减精神类负担为抓手。减轻教师负担要增加教师编制,盘活教师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服务赋能“双减”;完善评价标准,提升管理水平;理清教育职责、回归教育本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该学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瘦弱、稚嫩的肩膀不再承受不该有的重担。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中小学教师要认清自身的教学改进方向。教师要多思考,多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讨教,多用实际行动去改进教学具体问题,使自身的教学能力获得本质的提升,给学生呈现精彩的、高质量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规划及课后作业设计是未来教师应着重研究的两项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摸索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研究符合科学化原则的学习评价模式,从根本上改正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是基于当前教育形势提出的一项全新政策,强调实施“减负”教学,缓解学生身心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深化落实“双减”政策,有利于优化历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从初中历史“减负”教学入手,根据历史课程特征与“双减”政策要求,从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及课后指导三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双减”政策主体之间的话语权和利益诉求并不相同。在政策制定阶段,主体间的博弈现象并不明显。但在政策执行时期,利益和权力所致的话语冲突,使得政府、学校和家庭形成了复杂的博弈关系,并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博弈行为,由此导致“双减”政策执行不顺畅。对此,需要从理念和制度层面加强主体利益调适,找准平衡点,确保“双减”政策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我国的“双减”政策面临的若干问题,发现前期出台的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心理负担的“减负”政策与理想化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越减越负”“素质”教育过度以及“想减不敢减”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回归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的以及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的具体过程,深入剖析前期素质教育“减负”政策执行偏差原因,如考核方式不当、违背目标群体成长规律、背离义务教育公益属性以及缺少统一的认定标准,提出要重视“双减”政策的过程考核、遵循目标群体的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双减”政策环境以及统一“双减”政策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校园舞蹈教育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发展。中小学校园舞蹈教育可以与音乐教育相结合,并借鉴音乐教育的教学经验;中小学校园舞蹈教育可以与体育相结合,并在融合性教育中实现互补教育,共同促进舞蹈基本功和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中小学校园舞蹈教育可以和语文古诗词教育、历史教育等相融合。另外,学校应充分重视校园舞蹈社团的多元化发展,繁荣校园艺术文化、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形式多元化的舞蹈社团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张扬学生天性。  相似文献   

13.
陆爱周 《广西教育》2022,(13):24-26
本文基于“双减”政策要求,提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着力点,建议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优化分层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14.
陈燕华 《江西教育》2023,(35):78-79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了构建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应围绕“减负增效”这一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深入分析“双减”政策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如何减轻家长教育焦虑及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三大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调查分析,展开实践探索,提炼出"双减"政策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四大应对性策略,一是供给多时段方案,体现自愿性;二是供给精品课程,体现选择性;三是供给优质师资团队,体现专业化;四是供给多元评价系统,体现个性化;五是供给周全管理服务,体现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一系列挑战。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作业体量大大减小。同时,要求作业完成的质量却大大提高。“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对课上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并自我消化。初中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学科之一,是为语文学习打下关键基础的重要阶段,同时语文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教师应当改变教学策略,使其在作业量变少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自1955年新中国首个“减负令”颁布到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我国政府探索治理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走过了六十余年的政策历程,历经“以关注身体健康为导向”“以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导向”“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及“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导向”四个阶段。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框架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减负政策的变迁逻辑,可以发现政策参与主体由一元发展为多元,信息传递路径由封闭转向开放,政策工具选择从单一发展为灵活多样,治理模式从单一、碎片化治理走向整体化治理。展望未来,政府应增强信任机制、完善学习机制、深化协同机制,围绕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构建多维度合作的整体性公共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国家就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呈现出标本兼治、双管齐下、系统思维、综合治理的新时代“双减”治理新理念,蕴含着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路向,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新任务和新路径。为此,社会各方要树理念、强供给、建机制、促落实,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健全长效治理机制、加强督查问责等方面入手,将“双减”工作做实做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小学教师既要考虑如何为学生减负,还要积极探索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因此,相关教育者应当对该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理解,清醒认识到这一政策的实行对促进语文教育回归本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此同时,能够明确教学目标不清晰、重“说”轻“听”、忽视语文素养以及缺乏激励机制等因素对语文教学造成的消极影响。最后,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丰富语文实践活动与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予以应对,如此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源流理论政策分析框架,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和政策之窗的开启等方面对我国“双减”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常规的数据指标监控以及对现有政策的反思反馈构成了问题源流;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呼吁和政府官员的发声以及专家学者对“减负”政策的智力支持,组成了政策源流;公众舆论的变化和执政党执政理念与教育规划的转变构成了政治源流。“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上述三种源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教育政策决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